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目犍连出家了,他开始在外东奔西走,布教弘法,非常繁忙,与好友陀然的交往也就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慢慢地,两人几乎断了联系。有一次,目犍连回家乡探亲,刚回到家中就有很多人告诉他说:“你的好朋友陀然不是个好东西,他倚仗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虽然好久不联系,但目犍连却对这位老友甚是想念,听到这样的信息,他心中难过极了。有一天,目犍连偶然见到了陀然,一想起他的种种行为,心中非常生气,于是大声呵斥了他。而陀然却用不得已的理由作为借口,解释道:“我也是为了养活妻儿老小,还得修福积德,祭天拜祖,你知道我也没有钱,所以只好用那些不得已的办法了。”
可目犍对这个朋友的了解却不止于此,他断定陀然说了谎话,于是追问:“就算你有那些不得已,但也不能以非法取利为手段。你告诉我,你真的就只是为了这些?”
被老友问到了痛处,陀然顿时哑口无言,心中惭愧万分。他拙劣的谎言显然瞒不过这位有神通的老友了,所以他坦白说:“我刚才确实是撒谎了,其实这都因为我娶了一个需要消耗很多钱的妻子,她无论衣食住行处处讲究,什么东西都要花钱,如果我满足不了她,她就搅得家里鸡犬不宁。就是因为如此,我才那样做的。”
目犍连并不为他的理由感到宽慰,而是大加斥责说:“你身为大丈夫,怎么会拿自己的老婆做借口?难不成你真的会怕一个女人吗?说到底,这都是你自己没有才能,无法处理妥当这些事情,你心中怀着不轨,所以才会作恶多端。你就不怕将来的恶报吗?如果自己的妻子真的不够贤淑,你应该规劝她、教导她才是,而不是让她反过来影响了你。”
对于目犍连的训斥,陀然非常羞愧,也非常感激,他发誓要改过。这些年来,围绕在自己身边都是些阿谀谄媚的人,从来没有人敢当面指责他,现在他明白,那些人不过是些酒肉朋友,唯利是图,而敢于直言的目犍连才是一生真正的良友。
如果你的朋友不问对错,不分立场地支持你,他/她并不一定是你的益友,甚至有时候是在帮助你错得更彻底。诤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态度,有底线,有原则,并且对友谊高度负责。他们能够与朋友坦诚相见,不躲躲藏藏,有话直说,敢于直言利弊,绝不粉饰朋友的缺点和错误。这样的朋友,才会促你进步。
诤友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素质:
●有着丰富的知识
诤友不一定满腹经纶,但他一定具备广厚的知识储备,做事胸有成竹,认知独到睿智,分析问题准确敏锐,他们往往是生活中的智者、事业上的成功之人。在你还处于混沌迷茫的时候,他却早已洞悉源头,一语中的。
●阅历和人生经验丰富
他们就像生活中的“得道高僧”,心中有乾坤,眼中有万物,对生命和名利有着深刻的见解。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能够穿透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看到本质,帮你平复心中那道潜藏的激流。而他们的这种丰富,正是可以折服你的地方。
●直言不讳,真诚坦然
有的诤友从来不用赞美的词汇,有时候甚至显得刻薄,但他们绝对不是为了嘲笑你而说那些难听的话,而是为了警醒你看到问题所在。
很多人在面对诤友的“苦药”时难以接受,甚至言语激烈发生矛盾,但过后冷静下来,就会明白朋友的良苦用心。
●宽容善良,不为一己之私
诤友不会因为你一时的恼怒而生你的气,他在对你直言之前已经料到你的态度,即使你暂时不能接受和理解,他们也会给你时间慢慢地消化。这样的朋友最是难能可贵,热情善良,不小气不自私,真正地宽容关心他人,做任何事情都抱着负责任和无怨无悔的态度。
可以说,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是每个人交友的最高理想。而你只要能交到一个这样的朋友,生活也会变得顺利很多。
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过了20岁之后,就要学会擦亮眼睛地选择朋友了。朋友贵不在多,而在于精。我们虽应该广交朋友,善交朋友,但也要注意挑选,多交诤友、益友,尽量少交最好不交损友。但诤友自身通常都是很优秀的人,要想交到这样的朋友,你就需要付出极大的真诚,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有些人怀着功利之心,只想借助朋友当踏板,但凡存在这样的想法,有思想、有深度的人会一眼把你看穿,短暂的交谈中,就能看出你是否把他当真正的朋友。
朋友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就像有句老话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而多了一个诤友,你的人生就会多一条平坦的光明之路。所以,不管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做个君子,做个诤友。
◎你需要一个能够批评你的人!
不得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少数人的批评是恶意中伤和诽谤之外,大多数的指正都是针对我们确实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来说的。然而,虚荣和自尊的本性却常常让我们出言不逊,甚至错会他人的好意,把应该感谢的人列入了敌人的榜单上。
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理智地去承受那些话语,就会发现那没有说错,而且是恰如其分地说出了我们不敢正视的问题。
埃尔森是一个化妆品推销员,刚开始接手这份很具挑战性的工作时,他基本上一个订单都接不到。他实在担心有天会失去这份工作,所以,他开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是我的推销力度不够?为什么我的话不具吸引力和可靠性?是我不自信吗,还是不够热情?我一定是存在问题的。
怀着谦卑之心,埃尔森一一对拒绝他的客户登门拜访。他总是认真谦逊地说:“我这次回来不是向您推销的,而是希望得到您的批评和建议,真心希望您能告诉我,我在向您推销的过程中,是不是存在不对的地方?请您坦率地告诉我,给我一个改正的机会。”
这种请求他人批评的习惯使埃尔森成了一个有“谦卑”态度的人,也赢得了很多真诚的忠告。他认真地吸纳他人的建议,慢慢地成了一个出色的推销员。
后来,埃尔森成了这家公司的副总,地位的高升让他开始悄悄地丢失了某些真实的声音。所以上个星期他一脸愁容地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为什么没有人再批评我?我该如何才能再听到批评之音?”埃尔森问。
我告诉他:“很简单。回去把你的办公室桌上摆放一个匿名建议箱,办公室门上贴上一张纸,你这样写:凡进入者必须提出一条有效性批评,我必认真改之,违者罚款。”
刚开始的一个星期,埃尔森的建议箱里没有收到一条批评建议,反而全是谄媚的奉承。埃尔森发现自己如果不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这个方法就不会取得任何有效意义。所以,他大胆地决定,凡这个星期里出入他办公室的职员,一律罚款500美元;而如果收到的批评建议超过出入人员的数量,则奖励每个人薪水提高一个百分点。此条规定一出,仅仅一个星期,他的建议箱里就已经被几百条建议塞满了。
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请求他人批评指正并不困难,真正阻碍我们的是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批评。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有一次武断地签发了一项调兵命令,而身为作战部长的爱德华·史丹顿非但拒绝执行命令,还毫不留情地大呼林肯是“一个笨蛋”。
收到下属如此回复的林肯是怎么反应的呢?他没有生气,认真地接受了爱德华的批评,并且很认真地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笨蛋,我就一定是一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未出过错,我得亲自去看看。”林肯赶到爱德华那里后,发现果然是自己犯了错误,立刻撤销了那项命令。
弱者和强者在这一点上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强者通常会把敌人当作“诤友”,从敌人那里检查自己的得失强弱,从而取长补短,变得愈强;弱者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而且强加掩饰,知错不改。
当然了,我们不可回避的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恶意批评,尤其对绝大多数成功人士来说,如果受到一些权威人士的负面评价,可能是一种极大的不幸,因为这相当于你所做的成绩和光环被否决了。但有的人却对这种批评求之不得,大有“我一天求骂三遍”的态度。为什么?你骂我就证明了我有被骂的价值,而且你骂我我也能学到很多知识。所以,欢迎批评指正。
为什么有的人能成为总统,而有的人在尚未到选举年龄前就放弃了这种想法?那是因为,很多人受限于他人的“官方测试”,比如智商测试、情商测试和财商测试等等。有人告诉他“你这方面不行”,他接受了,却不去改正,这种接受批评的态度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美国一个调查研究显示,白手起家的富翁们对于外来的权威批评有一种独特的免疫力:无论你怎么贬低我,反复地贬低我,我就是不相信你说的,虽然你是权威人士。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而且态度有趣——你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听见了,但我不认同你,我现在站出来坦然迎接你给出的挑战。“白手富翁”们都有一种后天练就的挫败一切恶意批评的能力,就像给心灵穿了一件盔甲,而这种能力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锻炼了。弱者在初期迎头奋进的时候总是会受到四面八方的嘲笑和恶意批评,如果能够忍受过这一段时间,对恶意批评的免疫力会自动提高。这就如同锤炼钢铁一样,没有千锤百炼,怎得如此坚硬?
做人也是如此,他人贬低的评价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反而可以当作一种激励,慢慢地练就强大的抵抗批评的抗体。对待批评声音的态度,看那些成功人士,不外乎两种态度:要么不予理会,要么当成动力。
批评者与良师益友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喜欢充当命运的“预言家”,目标不是帮助你改善自我,而是热衷于“毁坏”他人的目标。这种批评者并不关心别人的成败,只为了通过批评别人这件事满足自己预言成功的虚荣心。
所以你常常会听到批评者对别人说:
你一定不会成功的。你缺乏成为领导者的潜质。你的想法大错特错。你的智力不足以让你成为富翁。
胆小的、抗力较差的人在接受了类似于这种负面的评价后,会像个挫败者一样早早地从战场上败下来,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主动投降撤退的。如果你身边有人这样对你定论,擦亮眼睛和耳朵,不要相信他。所有负面的批评都有一样的不轨目的:鼓吹吓人的预言,驳斥你所有的努力。只要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他们只是在嫉贤妒能而已。很明显,如果你对那些批评者进行批评,他们一定会跳着脚反驳你:“你胡说八道!”
为什么他们无法接受他人的批评?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判官、法律和上帝。这些人的地位允许质疑吗?不,对他们来说,只可捍卫,不可撼动。所以,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挑衅和批评那些正要成功或者已经成功的人来守住自己的地位。
有一位成就斐然的大学教授说:“如果你不发表著作,就不可能获取到好学校任职的机会,但是你会有很多朋友;如果你发表了很多著作,那么在你的同事中,你就不会受到真正的欢迎了。”
听起来既幽默又充满心酸,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代价就是会失去一些人。那我们应该为避免这种损失而就此变成一个平庸的人吗?当然不能。因为76%的成功人士发现,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学会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力,那些对平庸之辈具有威慑力的批评,他们根本不以为意。
而这,也成为了他们后来逐渐有所成就的关键因素。
◎寻找知己,杜绝功利心
你不要看同学的条件高低才去交朋友,也不要瞧不起人,不然你只会自取其辱。上学的时候,父亲经常这样告诫我,他这段话的背后,其实是讲了一种世间的真理:风水轮流转。用励志学的语言讲:任何人的明天都是不可预料的。
现在很多人因为事业心的驱使,他们把朋友看作一种社会资源,于是刻意去结交有背景、有财富或有地位的人——还有他们的孩子,从而试图使自己的事业借助这股东风,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我们的公关公司和培训中心,许多前来报名求助的人,都抱着这个目的。虽然嘴上说的是想交一些聊得来的朋友,但挑来拣去,还是想进入富豪交际俱乐部,去认识有权有势的人。
目的不良,找的就不是知己,而是事业贵人了。这种功利性的朋友除了可以在事业上给予你有限的帮助外,其实并不能在生活中成为和你情投意合的贴心朋友。作为利益之交,他们一般不会管你的情感,也不会在乎你的心灵需求。
交友还是交换?
在今天,利益朋友越来越多了,能交心的却少了。纽约的杰森对于友情的失望缘于他与山姆的生意合作。他说:“当时我和山姆一起找了个地方,每人拿了10万美元,开了一家工作室。在出钱之前,我们就签了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的违约事项,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人沟通有问题,不适合一起合作,而且还没开始营业,他就违反了好几条协议中的违约条款,所以我就按约定提出了退出。”
“然后呢?”
杰森说:“奇怪的事发生了,山姆拒不退给我10万美元,当时工作室一分钱还没花,钱都在账上存着,但他就是不取出来还给我。我打电话要了几次,又去他家找他,他开始威胁我,让我赶紧消失,不然就给我好看。”
“啊,你们以前是很好的朋友吗?”杰森苦笑:“听着像遇到了恶棍?可是没错,我们算是很久的朋友,只不过平时不怎么交心,算是利益之交吧。”我问:“最后怎么处理的?”
他低下头,很无奈:“我报了警,警察逮捕了他,钱才还给了我。我不想这样,可他为了占有这点钱,撕破脸,不跟我做朋友了,我也没办法,只能让联邦法院替我讨回公道。这么多年的朋友,连10万美元的考验都无法过关。”
其实这不仅是杰森一个人的经历。我们多年的调查也显示,有99.6%的人和杰森的看法是一致的,人们觉得现在找不到真正的朋友,到处都是功利的交友网站、社交俱乐部,每个人都怀着功利的目的和你打招呼,在貌似真诚的眼睛后面,不知道藏着什么目的。
在这份调查中,还有7.2%的人坦言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有66.1%的人表示只有1—5个朋友,另外22.2%的人有6—10个朋友,有4.3%的人则表示他们有10个以上的朋友。但当我们的调查员问他们与“知己”有关的话题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立刻摇头,表示根本没有这种不考虑利益交换的朋友。
人们是在“交友”,还是在“交换”?怀有第二种目的的人现在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