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孩子胆小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往失败的经验。所以,当他们偶尔失败时,家长不要责骂,在可能的范围内,故意忽略他的过失,可以不追究的,就不要追究。如果孩子因为失败而感到不安,必须加以安慰:用简单的话语向他解释失败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经验,给予机会再尝试,帮孩子找回信心。真要责备的时候,可以先说出他的优点,稍加称赞,再指出他的错处;若有成就,应加以称赞,建立他对自己的信心。
此外,如果出现一个比他优秀的孩子,令他觉得自己不如人,也会因此而失去信心,在别人面前变得胆怯,不敢表现自己。这时候爸爸妈妈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只顾称赞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鼓励他向别人学习之余,更不可贬低他的价值和才能。恶意的批评,会使孩子变得消极。
不要因为孩子胆小而用恶言骂他。例如“胆小鬼”、“没有用”、“没出息”等字眼,更不要当众斥责,让他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样最容易伤害孩子的信心;相反,爸爸妈妈应体谅他、了解他的感受,向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支持,教导他随时把恐惧说出来。如此,孩子才能知道他的问题所在,并予以适当的化解。爸爸妈妈的支持,能使孩子觉得有依靠,可以壮大胆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了要他成为一个勇敢的人,爸爸妈妈必须放开手脚,因为过分的保护会令孩子怯弱。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呢?有关专家向爸爸妈妈们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1.家长不要嘲笑孩子胆小
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不该嘲笑或处罚他们。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而不关灯睡觉,可在他床头上装一个灯的开关,让他掌握或明或暗的主动权,帮助他消除恐惧。
2.给孩子讲明事实
如果你的孩子胆小,你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知识,有助于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孩童害怕蜜蜂,可耐心地向他解释蜜蜂是如何辛勤劳动、采花粉酿蜜的,只要人不惹它,它就不会蜇人。
3.榜样塑造法
实验表明,榜样可以帮助儿童克服恐惧心理。因为儿童总是模仿父母的,父母的果敢无疑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4.预防恐惧情绪的发生
假如孩子第一次上学感到害怕,那么开学前,应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学校,让他对新的环境有所认识,从而加速适应。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情绪的方式、方法很多,没有定式,不可拘泥,可以因人、因时、因地采取最适宜的方式、方法。比如,画画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家长可以找机会让孩子画出他的恐惧以及怎样去战胜这些恐惧。孩子画得越有激情越好。家长可以让他把自己画成勇士,拿着大棒、长枪、大炮等,让他尽情向恐惧发泄,而家长则夸奖孩子所取得的胜利。另外,家长还可以编排小话剧,让孩子通过表演来克服恐惧。在家里演小话剧时,道具要简单:两把椅子、一块幕布,几个娃娃。最好同孩子一起表演。如果他拒绝,就先让他当观众。最理想的方案是,孩子是惟一的演员,其他人都是观众。在表演中,孩子说出他心目中最可怕的东西,而后是战胜它们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胜利。
如果家长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勇敢的人,就要理解孩子,爱护孩子,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在游戏、玩耍、生活起居中潜移默化地顺利克服恐惧情绪。
消除孩子虚荣心的方法
告诉孩子,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据报载,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两位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别的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盗窃了一居民家中的4.6万元钱,然后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4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平均每分钟花钱60元。他们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旅店,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这个案件中的作案者之一秦某生在农村,自幼丧父,靠母亲一个人干活儿养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妈妈从来不让秦涛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别的孩子有的,他都会有。她觉得孩子已经缺少了父爱,如果在物质上再比别人差,那就太可怜了。所以妈妈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而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从不拒绝。秦某在小伙伴中间算是很气派的一个,他感到很满足。从小学到初中,秦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妈妈和老师眼里,秦某是一个好孩子。但是自从秦某上了省城的高中,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的同学和他以前的同学家庭条件不一样。现在的同学们的爸爸妈妈都是高收入者,花钱如流水,穿的都是名牌,用的都是高档产品。相比之下,秦某显得十分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秦某的心理便严重失衡。他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他每次回家都向妈妈要很多钱,和同学们比吃比穿来满足他的虚荣心。起初妈妈还大方地给他,但后来妈妈实在承受不了,好几次都拒绝了他。秦某见妈妈这个经济来源断了之后,就动了邪念:“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秦某开始偷同学的钱,几次偷盗都没被发现,这更增加了他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后伙同另一少年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可见,过度的虚荣心是毒害孩子心灵的罪魁祸首。虚荣心强的孩子在成长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其中,虚荣心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不良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虚荣心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满足自尊的一种心理状态。虚荣心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家长对虚荣心较重的孩子不能掉以轻心,而应当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家长纠正孩子的虚荣心应采取如下方法:
1.不要盲目地与别人攀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同别人攀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父母也不要总是给孩子买东西,习惯性地给孩子买各种礼物,因为如果形成习惯,孩子就会感觉他得到这些礼物是应该的,而且需要你不断给他买,他的虚荣心就会不断膨胀。
2.更正孩子的心理认识问题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往往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则采用先吼后打的办法,让孩子有理说不出。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多给孩子讲道理。父母应告诉孩子,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父母应教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东西,而不要为了同别人攀比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还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讲给孩子听。
3.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
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回报。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知道仅靠不停地向家长张口要这要那,不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4.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作为家长不应该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父母应给予表扬,但应适度。因为经常性的表扬会使孩子认为这些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而且越来越严重。对于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帮助他分析原因,并鼓励其逐渐克服。
别让孩子变成冷漠的人
家长还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投入地欣赏艺术,忘却自身的苦恼,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放松。这些都是改变孩子冷漠心理的有效方法。
冷漠的孩子不可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积极的情感背道而驰,冷漠的孩子缺乏同情心,久而久之,便成为情感发展的障碍,长期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转化为他的性格特征,危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冷漠,实质上是一种情感的萎缩。冷漠的背后是爱与被爱的缺乏。改变冷漠就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比如,每天多问候一声爸爸妈妈,多给朋友一个微笑,多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多看一眼今天明媚的阳光等。这样做,可使孩子得到爱与热情所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冷漠对孩子成长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往不畅。冷漠的心态使孩子不能深入到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去,不能和老师、同学、同伴心灵相通,看不到集体生活的本质和真谛,看不到人的心灵深处那些高尚美好的东西,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人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看不到挚友和知音,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凄凉和空虚,从而阻碍其心灵的健康发展。
第二,易走极端。冷漠的心态容易使孩子压抑自己的热情和活泼的天性,造成心灵的麻木。冷漠的心态也容易使孩子把自己从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密切联系中割裂开来,以“超脱”的“看透者”自居,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讥讽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
既然冷漠对孩子的健康有这么大的危害,所以家长一定要对此引起重视。如果你的孩子有此征兆,那么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家长带着孩子到郊外去转一转,呼吸几口新鲜空气,这些都有利于孩子将情感融入山水之中、田野之上,让自然之美来消除胸中的苦闷和抑郁。
2.带领孩子到生活中去感受“热心”的暖流
书画家为拯救灾民的义卖书画活动;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动;为美化校园、每人献上一盆花的活动。老师、家长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去感受这些活动。
3.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
当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当孩子给上坡的三轮车助上一把力,当孩子把自己的新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友伴,当孩子为正在口渴的奶奶送上一杯茶……当孩子出现这些“热心”行为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在强化孩子热心行为的同时,就抑制了“冷漠”心态的生长。
4.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同理心,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验情感。亦即能设身处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这和换位思考有一定相通之处。例如,可以开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活动,使孩子理解、体验假想角色的内心感受,改变原来的冷漠态度。一位下岗职工的孩子正是通过“假如我是下岗的妈妈”的角色换位活动,体验到妈妈的烦恼,认识到妈妈的不容易,从此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与妈妈的心贴得更近了、更亲了。
矫正孩子的嫉妒心理
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人的本能决定了人天生是有嫉妒心的。嫉妒有时能促进孩子的竞争,但它终归是一种威胁孩子健康成长的隐患,它的主体是劣性的。人世间很多灾难就是因为人的妒忌造成的,嫉妒心不仅害别人,还会害自己。对于孩子的嫉妒心,我们理应及时纠正,孩子之间容易产生嫉妒,当孩子对别人的成绩不服气时,我们可以不必太在意,这可能是孩子与别人有点小矛盾或者是自己的好胜心作怪;但是如果孩子因为别人比自己好而伤心,甚至对同学表现出恶意的时候,那么这就是嫉妒心无疑。
牧歌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总是拿自己与班上一个女孩子相比,如果那个女孩受表扬或者考得好,她回家后就会很难过,而且不时说人家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她还会有意不和那个女孩子玩,以发泄不满。而家长认为这是女儿的好胜心太强的原因,不仅不纠正,反而鼓励女儿去超越别人,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忧郁,最后她与那个女孩子的友谊也破裂了。这位家长根本没有觉察到孩子的表现到底是“好胜心”,还是“嫉妒心”。在很多父母看来,可能这差不多是一回事。其实这不是一回事,家长都弄不明白什么是“好胜”,什么是“嫉妒”,自然孩子也是不明白怎样去处理由嫉妒带来的困惑。很多时候由于家长对孩子好胜与竞争的错误认识以及对嫉妒心的鼓励,才强化了孩子原有的嫉妒本能。
好胜与竞争本来都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许多家长和教师误解了这种天性,怂恿孩子们进行争斗,而不是公平合理的竞争,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因此父母要认识真正的、健康的好胜心和竞争的特点才能阻止孩子的嫉妒。
“好胜”的对象首先应该是自己。孩子要取胜,关键在实力,而要提高实力,关键是超越自己,当然,要提高自己就得向别人学习,要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缺点,但是无论怎样比较,好胜心的目的是必须改变、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嫉妒心总是关心别人的提升,以别人作参照物,别人情况糟了就幸灾乐祸,别人提升了心里酸溜溜不是滋味,那么自己前进的动力是很虚弱的。
此外,孩子的好胜心是战胜自己提升自己;而嫉妒心则是促使自己战胜别人,危害健康心理,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总之,嫉妒心是对人不对事,而好胜心则相反。比如孩子的成绩排名,嫉妒心太强的孩子会认为是因前面的人考得好才使自己落后;而好胜心强的孩子则对事不对人,认为确实是别人考得比自己好,自己考得不好是自身的原因,需要提升自己,与别人无关。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行动的导向,当父母鼓励了孩子的嫉妒心时,或者家长本身嫉妒心很强,那么孩子的行为无不充满了嫉妒的邪恶。家长要分清什么是嫉妒,什么是好胜,别把嫉妒心误解为竞争和好胜,从而误了孩子的一生。
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良好的环境
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虽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家长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宽容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要正确评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