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45110800000006

第6章 会学习的孩子最优秀(5)

人们总是喜欢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悬梁刺股”来形容刻苦学习,让孩子们视学习如畏途,其实这是错误的。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应该让孩子从小接受“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这样一种信息,同时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对学习有自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弱点,进行强化与补救训练。同时,克服孩子学习上的偏科倾向,千万不能“矫枉过正”。在抓孩子其他基础课的学习时,不仅不应限制他们对所擅长科目的学习,还应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好奇,父母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辅导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提升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呢?

1.提升孩子的视知觉功能

孩子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去记忆、去理解。诸如“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点、线、面、方向、角度”这些体现着“数与形”的概念,孩子通过辨识实际的物体,慢慢体验到它们“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基本策略是以运动为基础,多做视觉上的活动。

2.提升孩子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比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孩子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父母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

3.提升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看到一大堆东西,看了半天也弄不明白它们背后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将是数学学习上极为糟糕的事。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它舍弃了具体的内容,而仅仅抽出“数与形”,并对这些“数与形”进行操作。若父母发现孩子存在这方面的困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概括能力。

例如父母给孩子出示一些词语,如“老虎、大象、狮子、猴”,让孩子从中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动物。”其次,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括与推理能力。例如父母给孩子这样一些数字:“1,3,5,7,()。”让孩子概括出这列数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9)。最后是培养孩子对图形的概括与推理能力。总之,通过“文字、数字与图形”这3种材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对数学材料进行概括的敏感性。

4.提升孩子的运算能力

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儿童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的儿童乘、除法会做,但加、减法常出错,这是因为乘、除法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功能,会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对,而加减法因为计算时受进借位的影响,涉及视觉功能与记忆,因而更容易出错;再如,有的孩子计算正确,答案却抄颠倒,是因为由运动功能发展出来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观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缘故。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一定要熟悉和掌握九九乘法表。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技巧:

第一,在情景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通过谈话、游戏、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为孩子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使孩子轻松、愉快地进入数学学习之中,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乏味。因此,在家庭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孩子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从枯燥的公式中,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第三,“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多种多样,在选择时要考虑语言策略的必要性,不能为激发而激发,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激发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父母一旦成功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孩子必然会在同学中间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了!

让孩子学好英语最重要

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父母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会”英语,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会学”英语。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特殊性,其一缺少一定的自然语言环境,其二跟母语教学的冲突,这样就使得孩子英语教学的难度增大。初学英语的孩子,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父母能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孩子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时,最重要的一条是使孩子明确为什么要学好英语?并鼓励他们要学好英语。明确了目的,就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推动他们去努力学习英语,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平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多用英语与朋友、同学、父母、老师进行会话。无论课堂上下,还是校园内外,都尽量形成一种说英语的氛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说英语。这样既克服了畏难心理,又使他们敢说,敢练。然后再逐步实现由部分使用英语到使用英语过渡。这样逐步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1.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孩子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2.良好的说的习惯

要求: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害羞感少。这正是培养自信,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孩子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同时,父母要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孩子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生三年级始学英语,要求他们大声讲英语,随着年级的升高,则要求他们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自己的音量大小,声音高低,并掌握好朗读时的语速和节奏感。

3.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4.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才会对英语感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多与任课教师沟通,适时掌握孩子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进度。并引导孩子由爱老师到爱上英语学科,使他们从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由“苦学”变成了“乐学”。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就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小学英语一周四节课的教学,孩子掌握语言如果完全靠课堂的四十分钟是不行的,运用语言的机会也少。父母要鼓励孩子在每天上学、放学进出家门、校门时,用英语与家人、同学、老师进行问候,以巩固学习效果。

适时适度的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寓教于生活。如碰到一些节日,特别是生日聚会,鼓励孩子运用英语祝福,用英语唱起生日歌,既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加深孩子与他人的友谊,拓展孩子的外交能力,孩子的英语学习也会趣味盎然,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高。在孩子连续说英语时,父母要注意多留给他一点思考时间,要求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另外,父母要提醒孩子注意,说话时不要低着头,或眼望天花板,或视窗外,要面对听者,举止要自然,不拘束,从小养成大胆说话的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才思敏捷

父母应该把自由想象创作的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在写作中不断发展个性,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很多孩子心理素质不好,他们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这种状态如果不加改变,就会扼杀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丧失发展才能的机会。心理学认为,小学生阶段是孩子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但父母们都知道,很多孩子最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很多老师也认为作文难教。

作文教学是父母关注的热点。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模仿性强、缺乏创新意识、语言生硬等弊端,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孩子个性的体现不够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天地狭窄。缺少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了“言之无物,言之无义”的现象。另外,有些孩子在自己的写作失败之后,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畏惧症”,讨厌写作,厌倦语文课。

根据教育专家的建议,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孩子写作的天赋:

1.为孩子创造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发小学生大胆创新

孩子具有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他们对新鲜事物或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爱问个“为什么”。父母正确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发掘写作的素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给孩子上一堂“想象作文课”:出示了一条直线、一个圆、一个三角形还有一条弧线,然后,要求孩子展开充分的想象,把这几个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由于此题目趣味性较强,又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所以孩子思考的热情就会极高。有的会组合成了一辆自行车,有的会组合成了漂亮的房屋,还有的会组合成了山川……并且他们都能够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对自己的设计做出精彩的解说。这已是本次作文成功的一半了。最后,再要求孩子根据自己设计组合的图形,展开充分的想象力,或者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描述一幅美丽的画面,或者做简单的说明、抒情……然后用自己的笔写下来,以进一步延伸他们的形象思维空间,加大孩子想象的力度。这样,孩子既收获了乐趣,又写出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一举两得。所以,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无疑是体现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2.注重写作资源的挖掘,为孩子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需要广泛的素材和资料。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积累写作素材就更为重要。写作素材与资源的挖掘,一方面离不开学生自己主动的寻找积累,另一方面自然也需要父母的积极引导与提供。如春游时,父母让他们捕捉春天的信息,记录下来,回来写《春日一游》;下雨时,让他们欣赏雨景,然后写《观雨》;陪孩子参观“科普大展览,让孩子认真观看,回来写观后感。这样,孩子拥有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和素材,他们就再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自然,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不断提高,写作个性也会不断展现出来。

3.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展现孩子完美个性

在对孩子的作文评价中不断发现他们写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也是激发小学生创新、巩固写作自信的一个途径。一部分孩子,尤其是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容易产生写作上的自卑心理,这时如果一味罗列孩子习作中的不足,只能是“雪上加霜”。父母可以通过高分、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孩子树立起“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特别是发现孩子习作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富于个性特点之处,更应及时予以肯定。适时适度的表扬,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父母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书写端正,作文有进步等。父母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可以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勇气以培养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