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刚结束他横穿北美大陆的游说回到北京,徐小平就从加拿大飞回来了。不久,王强、包凡一、杜子华、何庆权、胡敏也回来了……“新东方”迅速聚集起了一批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
这些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品尝过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的苦果,遭遇过语言交流中南辕北辙的尴尬。在西方社会生活了多年,他们知道,交流、学以致用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语言是和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思想逻辑和思维方式。如果只懂得它的语言,而不懂得它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交流的隔膜和尴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王强推出了他的美国口语教学法,总结出了学习美国口语的6大技巧。
杜子华则开创了中国首家英语电影听说班,为准备出国的留学生找到了一条培训口语、听力和语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的最佳途径。他还开办了TSE考试辅导班,治疗英语语言疾病的语音提高班,在强调运用语言功能的同时,将东西方文化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常常为国内满街的英语病句脸红的包凡一,创办了英语写作中心。他还和何庆权合作编写了《留学书信写作指南》,指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努力进入国外一流大学。
1999年,当国人大多不知“雅思”为何物时,胡敏创办了雅思考试培训部,为去英联邦国家留学的学生进行英国“托福”培训。如今,新东方雅思考试培训部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雅思考试培训基地。
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徐小平办起了新东方出国留学咨询处,为找不到人生定位的青年进行人生策划和设计,使许多处在迷惘中的青年找到了方向,获得了成功。
这场学习的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和反思,它还带来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俞敏洪的“激情式教学”;王强的“美语思维”课;江博的“英语教学麦当劳模式”;杨继在教学中对表演艺术的引进;宋昊创造的极具特色和魅力“宋氏教学语言”……这一切,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新东方”成为一个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活力和魅力的地方。
让利是取胜的法宝
俞敏洪从来不讳言自己出奇制胜的法宝:让利。“让利于学生,让利于教师,让利于管理者,让利于社会。”这个连傻子都觉得有些傻的招儿,在他的成功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新东方创业之初,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当时出国考试培训市场已经有了30多家单位,俞敏洪只做了三件“小事”,很快从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一,当时市面的收费在300元到380元,俞敏洪将价格降到160元;但是考虑到价优未必质优,俞敏洪为了吸引学生,开设了免费培训课,20次授课之后,感觉效果不错的学生再交160元继续学习。这当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二,当时许多培训班在学费之外,开班后往往又以最新资料等名目另外收费,在新东方所有资料对学员一律免费赠送。绝不让学生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是新东方恪守的信条。三,经常给学生以惊喜,比如发给大家各种资料,赠送新东方的笔记本,这些“小礼物”培养了学生与新东方之间的感情,这也是新东方虽然没有刻意宣传但却具有良好口碑的原因之一。
新东方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体系,那就是以“励志”为核心取向,这个取向在目前可能还不成熟。不少学生现在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初在新东方所学到的单词,但是他却可能还记得新东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过、激励过他的话,而正是这种“励志”的精神,使新东方的学生从心底对社会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是新东方超出于其他众多同类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东方要把“励志”这一点提炼出来,加入到各种培训之中去。
新东方目前还正在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在扬州已投资建立了一所占地400亩的学校,其中2000名中学生、2000名小学生。俞敏洪认为新东方所办的中、小学不会等同于现在的一些贵族学校,这些学校的办学思路存在偏差,只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新东方所办的中、小学将会努力将新东方的“励志”精神传承下去,使学生不再受到考试的不合理性困扰。而新东方也在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寻找图书出版等一类的商机。
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今天的新东方仍然得以贯彻,目前,虽然新东方在出国考试培训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完全有能力操纵价格获取更大的利润,但仍然以实惠的价格服务于学员。1995年底,新东方发展进入第二个重要关头:学校的迅速膨胀使俞敏洪个人驾驭能力已经感到很吃力,为了使事业健康发展,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当时,在国内的熟人并没有发现志同道合者。在美国,他找到了昔日的同窗,由于彼此了解和信任,这些同学没有任何条件来到了新东方,开始了新东方“迅速发展”、“矛盾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由于他们的加入,新东方又开辟了出国咨询、口语培训、大学英语培训等业务,这样,从单纯的出国英语培训,新东方已经开始提供多品种的教育服务。但是在发展中也产生了矛盾,个人利益如何保证的问题提上日程。于是从1998年开始酝酿,到2000年结束,完成了新东方从一个手工作坊向一个现代化企业转变的过程。对俞敏洪而言,从昔日个人管理唯我独尊到今天的董事会管理集体决定,变化是巨大的。
对管理者的让利实际上是形成了新东方强大团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团队在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也会有矛盾,但绝不会有什么“散伙”或“集体辞职”之类的事情发生。这样的团队才能保障我们事业的未来,精明的人应该学会放弃,应该知道放弃的背后会得到什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有悟性地去读书”,这一直是俞敏洪所推崇的,但这也需要条件,比如大学时没有经验也就缺少悟性,这时候读书的效果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俞敏洪认为,读书应该分两类:一类是为了提高修养,提高智慧;另一类就是为了提高技术。“到了我这个年龄读书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功利性读书;另一类是非功利性读书。我现在读书,读非功利的书比读功利性书重要,非功利的书是一种指导思想,简单的说是一种人生价值定位,人生价值定位不准,所做的事就做不大。”看来,俞敏洪声称的非功利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比如在他的观点中非功利地读书,还是为了做更大更好的事。
新东方做了10年,俞敏洪对待许多问题显得更加通达。人生的价值在原则上应该分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包括金钱、财富、地位这些东西,无形价值包括智慧、思想、人生感悟、经验以及判断事物的感觉这些东西。他认为,在变幻多端的世界里,有形价值是不太容易把握、很容易丢的,比如今天有钱明天可能就没钱,今天是好名声明天可能变成坏名声;只有无形价值是丢不掉的,心态好、拥有智慧,这比什么都重要,说穿了有形价值就是无形价值的副产品。
俞敏洪举了一个例子很贴切地说明了上述观点。他是从屠格涅夫的一个短篇中看到的:一个穷人跟一个富翁打赌,如果这个穷人能在一间房子里10年不出来,富翁的财富就全部归他,穷人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可以读书,结果穷人可以赢,但他在10年的读书中得到的智慧使他在10年结束的前一天夜里留下一张字条不辞而别,这张字条含义是感谢富翁让他得到了智慧,这财富已远远超过了富翁的财富。这个故事的意义还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告诉了人们读书的深度与经过:这个穷人先看小说,后读外语,后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后是宗教类书,最后什么都不看,只坐在屋里沉思。
这其实就是许多人读书的轨迹,余敏洪称自己也不例外,他读书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时代,这时候读诗歌小说;大学毕业后读一些理论性书;创办新东方后慢慢开始读哲学;现在早已进入了读书的非功利时代,偏重于寻求人类终极意义的书,比如禅宗。
许多人都知道俞敏洪本人尽管非常想出国留学,但一直未能满足愿望,但他的几个重量级副校长却都是些著名的海归派。这就让新东方一直处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之间。
俞敏洪很喜欢南怀谨,他认为南怀谨是现代学者中比较通达,领悟了人类终极意义的一个人。他家有一套南怀谨全集,他认为南怀谨的书是通过综合古代的经典著作,比如易经、论语、庄子等来阐释他对人生境界的看法,这些看法跟俞敏洪自己心中想的东西非常契合;此外,南怀谨的书全都是一些故事,夹叙夹议,可读性很强。
“虽然中西文化在顶极意义上来说是相通的,最终目标都是追求人类快乐的生活,但从氛围上讲还是有许多的差异。你如果要求中国的企业家按西方的方式做事情,可能他底下的员工都被他气跑了;相反如果完全按照东方的习惯,不带人西方的企业理念进行内部的适当调整,那么这个企业又完了。我觉得两者文化的结合最好,对付中化人物时用中式的方式,对付西方化人物的时候用西方的方式,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家多读中西方文化的书,对中西方文化要有深刻了解。这样一来,西方企业家的个人传记就变得比较重要,比如韦尔奇的《直面人生》这样的书。”俞敏洪称他把这本书的中英文都看了,而且看英文版的时候中文版还没出来。
他认为《韦尔奇自传》讲述了一些企业内在管理的最基本思想和一些基本原则,书中好就好在有很多例子谈到了对价值观念的评判,韦尔奇一直不让步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但中国企业家做不到,中国企业家要顾及许多关系,人际关系、人情关系、领导关系等等。
看得出来,喜欢南怀谨的俞敏洪同样也很喜欢韦尔奇,在他看来,不喜欢读韦尔奇的老总是很奇怪的,不看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宣称不喜欢韦尔奇就很奇怪,因为任何一本书都有其可取之处,“我看到的老板大部分都在读这本书,当然其中不乏有些人是为了赶时髦。当然读韦尔奇最好有些亲身经历,这样更能。学到东西”。俞敏洪认为此书对企业的一把手最有好处的,因为二把手三把手看这本书已经觉得隔了一层了,许多事情搞不清楚,不能读出更多的味道来。也许从俞敏洪的坦率中能看出一点什么来。
俞敏洪还强行向部下推销有用的书。有许多的老板在看到好书、有用的书以后都喜欢向部下推荐,但像俞敏洪这样经常采取强行推销的还很少。比如读,韦尔奇,他看到了这样一段评判经理人的话,他把它摘下来给了新东方每一个经理人。这是一个关于评判经理人业绩的两条标准:一条是企业文化,另一条才是这个经理人赚的钱。最不好的经理是赚了很多钱,但没有企业文化的人;最好是又赚钱又有文化的人;有文化但赚不到钱可以培养;光会赚钱没有文化的人培养不了。
“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及经理人对这个文化的认同,是这个企业最强大的凝聚力,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长久不了。好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差不多的,比如任何企业都鼓励员工团结等等,但领导者把这些执行下去,完全靠领导者及团队的魅力。所以对经理人的培养对企业来说很重要,所以随时要给他们上上课,当然让他们读书就是最好的上课。”
对经理人如此,对员工也不例外。比如去年要求每个老师买了一本《小故事中的大智慧》;又要求每个员工买了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俞敏洪鼓励每个员工离开新东方,他认为每个人都要有变的心理才好,人挪活嘛。当问及教育行业是最容易让人复制的行业,别的人都在防着员工离开,你为什么刚好相反,难遭不怕他们再复制新东方吗?对此俞敏洪显得很自信,他说新东方的企业文化是拿不走的。他称手下的许多员工都很优秀,都可以再办一个好的学校,但他们为什么不走,这就是企业文化,新东方这种弘扬个人奋斗、为同事为他人作贡献的精神,新东方的团队及个人魅力以及管理结构至上自由思想发挥的这种东西,还是非常吸引人的。
谈到读书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俞敏洪再次显示了他的坦率,他说:新东方就是我从一个人干起来的,所以新东方的企业文化就是我个人文化,这很简单,个人文化怎么形成的,肯定会与读书有关,这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一个企业文化的氛围跟第一把手有关,你个人想把企业办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比如我可以一天之内解聘许多人,把关系搞得很紧张,让许多人恨你,但这与你个人的个性和领悟有关,相反,我现在拥有的知识不容许我这么做,就是把我绑了也不可能。
新选择才有新起点
2001年时,俞敏洪发现自己在新东方的权力过大了,大家很容易会跟风,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这是由于他个人在新东方的历史地位所致,所以他认为必须要进行组织制度上的重造,而重造就要涉及到某些人的调整,以及调整是否愉快的问题。
在接近2001年底的一次新东方董事会上,从王强、徐小平到俞敏洪,昔日创业的“三驾马车”全都提出要离开新东方,会场上有人泣不成声。回忆起这段经历,俞敏洪说:“尽管大家在当时闹出了一些问题,但从现在看,实际上那时大家谁都舍不得离开新东方。现在大家也仍旧没有离开新东方,王强虽然不再做CEO了,但依然是新东方的董事,徐小平现在还在新东方做留学咨询方面的事,下一次新东方董事选举,再次被重新选入董事会的可能性很大。新东方的这几位创业元老都没有在新东方之外自己另办公司。我们之间还经常保持着联系。”
俞敏洪的母亲曾被视作新东方实施家族管理的典型代表之一,俞母曾经为了新东方的事,大闹过新东方的办公室,“其实我母亲从来也没有新东方管理上的决策权,你想以她的程度,想决策也参与不了。现在我母亲已经完全从新东方的事务中分离出来了。我妻子早就不参与新东方的事务了,现在在加拿大,今年家里新添了个儿子,我近一时期常在加拿大就是为了照顾他们母子。还有,我的大女儿现在已经7岁了。”
没有了若隐若现的家族管理阴影,没有了创业元老的分封割据,由胡敏带领下的新东方管理团队,已经运作了一段时口,在俞敏洪心中,胡敏做得很不错。这证明董事会选择胡敏出任新东方总裁这一职务的决定完全正确。自成为俞敏洪的继任者后,新东方正在扭转“只是一家出国英语培训学校”的形象,逐步发展成为涉及英语基础学习、IT培训、网络、出版、基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