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45110800000024

第24章 懂得感恩的孩子最优秀(1)

一个孩子如果习惯于感谢他人,他将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喜欢。一个孩子如果习惯于感谢生活,他将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让孩子懂得感恩,应成为当今家长和社会的一大重要教育课题。因为在感恩中成长的孩子,才可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

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首先要从孩子小的时候(2岁~12岁)开始,要在孩子这个年龄段根植感恩思想。

很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感恩。这种现象的造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忽视了从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样就导致孩子索取的多,付出的少,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不会感恩的孩子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党爱国。因此,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感恩的习惯非常重要,懂得感恩的孩子在未来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1.培养孩子的感恩习惯要从小抓起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感恩,首先要从孩子小的时候(2岁~12岁)开始,要在孩子这个年龄段根植感恩思想。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学家,他们非常敏感。孩子的情感心理是一片“空白”,一旦有情感或者价值输入,他们一定善于接纳。但另外一方面,因为是空白,他们没有经验,还不知道感恩和被感恩之间的交换和沟通关系,所以在孩子“既敏感又未成熟”的阶段施以感恩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孩子自然能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所以说,培养孩子好习惯也就是关键的那么几年时间,错过了再培养就很难奏效了。

2.将感恩习惯渗透于孩子的日常生活

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大人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作为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孩子“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买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总之,要对孩子时时说谢谢,让孩子学会事事心存感恩。

3.培养孩子写感恩日记的习惯

作为人生的记录,日记的容量是无限的,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但有一个重要方面却常被忽略,那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可能在记“流水账”的年代,我们还能经常记下父母为自己做了什么,但现在,父母的爱在日记的“领土”上往往被忽略。其实不用太多,只要两三句,就可以记录下一些曾感动过我们的画面。以后若有机会翻看,岂不是很好?让我们一起来写感恩日记,无论这种感恩来自亲情,爱情,友情,抑或只是路边陌生人的温暖指尖。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刘女士就让孩子学记日记,专门记生活中那些点滴的美好事物。例如,“今天,我穿上了妈妈为我织的漂亮的新毛衣,老师夸妈妈真能干。”“今天,爸爸带我去奶奶家,奶奶给我做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并夸我很懂事。另外我很喜欢奶奶家的那只大花狗。爸爸说,只要我好好学习,以后经常带我去奶奶家。”如此等等。这些简单的话语无不体现出孩子对家人的感激之情。现在孩子上初三了,她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学校同样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说,在她的记忆中留下的多是美好的东西。她如今仍在坚持记日记,她的日记中仍是那些闪光的东西。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不同的见解,但她总能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她从最初感激父母开始,学会了感激老师,感激同学,感激哪怕是送给他一个微笑的陌生人,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4.对于孩子感恩的习惯要给予鼓励与支持

生活中,许多孩子向家长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家长往往说“你把书读好了就行了”、“孩子你不用这样”……这就把孩子自发的感恩之心给扼杀掉了。春天的一个早晨,天还没亮,儿子轻轻地来到李先生的床前,轻轻地把他摇醒,对他说:“爸爸,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借点钱可以吗?我要去给妈妈定个生日蛋糕。”李先生感到无比的激动,说:“儿子,你真棒!你能有此孝心我支持你!”于是,李先生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在后来,奶奶过生日的时候,孩子用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奶奶定制生日蛋糕。因此,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将孩子的感恩萌芽掐掉,而应给予鼓励与支持,从感恩自己的父母做起直至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万物。

总之,种下什么花,结下什么果。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点点滴滴地培育,感恩亦如此。

教孩子学会感受恩情

为让孩子学做一个有情有爱的人,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有多么幸福,知道社会上还有一些贫困人群饥寒交迫、奔波劳苦。

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上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呵护,甚至有的还有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的呵护。如此一来,孩子的教育成了大问题。有人说,别把孩子当宠物。但现今许多家庭皆如此。他们把孩子捧在手心里怕晒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结果这些孩子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享受太多的爱却不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长辈,不太懂得节约,更别提珍惜、感恩、幸福这些词的含义。

作为家长,不妨带孩子去做一些慈善活动或者带孩子去儿童福利院看看那些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生活方式却与我们迥异的孩子,陪他们玩,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我们的爱传递给他们,让我们的小公主小皇帝们也慢慢学会爱。同时,教会孩子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用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千万别让孩子生活舒适了,爱心却没有了,幸福感也没有了,那样,孩子将来肯定是一个冷漠的人,到时,别说回报社会,恐怕是孝敬父母都难了。

1.让孩子亲自去体验

为了让孩子有一颗爱心,你可以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从而改变孩子的冷漠,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与感恩心。

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让孩子去实地感知什么叫“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去亲身体验收割麦子、锄草耕地的劳作之苦,亲眼目睹当地孩子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刻苦读书的感人情景。通过对比来让孩子对都市生活产生幸福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心。

2.给孩子创造献爱心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爱心,我们也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献爱心的机会。比如,有新闻报道说,某地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这时,我们就应该带孩子一起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而且要让孩子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以他自己的名义献爱心,这样孩子就能体会到一种献爱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为孩子以后更大的爱心行为打下基础。再比如,某地发生洪涝灾害或地震,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呢?让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给灾区的人们吧!”

3.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

许多城市里的孩子不要说对五谷杂粮的感性认识,即便是“贫瘠”对他们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代名词。城里孩子生活很幸福然而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常常认为家长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则反对抗拒;而山里的孩子,却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父母的艰辛、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担子,这不由不让城里的家长心酸。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友,会使城里的孩子们发现:蓝天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跟自己一样住着高楼,喝着牛奶,还能看到电视;“祖国的花朵”,并不是都可以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整洁的校服,喝着早餐奶,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堂的!“祖国的花朵”,这个听起来娇气、美丽、饱受宠爱的称呼,也包括那些三餐不继、居无定所、饱受风雨肆虐的孩子们啊……这些都震撼着城里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有了深深地触动,他们明白,相比那些孩子来说,他们是幸福的,因而会更加珍惜;他们懂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不幸的,要尽力帮助他们。

4.带孩子到孤儿院参观

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有因父母丧失劳动力而陷入贫困的家庭,有因残疾智障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士,还有因生活无着而在街上乞讨的人们。相信在看过他们的艰辛生活以后,孩子们会对自己舒适的生活有另一种体会。

5.让孩子到艰苦的环境中体味生活

没有受过艰苦生活锻炼的孩子不会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会知道还有许多处处不如自己的孩子需要别人的帮助。让孩子去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会给孩子的心灵以震撼,会激发他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对贫困孩子的同情心。作为父母,你可以收集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边远山区人们生活工作的图片、报道和录像给孩子观看,以此触动他们的心灵;或带他们到下岗工人的家里,或者陪他们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孤独无助的孩子,使他们感悟到自己的幸福所在……子女只有懂得贫富的明显差别,才会调整好心态,在对比中学会知足,在对比中学会珍惜,从而自觉反省自己平日的奢侈生活。

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机会去买菜、交水电费、电话费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同时让孩子知道一个家庭的必要开支,体验到生活的艰难。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知识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大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应当,丝毫没有内疚之感,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对于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孩子单纯地以为“父母投资,我给他们回报,大家不吃亏”,只要自己能考进大学,只要能够出人头地,就是最好的回报。父母亲情不过是一场交易,孩子脱口而出的这番话语让人震惊,但这又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被父母深深溺爱着的孩子,淡漠甚至忘却了至纯至圣的父母之恩,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父母的付出不过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以为只要自己长大成材了,就算没有辜负父母,算是大功告成了。

家长竭尽所有,用爱和物质为孩子铺设锦绣前程,他们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私、怯懦、狭隘与麻木也随之一同成长,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不是无知,而是比无知更可怕的自私与冷漠!在此,奉劝所有的父母们,在为提高子女的智商而努力时,别忘了也要注意孩子“情商”的培养,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使他们的心更善,情更真。

1.互换角色,让孩子来持家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你不妨用事实说话。如,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做父母的感受。如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现在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自己赖床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另外,让孩子做点家务,并学着采购家庭需要的生活用品,既能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又可以增加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机会去买菜、交水电费、电话费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同时让孩子知道一个家庭的必要开支,体验到生活的艰难。父母平时买东西时,也可以带着孩子,在不断的比较、挑选中,让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爱惜金钱的良好品格,有效避免孩子胡乱花钱的坏习惯。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孩子对金钱有了初步的概念,懂得劳动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自然能够替父母着想,控制自己花钱,同时,这样也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热爱家庭、热爱父母,也热爱劳动的人。

2.让孩子体会赚钱的不易

许多父母出于爱子心切,也不愿让孩子过早地了解生活的艰辛,不愿让孩子的生活中出现哪怕是一丝阴影,情愿只身为孩子遮风挡雨,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我们的孩子产生错觉:生活中只有阳光,只有甜蜜,没有坎坷,即使家里出现经济状况,那也是该父母操心的事。最终你会痛心地发现:孩子缺乏那种和家人同甘共苦的意识,而此时你与孩子的心实际上早就隔开了隔远了。

王女士家庭条件很是不错,但是,她从来不宠惯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钱是怎样赚来的,她竟然开着车把孩子们放到广场上,让他们去卖报纸。两个小男孩就这样各自手上拿着几份报纸,走在人行道上,用脆生生的童音向人群吆喝:“叔叔,阿姨,你们爱看报纸吗?买一份报纸看看!”而王女士就在车旁边看着。你也许说这样做没必要,但这种生活确实让孩子们体验到钱是怎样一分一分地赚来的,因而也就更加珍惜,更懂得感谢父母的辛劳。王女士说,有了这段卖报纸的经历,每天下班后,孩子们再也不会缠着她买这买那,而是纷纷接过她的提包,给她倒水喝茶。他们再也不抱怨父母没时间陪他们,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将来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两个儿子都将卖报纸当做了自己的业余爱好。

3.让孩子体会一下赚钱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