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45110800000021

第21章 有责任心的孩子才会最优秀(2)

同样,如果你的孩子还有这样的坏习惯,作为家长的你不妨做一个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把孩子日常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以保证他们能在精力最旺盛的时间里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教育孩子在睡觉前,把袜子放到鞋子旁,外衣放在裤子上,内衣放在最上面。这样,早晨起床,先穿内衣,再穿外衣,然后穿裤子、穿袜、穿鞋。这样有次序地放鞋、袜、裤、衣,大大节省了时间,上学再也不迟到啦!教育孩子走在路上时,要马上想到走马路内侧,防止被逆行的人和路边的车撞到。教育孩子写作业时注意力集中,不溜号。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从日常不起眼的小事抓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有利于孩子品格的塑造。

孩子转嫁责任怎么办

如果是孩子做错了事,责任就应当由孩子来承担,只有这样,孩子以后才会慢慢懂得,在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时,孩子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明明正在院子里开心地玩,他一会儿摆动着胳膊,做出飞机飞翔的样子;一会儿把玩具堆成一座小山;一会儿学青蛙的样子跳来跳去……就在他学飞机做一个“俯冲”动作时,被旁边一把椅子绊了一下,摔倒了。明明大声哭了起来。这时,妈妈听到哭声,匆匆从厨房里跑出来,看看倒在一边的椅子,看着放声大哭的明明,她过来一边抱起孩子,一边说:“明明不哭,明明乖,椅子坏,椅子绊倒了明明,妈妈打椅子。”然后把椅子重重拍了两下,明明止住了哭声,也跑过去打“坏椅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给他安排着一切:督促他学习、督促他练琴、督促他画画……就这样,我们一次一次地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在孩子的眼里,就形成了这样的看法:所有的人都该为我着想,所有的责任都该由别人承担。孩子长大以后,突然有一天,所有的人们又异口同声地对孩子说:“要有责任感,要对自己的事负责任!”孩子怎么可能突然就能负起责任呢?

明明母亲的教子行为,在中国家庭看来,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似乎,从我们妈妈的妈妈开始,每当幼小的孩子与周围的世界发生矛盾时,就是这样,在这种几乎不讲道理的呵护下,孩子接受了最初的责任教育。实际上,我们大家都知道,错误并不在那把椅子,是他自己的原因,并非是椅子的错。而这位妈妈的表现好像也没错。因为,妈妈们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觉得只要他不哭就好,她是想安慰儿子,让孩子不再哭泣。于是错过了最初的、也是最合适教育孩子责任感的时机。

这位儿子会从被椅子碰倒的“疼痛”中吸取“教训”吗?我想是不会的,他已经在妈妈的教导下,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给了椅子,他自己没有错。这样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很容易想到推脱责任,不能自我反省。当他以后被人生路上的一些“绊脚石”绊倒的时候,他也会养成批各种客观理由不愿意自责自省的坏习惯。

我们应当让孩子知道,如果是他做错了事,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承担,只有这样,他以后才会慢慢懂得,在他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时,他应负的责任是什么?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这个转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到某个时点,意识到该他自己负责任了,就急于求成,说破了嘴,费尽了神,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满不在乎,因为孩子不负责任的习惯已经被养成了。

看到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家长感到很痛苦,也很茫然,深感力不从心。确实,是我们曾经错过了一次次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机会。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什么时候都不晚,只不过越晚难度越大而已,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关注。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人最大的财富是年轻”,就是说,年轻人不怕犯错误、不怕摔跤,不要怕孩子吃苦,让他自己去承担责任。坚信一条:只要家长放手了,孩子的责任感就建立了。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孩子因为自己不小心而吃了亏,家长不要帮着孩子把责任推到别的人或物身上,要让孩子勇敢地自己承担。

让孩子关心身边的事

要想孩子对事关心,首先让孩子对人关心。

孩子缺乏责任感,往往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结果是孩子只注重学习了,认为学习之外的事情一律与自己无关。如今,孩子缺乏责任感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些孩子不喜欢值日,干家务活;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对父母态度恶劣,喜怒无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制力比较差,耐性不够等。然而,只要家长深究原因就会发现,最主要的还是孩子身上缺乏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和负责的态度。它主要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感知和负责行为3个方面。如果孩子对责任感认识不清,甚至错误地认为值日、家务活儿等事情是家长的事,是老师的事,是其他同学的事,那么许多问题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所应具备的重要人格品质。

孩子之所以会缺乏责任感,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责任。之所以如此,无非因为几种原因,比如父母包办得多,凡事不需要他动手,不要他操心。所以孩子也就乐得不动手,而形成了一种不爱动手,不必操心也不用关心的习惯;或者他的意识里,认为这些事做与不做一个样,只有学习搞好了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因而忽略这些细节。

孩子重视学习是好事,但若是对身边的事都不管不顾,即使学习成绩拔尖,也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为他没有责任感,以后走上社会,必会因为这个习惯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东东和倩倩是小兄妹,这天,兄妹俩在院子里玩纸飞机,因为共争一个纸飞机吵了起来,东东一生气,几下就把那纸飞机撕碎,碎纸扔在院子里,被风一吹,满地都是。东东自己跑到一边玩球去了。倩倩开始大哭,哭着哭着慢慢停下来,后来也跑到另一边去和小伙伴跳皮筋。奶奶从屋里出来,见院子里很多碎纸,蹒跚着过来扫地,人老了,腿脚不便,一不小心就摔在地上,兄妹俩只顾玩得欢,看也没看奶奶一眼。孩子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时,家长应予以重视,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单一的教育方式可能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家长不妨换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

要想孩子对事关心,首先让孩子对人关心,第一步,得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操。往往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纵容、包庇、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不会想应当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

培养孩子心里有他人的情操,首先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饭桌上有孩子爱吃的东西,应教孩子怎么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生日时,教会孩子怎样让家里人一起分享他的快乐;父母亲工作忙,应教孩子学会帮忙做家务;无论哪个生病了,教会孩子关心照顾;生活在公寓里,教会孩子不能影响他人休息,损害他人利益等等。家长还要教育和鼓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同学,懂得关心集体;在社会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总之,家长可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孩子心里想的就不会完全是自己,为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打下基础。

1.教育孩子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家庭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不仅能得到父母的关爱,还有爷爷奶奶甚至是外公外婆的疼爱,可以说孩子生活在爱的蜜罐里。还有的家长由于过分的爱,造成溺爱,使得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这一切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进而产生一种惟我独尊、麻木不仁的心理。家长应要求孩子主动关心家里的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培养孩子的爱心,即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爱别人。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要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磨炼中形成责任感,进而上升为对家庭、对父母负责,进而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全人类负责。

3.让孩子学会去帮助别人

随时建议孩子去帮助身边的亲人,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爷爷倒一杯水,为姥姥去买治胃病的药等等。然后,父母及时地给予表扬。通过帮助别人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孩子找到价值感,从而树立孩子的责任心。

激发孩子责任感的方法

严格要求和言行一致,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关键。

妈妈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感觉很累,看到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于是叫道:“儿子,帮妈妈拿双拖鞋!”孩子只顾自己看电视,理也没理妈妈。妈妈当时心里感到很难过,平常为儿子付出这么多,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帮他打点得好好的,现在叫他拿一下拖鞋他竟然装作没听到。

责任感是孩子社会性素质的重要内容:主要有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任务责任感、承诺责任感和过失责任感。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性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认知和学习发展,关系到孩子将来一生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为此,我们应重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任务责任感,通过“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我责任感,通过移情教育培养孩子的他人责任感。家长应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责任行为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过失责任感等等。

有一位心理学工作者在一所中学调查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当问到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难题应当怎么办时,150名被调查的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遇到难题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个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当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然有70%的同学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后才能确定。由此可见父母包办、代替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令人忧虑的。

一个不会负责的孩子,长大后是不会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责任感的培养是孩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和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核心。让家校同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责任环境,促进孩子责任感的发展。

有很多年轻的母亲埋怨说:“他老是依赖我。”的确,孩子长大,渐渐趋向成熟。当家长的,也不愿意总是提醒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快地自立。严格要求和言行一致,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关键。但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家长却不自觉地代替孩子去完成他自己应该完成的事,而且父母也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操办一切。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对夫妇要他们的孩子收拾起摊在桌上的书本、玩具时,有的孩子借口:“我马上……知道了……我现在还不想……我过会儿再收……我太累了……妈,你替我收拾吧”。这时,有的家长就退让了,殊不知,这一退让却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产生下一次反正爸爸妈妈会替我做的依赖思想。所以在给孩子交待任务之后,家长一定要克制替孩子做事的欲望。

社会学家们的研究同样指出,责任感在人的成事、成才和成人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责任感是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人奋发上进,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责任感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但才能不能弥补责任感的不足。责任感可以取信于人,可以融洽周围的人际关系。有责任感的人言必信、行必果,他们答应了的事就努力去干,即使干不成,也会勇于承担责任,所以总能够获得别人的信赖。责任感赋予人智慧。伟大的生物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个没有责任感,遇到失败就推卸责任的人,是一个不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为他们在放弃责任的同时,也放弃了相应的工作和成功的机会。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坚持每天要他干好一件家务事

比如有个孩子,妈妈安排他每天浇花。半年来,他完成得很好,虽然有时也发牢骚,但他一直是仔仔细细、津津有味地去做着。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是由他负责的。如果安排孩子做些复杂的家务,家长应有一些简单的指导,并严格要求他们持之以恒。

2.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孩子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能学会承担责任。假如父母事事都包办、样样都代替。这种做法是培养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来的。

3.允许孩子犯错误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求全责备,只要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父母就要原谅孩子,就要表扬孩子的负责精神。要知道犯错误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必修的课程,孩子每一次犯错误,每一次承担责任,都会自我完善一步,个性成熟一步。当然,孩子每一次犯错误之后,父母应当帮助孩子总结教训,要教育孩子明白: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在同一点上犯错误。

4.培养孩子守信践诺的良好习惯

一个不能守信践诺的人是不能取信于人的,因此也是不会受人欢迎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养成守信践诺的好习惯,当然父母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从小事上改变你的孩子

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

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的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被子要让妈妈代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妈妈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难怪孩子们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责任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