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的囟门不能用力压。小宝宝的囟门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完全闭合,在没有闭合前,仅仅只有一层皮肤覆盖着里面的大脑组织,如果在没有闭合前用力压囟门,就很容易损伤里面的大脑组织。必须指出的是,这与给宝宝清洗囟门并没有任何冲突,只要稍加注意即可。
(2)囟门的发育变化。囟门发育变化是宝宝颅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宝宝出生时前后囟多较小,随着脑及颅骨的发育,一般都会在约1岁至1岁半时完全闭合;而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应在出生后6~8周闭合。如果超出这个时间或提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3)囟门凸起。正常的时候,宝宝的囟门摸上去是平坦的,如果发现宝宝的囟门突然鼓起来,用手摸上去有膨胀紧绷的感觉,且伴随着发烧、呕吐、抽风等状况,则有颅内压力增高的可能,预示着宝宝可能患有脑膜炎、脑炎等疾病,造成了颅内感染。
其次,如果发现宝宝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则可能是颅内患有肿瘤,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或长时间地服用鱼肝油、维生素A、四环素等药物造成的。
(4)囟门凹陷。新生宝宝囟门凹陷主要是因其体内缺水造成的,一般发生于腹泻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或使用大剂量的脱水剂所致。脱水过度会造成宝宝体内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你应辨明情况,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
(5)囟门闭合早或闭合迟。正常新生宝宝前囟门正常闭合时间为1岁至1岁半,后囟门闭合时间不超过4个月。囟门早闭须测量宝宝的头围,头围若低于正常值,预示着宝宝的大脑可能发育不良。囟门迟闭主要是佝偻病、呆小病、脑积水或其他原因所致。无论宝宝囟门早闭还是迟闭都属非正常发育,你都应带宝宝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真正原因,及时治疗。
(6)囟门太大或者囟门过小。新出生的宝宝或者是在出生后不久,发现前囟门达到4~5厘米,属于囟门过大。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脑积水或先天性佝偻病。囟门过小是指宝宝囟门仅有花生米大小,这种状况可能是头小畸形,也可能是由于颅骨早闭所造成的。这两种情况都需请医生诊治,请你多加留意。
未来的美丽五官,现在开始保护
刚出生的宝宝小鼻子小眼小嘴巴挤在一块儿,看起来不那么漂亮却是精致可爱,而未来五官的美丽漂亮和功能发育不仅要靠他自身的自然生长,更要靠你巧手呵护和精心培育。小天使娇小而精致的五官可能让你感觉无从下手,没关系,用心加你的爱,相信你,都能做得好!
1.眼睛的防护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宝宝感知大千世界、提高心智的窗口,因此,你应把护理宝宝的眼睛当成护理的重中之重来对待。
(1)讲究眼部卫生。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宝宝,有时会有分泌物侵入眼内,引起新生儿眼炎,所以有些新生宝宝一出生就需要滴眼药水。
新生宝宝的鼻泪管发育不全,眼泪无法顺利排出,易导致眼屎堆积。为保持宝宝眼睛的干净清爽,你应经常为他清除污垢。清洗时,一定要用宝宝专用的洗脸用品,不要混用其他人的毛巾或手帕,以免引起交叉感染。洗脸时,先擦洗眼睛,如果眼屎过多,可用棉签或毛巾蘸一点温开水轻轻擦掉。洗完脸后,立即将宝宝的毛巾清洗干净,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同时,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尽量避免宝宝用手揉眼睛,以防感染疾患。
(2)防止强光照射眼睛。新生宝宝在出生前经过了9个月漫长的子宫“暗室”生活,因此对光的刺激非常敏感。出生以后,多以睡眠的方式来逐渐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急剧变化,而且人们还发现,刚出生的新生宝宝白天睡眠比夜间多,这也是对外界环境尚不适应的表现。这也难怪,因为新宝宝视网膜发育尚未完善,眼睛不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当强烈的阳光或灯光直射宝宝的眼睛时,很可能导致宝宝视网膜和角膜灼伤甚至失明。因此,新生宝宝的卧室,光线要适宜,灯光要适度,要避免阳光及一切强光刺激或直射眼睛,远离有电焊或气焊的地方,更不能用闪光灯给宝宝拍照,以免强光伤害宝宝的眼睛。
(3)防止异物进眼。你要注意防止尘沙、小虫等进入宝宝的眼睛。如果发生异物入眼,不要用手帮宝宝搓揉,可滴眼药水刺激宝宝的眼睛使其流泪,最后将异物冲洗出来;宝宝身边不要放置带尖锐棱角的玩具,以免棱角伤害其眼睛。
(4)隔绝传染。避免带宝宝到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宝宝和外人的接触,特别在急性结膜炎盛行时,不要带宝宝外出。不要让宝宝与有眼疾的患者接触,以隔断传染源。
2.耳朵的保护
新生宝宝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耳膜、耳鼓同样也是,要护理好宝宝的耳朵,你应掌握以下几点:
(1)正确挖耳屎。宝宝耳屎较多时,可用3%的碳酸氢钠溶液适量,滴入耳内,待其软化时再用小镊子轻轻将其取出。如果耳屎结成硬块,造成外耳道阻塞,你就需请五官科医生处理。
为保护宝宝耳部,你应经常为宝宝更换卧位,防止受压时间过长。平时需注意不要让乳汁、泪水流入耳道内,一旦流入,要及时用棉签擦干。
(2)慎用药物。有些药物对宝宝的听觉神经有不可逆转的毒害作用,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极易造成宝宝日后耳聋,因此千万不能随便服用。
(3)防治感冒。反复感冒会影响宝宝咽鼓管对中耳压力的调节,导致中耳炎症,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冷暖变化,做好护理,避免宝宝反复感冒。
(4)避免噪声。宝宝的耳鼓、耳膜敏感而脆弱,对声音的调节能力也较差,因此要避免爆竹、大音量的卡拉OK、电视声响等给宝宝耳部带来的意外伤害,防止因此造成的宝宝听力突然下降或耳聋。
3.鼻子的保护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鼻子鼻塞时,会使呼吸不顺畅,引起情绪变坏,新生宝宝也是如此。新生宝宝的鼻窦尚未发育成熟,鼻腔黏膜特别敏感,常有大量鼻涕分泌。当分泌物积累过多时,会干燥变硬成为鼻屎块,阻塞狭窄的鼻腔引起鼻塞。所以,你要及时清理宝宝的鼻塞,护理好宝宝的鼻子。在清理宝宝的鼻塞时,除了要动作轻缓外,还要掌握好技巧,以免伤害到鼻腔里脆弱的内黏膜。
对于可看到的鼻内分泌物,可用棉签棒蘸水,深入鼻孔内将分泌物黏出;也可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宝宝的鼻子上,鼻黏膜遇热扩张后,阻塞的分泌物会自然流出,鼻腔也就会变得通畅。对鼻塞情况严重的,用棉签不能取出堵塞物,可使用宝宝吸鼻器。
增强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有利于增进鼻腔黏膜对外界的防御能力,减少鼻塞现象的发生。
4.口腔保护
也许有些新爸爸会问:“马牙是牙吗?”其实,马牙是有些新生宝宝口腔中,上腭中线两旁或牙龈边缘,散布的呈黄白色的米粒大小的颗粒,民间俗称“马牙”。它是正常上皮细胞堆集而成的,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3周逐渐消失,对宝宝吃奶以及将来出牙、身体都不会有什么影响,也无须处理。
但有的老年人主张用粗布蘸上盐粒子用力摩擦,直至擦破流血为止,或用针扎,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恶治”,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不卫生的操作,往往会给细菌的侵入打开缺口,会引起口腔炎、牙龈炎或败血症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你要记住,正常新生宝宝无须作口腔护理,只需喂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口唇部位皮肤黏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小儿口腔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请医生诊治,并在医生指导下为宝宝作口腔护理。
宝宝喂食谨入口
民以食为天。小宝宝的器官还未发育完全,所以对食物格外“挑剔”。从营养成分和有利于宝宝消化吸收的角度说,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常言道“病从口入”,所以,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在给宝宝喂食前,都需要你格外留意,悉心甄别,将有利于宝宝成长的食物送入宝宝口中,把不利于宝宝成长的食物坚决排除在外。为宝宝把好关,你应从以下做起。
1.母乳喂养的宝宝
正常母乳喂养时,要保持乳房和乳头的清洁。母乳有抑菌作用,哺乳前可挤少量乳汁冲洗奶头,并涂于乳晕部位,然后再给宝宝喂奶。
口腔是宝宝吸收营养的主要途径。新生宝宝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分泌量少,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如平时不注意对宝宝的口腔护理,极易导致口腔感染。
宝宝口腔最常见的病症是鹅口疮。鹅口疮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炎症,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病症主要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点状或小片状白膜,不易拭去。一般情况下,鹅口疮没有疼痛感,也不影响吃奶。但当宝宝抵抗力下降时,就会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部位,引起严重的感染。引发鹅口疮的原因主要有:喂养时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时间服用抗生素,打破了体内正常菌群;母亲曾有过霉菌感染病史。
一旦发现鹅口疮应及早进行治疗,以免酿成严重的后果。很多父母都知道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容易走入误区。有些父母认为宝宝要像成人一样天天清洗口腔,于是用纱布、手帕、棉签等擦洗宝宝的口腔黏膜,这种做法很容易将宝宝的口腔黏膜擦破,从而引发细菌感染,危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平时要做好宝宝口腔的护理。宝宝出生时,应迅速为其清理口腔中的黏液或血液,防止其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日常生活中不需为宝宝作专门的清洁,宝宝口腔内尚无牙齿,口水的流动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如宝宝不慎患上口腔疾病,不仅应进行药物治疗,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宝宝的口腔作专门的清洁护理。清洁时切记不可将黏膜擦破,以防引起新的感染,加重病情。
母乳是宝宝最宝贵的食物,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包含着妈妈深深的爱。但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母乳宝宝都能吃,当新妈妈出现以下8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你权衡利弊,为亲爱的宝宝作出选择了。
(1)患慢性病需长期用药。如癫痫需用药物控制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尚在用药物治疗者,肿瘤患者正在抗癌治疗期间,这些药物均可进入乳汁,对宝宝不利。
(2)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妈妈乳汁内含致病的细菌或病毒,可通过乳汁传给宝宝。另外,感染期妈妈常需应用药物,因大多数药物都可从乳汁中排出,如红霉素、链霉素等,均对宝宝有不良后果,故应暂时中断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时用吸奶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妈妈病愈停药后可继续哺乳。
(3)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4)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宝宝中毒,故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
(5)处于传染病急性期。如妈妈患开放性结核病,或处在各型肝炎的传染期,此时哺乳将增加宝宝感染的机会。
(6)患严重心脏病。心脏功能衰竭者,哺乳会使妈妈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7)患严重肾脏疾病。患有肾功能不全者,哺乳可加重脏器的负担和损害。
(8)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可能会对宝宝的安全构成威胁。
2.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宝宝食物,应注意以下四点:奶瓶和奶嘴都必须及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内煮沸10分钟以上备用;大人在制备牛奶或冲调奶粉时,必须先将手洗干净,然后再开始操作;大人千万不要在给宝宝喂奶前,用吸吮奶嘴来试奶的温度,这是极不卫生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将奶液滴在手背上,以感觉不烫为宜;罐装奶粉打开后最好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变质。袋装的代乳品,吃时应该用热水或微波炉加温。
只要你把好以上几道关口,就能和爱妻一道做好防护屏障,让病患远离你们的可爱宝宝。
季节决定保护方案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国各地的气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昼夜温差也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冬、夏两季,护理宝宝的难度将大大提高,对你提出的护理要求也就更高。不过季节决定保护方案,只要你掌握好以下要领,无论冬夏,都可保你家的小天使健康无虞。
1.冬季护理要领
(1)保暖。新生宝宝的各个肢体和器官发育还不完善,生理功能也不健全,特别是调节体温的功能差,如果天气较冷,保暖措施不当,就易着凉受冻,引发新生宝宝肺炎或硬肿症等,严重时还会危及宝宝的生命。
一般适宜新生宝宝的室温要在22~24℃比较合适,最好不低于20℃,尤其不能低于18℃。因为在新生宝宝期的宝宝护理中,换尿布、洗澡、喂奶等动来动去的机会特别多,热度的散失也比较快。所以平常的温度是22~24℃,洗澡的时候要26~28℃,这是足月的孩子,早产儿还要高一点。室温平衡后,护理起来比较方便,宝宝不容易在护理的过程中受凉。
如果家里温度不够,有几种取暖的方式,暖气是最好的,来暖气之前可以用电暖气,还有空调、煤炉、红外线加热器等。这几种方式中,电暖气恒定、无风、无尘、无噪声,所以可作为首选。
保暖时,不要让过厚的衣物影响宝宝的身体活动,同时还要防止保暖工具使用不当而引发烫伤。
(2)预防感染。冬季空气的污染比其他季节更为严重。宝宝的神经调节功能差,免疫功能低,气管黏膜娇嫩,肺泡数量少,很容易受到病菌侵袭。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冬季应尽可能地坚持母乳喂养,提高宝宝的免疫能力。同时,经常通风换气,减少过多人的探视,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
(3)保持清洁。有些爸爸妈妈怕宝宝洗澡时感冒,便减少宝宝洗澡的次数,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新生宝宝皮肤娇嫩、柔软、敏感,易受损伤。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宝宝的皮肤尤其是大腿皱褶部位易出现糜烂、炎症,甚至导致败血症。洗澡可以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提高睡眠质量。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洗澡方法,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水温,宝宝就不容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