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听你诉说心事的人
我的社会问题调查助理迈克有时很苦恼,他说:“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算是我们的知己呢?”他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知己,就连可以在痛苦时诉说心声的密友都没有。这和我的另一位调查员、来自纽约的女孩芬妮的感觉相似,她自从发现闺密与自己的男友保持了长达两年的偷情史的“丑闻”之后,就再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知己的存在了。
芬妮困惑地说:“我认为知己一定是非常亲近同时又绝对和你同心的朋友,但遗憾的是,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对此我也很失望。”
尽管几千年来,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对知己有着各式各样的评价和定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作为一个知己,虽然他很少见,也很难找到,但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能够体谅并且关心你。一对可以称为知己的人,在于互相欣赏、鼓励、慰藉,而不是互相取乐、利用、嘲讽。知己之间,必须真诚相待,没有虚伪的欺诈和恶意的隐瞒,也没有猜忌和厌烦。
除此之外,相同的兴趣也是成为知己必需的条件。只有志趣相投,才有相同的话题。如果兴趣南辕北辙,能聊得来的话题自然也就不多。那么无论如何互相迁就,企图理解,气氛也会沉闷枯燥,知己自然就谈不上了。
知己的三个特点
●要有感情
知己的前提就是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尊重、理解和欣赏的感情。在这个基础上,两个人能够相互包容、关爱和共患难。所以,知己之间可以没有性(假如是异性知己),但却绝不可以没有情和没有爱。这是比朋友更高的境界,是友情与感情的融合升华,是胜过亲人但又与亲情不同的一种感觉,需要两个人心灵层面的高度契合与深度的交流。
●这种感情必须是相互之间的
这种感情不能是单方付出,而是双方互相产生的,就像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吸引。如果只是单方付出,就像有的人崇拜一位明星、尊重一位有学识的人,也可能有这种感情,但却只能称为一种“粉丝行为”,是他一个人的一厢情愿,而不能称两个人为知己。
●互相间一定要有交流和沟通
知己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流和沟通,两人的沟通渠道非常畅通。没有交流,就不会有理解;没有理解,当然不会有关爱。所以,作为知己,必须要有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才能达到心灵高度契合的境界。即便是远隔千里,不能面对面地交谈,至少也要有其他的沟通方式,比如书信、电话、电邮等。缺乏了这个因素,就不能称为知己。
我们有一些很要好的朋友,看起来适合这三个条件,但其实你在交往中就能感觉到,有些心里话是无法与之诉说的。我们背负着沉重的生存压力,有时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发现这些朋友根本都不合适,你难以向他们启齿。如果你对一个朋友有这种感觉,说明他不是知己,只不过是普通朋友。
总的来说,知己是一个能听你倾诉心事的人。我们当然都想找一位这样的朋友,但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才可以向他诉说心事?”
或者说,这样的人我们如何来判断?一旦判断失误怎么办?
显然反面的教训很多。大连的一位刘先生说,几年前他和女友分手后的一段时间,心情非常痛苦,很想找个人讲讲心事,却碍于面子,不太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朋友。直到有一次喝醉了酒,和一位同事聊得十分投机,就和这位同事提起了这件事。他觉得同事一定能理解自己的心声,没想到对方却嘲笑他,讥讽地说:“现在什么时代了,你还把感情看得这么重,有什么出息嘛!”
从此以后,刘先生就不再相信朋友。他不敢再对别人敞开心扉,生怕对方非但不理解反而嘲笑他。刘先生说:“我很长时间都没能解开心结,不久前女友就结婚了,当天我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刘先生的经历是很多人都会碰到的。没有选择对可以倾诉的对象,结果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充分说明一个愿意听你诉说心事的人有多么重要,并且有多么难找。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受到伤害的时候,或者都有某些情绪需要释放的时刻,这时就有必要通过倾诉来疏导情绪。听一听好朋友的安慰和鼓励,获得外部的精神支持,提到一些正确的指点,就能很快振作起来。
不仅是合适的倾诉对象
此时,你该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呢?事实是他不能仅仅是用来听你倾诉的,就像迈克寻找的那样——如果只是听你说话,听你抱怨,或者给你一个痛哭的肩膀,我们完全可以去教堂,神父百分之百地胜任这个工作。我们需要知己提供别的一些功能,比如信任、指点或者一同面对重大的转折。
这使得选择变得困难,也让门槛陡然增高了。假设你尚不确定对方是不是你心目中的知己一般的人物,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进行筛选呢?
●想想他的过去,有没有信赖感?
信赖感是最重要的,因为你的倾诉对象需要能够做到绝对保密——这是你们两个人的秘密,不能公开,他不能轻易地将你的痛苦泄露给第三个人,甚至当作笑料传播出去。所以你可以回忆一下这个人的过去,想想他是不是一个大嘴巴的人,是否能为别人保守秘密。如果答案是不乐观的,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因为让这种人为别人保守一个秘密是难于上青天的,说不定什么时间顺口就讲出去了。
●他平时是否喜欢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
他必须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包容的环境、一个自由的空间。不论你说出怎样的想法,他都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至少不会急冲冲地否定你,想要强迫你听从他的意见。纽曼说:“知己就是坐在我们面前的沉默的倾听者”——我更喜欢这个定义。这就会让你有一种安全感,可以完全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必担心受到指责、羞辱或者质疑,这有利于我们自己重新地审视心情,平复情绪,找出办法。
●他是否有能力为你提供新的看法?
很多人在倾诉之后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坏情绪更加严重,就是因为找错了对象——这个人不但没有能力为你提供一些新的观点和积极的看法,反而强化了你原本非常消极的情绪,进而更加糟糕。
一个有能力提供新观点的人,他会启发你换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痛苦的经历,从而获得超越过去的动力,在痛苦和失败的经历中成熟起来。简而言之,他必须是一个能够让你获取新生的人,而不是把你摁在过去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的人。
◎遇到困难,可以无条件伸手相助
我们绝不能忘记的,是那些在困难时帮助你的人。我们绝不能结交的,是那些在失败时鄙视你的人。我们绝不能相信的,是那些在成功时吹捧你的人。我们绝不能抛弃的,是那些和你共患难的人。我们应该珍惜的,是那些无条件包容你的人。我们应该远离的,是那些在你成功时围着你转来转去、低三下四谋取利益的人。知己在你遇到困难时,会无条件地挺你。如果在你跌到最低谷时,仍然有人愿意过来帮你一把,还不求回报,那他肯定是你的贵人了。记住,这种帮助必须是没有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这种帮助的前提,是他相信“你”这个人,接受“你”这个人,而不是因为你将来可能发大财、当大官或者别的功利的目的。
《水浒传》中的义军领袖宋江,可以说既没武艺,又没背景,财富也不多(顶多是一个中产)。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以至于原来的帮派老大晁盖力排众议,主动让位,推举他当老大,领导梁山集团。
其中的原因一点其实也不深奥,就因为他救人于水火的性格。人们称宋江为“及时雨”,把他视为义薄云天的领袖,就是因为他懂得雪中送炭,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而且不索取任何回报。我永远忘不掉史密斯在我最艰难的时期给予我的宝贵帮助。2000年,我还没有跟史密斯进行深度合作——换句话说,当时我俩只是普通的业务上的合作者,他还没有成为我的重要合伙人,平时我只是向他进行一些咨询及法律上的协作需求。这年的7月,我在洛杉矶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社交培训中心(区别于后来在华盛顿与史密斯共同开设的公关公司,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业务),准备针对华人市场,为在美国发展的华人提供关系咨询和社交培训服务。想法当然是好的,后来也证明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中国赴美发展的华人日益增加,数量正变得极其庞大,而相应的培训及服务公司却相当之少。所以,我对自己的这一尝试信心百倍,利用当地的一些关系,从银行拿到了一笔50万美元的贷款。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公司营业40天后,才拿到了区区13笔业务。也就是说,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只有12个人找我们咨询,其中没有一个人要求进行课程培训。一笔单纯的咨询费只有60美元(1个工时内),12个人加起来,也只有区区的720美元,只够支付一周的房租。
两个月后,我意识到问题变得严重了。因为这60天内,业务并没有好转,虽然咨询的人数增加了,但参加长期课程的人只有十几个人。这意味着公司不但不可能盈利,反而持续亏损,就连成本也无法支付。对于这样的情况,放贷人总是很敏感的。从第三个月开始,银行开始催还贷款了,他们不相信我的公司可以起死回生。屋漏偏逢连阴雨,当地的黑社会也开始上门,砸了我公司的门窗,还威胁我赶紧搬出社区,不要在这里影响他们,因为进进出出都是华人(这些黑社会分子是种族歧视主义者)。破产还是小事,搞不好我的员工还会有性命之虞。
虽然我没有声张,但史密斯不知从哪儿得到了消息。他第一时间赶到了洛杉矶,并且拿来了自己全部的财产。他见到我时,我正坐在车里抽烟,寻思着下一步是关门大吉,还是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可以孤注一掷的计划。我听到有人敲我的车窗,回头一看,惊讶地发现竟然是他。史密斯戴了一副墨镜,神情很搞怪,对我挥挥手,淡淡地说:“朋友,听说你遇到点小麻烦,需要帮忙吗?”
实际上,史密斯带来的不止是一笔救命钱——这笔钱救活了我的公司,成功地帮助我撑到了市场爆发期,还在当地电视台做了一次效果很好的广告,后来我们把这家公司纳入了在华盛顿的总公司进行管理,实现了升级转型——重要的是他带着一颗倾听和理解之心,从华盛顿一路疾驰来到了我的身边,然后听我唠叨了一个晚上,最后拍板和我一起干。
这不正是朋友应该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吗?当时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不怕我跑回国吗?”史密斯想了想,笑着说:“那我就去中国找你好了,没什么大不了。”
同时,他还幽默地表示,如果这笔钱我还不上,他准备到中国买一间民房,余生就当我的债主了,让我每月定期还钱给他。他的语气轻松,但又很郑重地调侃,显然是为了减轻我的心理压力。只有患难之交,才能称得上知己。也只有患难之交,才能让你听到最中肯的声音。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者面临极端困境的时候,这时候凭借个人的力量,往往是爬不起来的,甚至会有灭顶之灾——家破人亡、企业破产都有可能。这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而且是不设置条件的援助。
谁在这时雪中送炭,谁就能让他感激一生。对一个身陷困境的人来说,哪怕是不给他金钱支持,就是一杯热茶、一句暖心之语,也能使他度过最艰难和最黑暗的时刻,获得振作的力量。
还有另一种情况,对于那些执迷不悟犯了错误的人,大家都不想理他,怕给自己惹麻烦。这时如果有人能和他交心长谈,给他指明方向,就可能使他浪子回头,重新树立人生的正确方向,发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信任的眼神,就可能成为了强大的动力;一次赞同的掌声,就可能是对一个孤立的奋斗者的巨大支持,让他在濒临放弃的关头重新坚定意志,继续努力。
这样的人都是知己,也是我们的人生中非常需要的贵人。所以,你不妨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一下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去承担这个角色。你帮助别人之后,在你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人来帮助你。前提是,态度一定要真诚,行为一定适当,打消他们的顾虑,不要让他们有任何的心理压力,就像有人对你做的那样。
◎敢对你拍桌子的人是谁?
人的一生中会交往很多个朋友,他们有的是良师,有的是益友,在成长的路上辅助和指正我们。在好朋友中,有一种是不可或缺的,就是“诤友”。诤友就像悬在我们头顶的一座警钟,当你犯错误或者即将犯错误的时候,他会立刻提醒你。就算知道自己的话语会引起你的不愉快,但站在你的立场上,不怕因指出你的缺点而得罪你,从来不为了哄你高兴而欺瞒你,甚至为了阻止你的错误行为不惜和你拍桌子翻脸的人。
我的好搭档史密斯在公司初创的时候曾因为一点小问题与我拍桌子叫板,仅仅因为我一个无意识的小动作。
那时候我有一个很不好但是还不以为意的坏习惯,招待来访客人的时候,习惯性倚在旋转椅的靠背上。史密斯第一次坐到我面前的时候就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你就像一个不可一世的救世主,倚在靠背上会毁了你的事业。”
而我认为史密斯小题大做,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习惯吗?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喜欢挑剔细节?然而,在几个星期后的一次来客回单中,我看到了这样无礼而令我羞愧的评价:你也许是一个傲慢得趾高气扬地以为可以拯救世界的自大狂,没错,你表现得很明显。在这一点上,我显然可以指正你。
这时,我回想起史密斯的警告,并决定从此改变这个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在此之前,从没有一个人认真指正过我这个问题,而史密斯却在第一次见面就做到了。也正是如此,他成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
回想一下,你身边是否有个这样的朋友?一旦你头脑发热,会毫不吝啬地对你泼冷水的人;真正地关心你,所以整天对你唠唠叨叨的人;看到你的缺点,会坦言指正的人。
不要以为这些朋友是和你作对,清醒地想一下:和你作对除了得罪你之外,他得到什么好处了吗?既然他得不到任何好处,那为什么还和你作对呢?显然,是为了你好,宁可冒着得罪你的风险。
关于诤友,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被称为“神通第一”的大师目犍连在出家前,是一位年长而有声望之人的儿子,他的家境富裕,名声、地位都很高。于是就有许多同样有地位的人愿意和他交朋友。在众多的朋友中,有一位名叫陀然的梵志(古印度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两人情投意合,朝夕相处,很快成为莫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