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
45095900000016

第16章 藏锋敛锐——行高于人,众必非之(1)

藏锋敛锐是一种处世大智慧。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行为,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太过张扬、锋芒毕露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在取得成功之前就被人扼杀。只有不显山、不褥水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一飞冲天。曾国藩身在官场,既要防备同僚的攻讦,又要消除来自上层的猜疑。因此他始终隐藏自己,不让自己锋芒太盛。

1.锋芒毕露者难成大事

曾国藩深谙藏锋之道,是其取得重大的成就的重要原因。曾国藩处在晚清时期,那个时候的朝廷积贫积弱,在满族贵族的统治之下,朝廷对汉族官员非常不信任。曾国藩却在多种政治力量的夹缝中步步高升,取得荣华富贵。如果他在当时的官场上锋芒毕露,不仅会招来同僚的嫉妒,更会招致朝廷的不满,朝廷很有可能会除掉他。

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曾国藩身处政治腐败的晚清,如果他不懂得藏锋,恐怕早已成为刀下冤魂,更不用提他日后的成就了。梁启超先生评价曾国藩说:“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当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自己也说“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他处。”“吾平生短于才,爱者或以德器相许,实则虽曾任艰巨。自问仅一愚人,幸不以私智诡谲凿其愚,尚可告后昆耳。”

这几句话就道出了曾国藩能够在官场上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懂得藏锋,所谓大智若愚。他自称愚钝,事实上他并不愚钝,他表面上的愚钝正是他处世的智慧。

曾国藩的祖父曾经这样说曾国藩:“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了。”这也说明曾国藩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善于将才能掩藏起来,适时地收敛自己的光芒。

一个人要想在封建官场上发迹,就要懂得屈伸与进退,如果太过锋芒毕露,就很容易招来祸患,如三国时期的杨修之死,就是因为他太过锋芒毕露。曾国藩深明儒家思想,兼习道家思想,并以之为处世根基,在处理与同僚和朝廷的关系时,总是能藏住自己的锋芒。

曾国藩认为,人不仅要有志气和才气,还必须修炼自己的耐力,能够隐忍,等待时机,蓄势而发,才能一举制胜。

曾国藩在湘军越战越猛的时候,已经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湘军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势力逐渐地扩大,成为清朝政府,最能征善战的一支军队。清政府原本对于汉族官员就有所顾忌,更何况曾国藩拥有这么大的权势。因此,如何消除朝廷的猜忌成为曾国藩打败太平军后最重要的事情。

那个时候,曾国藩声望极高,他开始有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于是,他开始主动地掩藏自己的锋芒,将本来属于自己的荣耀分到他人的身上,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同治三年,湘军攻破天京,曾国藩在上奏朝廷的时候,就将官文的名字放在了捷报的最前面。

曾国藩明白,这还不足以压住自己的锋芒,朝廷最在意的是自己的手里握有重兵。因此,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却保留了淮军,这既使清政府逐渐减轻对他的猜忌,又可以保存自保的实力。淮军的主帅是李鸿章,李鸿章是他的门生,保留淮军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曾国藩藏锋的“龙蛇伸屈之道”,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之道。实际上,藏锋露拙与锋芒毕露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式。锋芒其实是一个人显露在外表的才干。有才干本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恰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因此,显露才干一定要适时、适地,如果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这不是智者的所作所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可能自认为才华很高,但切记要含而不露,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得彻底。有才华而又懂得韬晦何愁事业不成功?

一个人在人生中追名逐利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懂得掩藏才华的锋芒。锋芒毕露的人,虽然看似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但是却忘了自己在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表面上看,锋芒毕露伤害的是别人,但是实际上到头来伤害的却是自己。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在将名利收入囊中的同时,也将怨毒与嫉恨收入了囊中,在一定的时候,这些会成为致命的武器,危及自身。

2.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保持谦虚的品德,可以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与进步。曾国藩说:“人若保持谦虚,自可进境无穷。”谦虚是儒家强调的一种处事原则。曾国藩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将“谦”作为立身之本。这使得曾国藩在经营自己的人生的过程中,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一步步跃向高位。用曾国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谦以自持,严以驭下,则名位悠久矣”。

曾国藩处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内忧外患使清廷一片晦暗。曾国藩本着心怀天下人的思想走上仕途,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做起,逐渐成为封疆大吏。他的成功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其中之一就是谦虚。

初入京师的曾国藩有着一股年轻人的狂气,在官场中屡屡受到挫折,这让年少轻狂的曾国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保持谦虚的心态,遇事请教旁人,结交当时的大儒,拜他们为师,学习儒家思想。在京为官的10年,曾国藩虽然在仕途上进展不大,但是却增加了见识,增长了学识,这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后来,曾国藩创办团练,训练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战争。由于清军节节败退,朝廷不得不倚仗汉人官员所创办的团练来与太平军作战。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开始狂妄自大。湘军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逐渐取得胜利,这让曾国藩不可一世,他开始与朝廷讨价还价,主动向朝廷索要封赏。咸丰皇帝震怒,撤销了曾国藩所有的职务,大有从此不再起用之势。若非后来战争局势紧张,曾国藩的前途就毁在他的狂妄之上了。

曾国藩开始时只是一个文官,带领军队作战,确实是很不可思议。开始的时候,曾国藩也是不敢,深恐误了朝廷大事。然而,他还是选择了创办团练。他对军事一窍不通,因此他要求自己谦抑。他说:“诚恐有师心自用之处,”“惟有敬濯不敢师心,而务要虚心,以收集思广益之效。”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大儒,这与他一生勤学不辍有很大关系。他说:“天下无穷进境,多从‘不自足’三字做起。”他这样论证过学习:一个人埋头看书,即使每天不吃不睡不玩,而且坚持看到100岁,在一般人眼里,可能算是知识渊博了。但是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即使有人博览群书,但是,他所看过的书与整个史籍比较,却是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粟。因此,一个人不要自满,天下之大,强中更有强中手。曾国藩主张“为学最要虚心”。

在官场博弈、浮沉的曾国藩更加懂得谦虚的重要性,深知官场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只要搞好人际关系,即使自己出现某些问题,也会有人帮助自己。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曾国藩倚仗的就是一个“谦”字,在别人面前不居功自傲,以博得别人的好感。曾国藩带领湘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每一次奏报朝廷的时候,他总是把功劳分在众人身上。后来,曾国藩成为封疆大吏,他对待自己的下属和朋友依然保持谦虚谨慎,这让他博得了美名,在官场中无往而不利。他经常告诫他人:要以谦虚为本。当他的手下大将鲍超因功加官晋爵的时候,曾国藩对他说:“阁下当威望极隆之际,沐朝廷稠叠之恩,务当小心谨慎,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

曾国藩以谦虚为本赢得了辉煌的人生,并因此被誉为“完人”。谦虚让他保持着好学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各家之言和多方面的知识,这也是他能够从一个文官成为一个驰骋沙场的大将的原因。谦虚使他在官场中获得良好的声誉,减轻了朝廷对他的猜疑,得以不断高升,长久保持富贵。

无论何人,谦虚都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才能在人生路上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3.表面给人以钝拙之感

藏锋就是要将自己的才华隐去,因此就要在表面上给人以钝拙之感。古语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讲的就是同一个道理。曾国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以此换取了自己人生的富贵。纵观历史,人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因为不懂得藏锋显钝,结果死于非命。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追求好的名声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人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急于表现自己,恨不得时时都要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别人的面前,以求得晋升的机会,殊不知,他们因此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好粥要以文火煮之”,追求名利也应该慢慢地争取。真正有才的人,会在适当的时候掩藏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在封建官场上,在自己的上司面前,尤其是在皇帝的面前,绝不能将自己的才能使尽,否则会让自己陷于被动,甚至可能因此断送前程。

曾国藩在谈到为人处世的禁忌时,一直强调为人应力戒表现欲太强,不要夸夸其谈,到处表现自己。他说,人只要是有些才能,就想到处表现,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就像孔雀因为自己的美丽,总喜欢在众人的面前表现一样。争强好胜的人这样,追逐名利的人更是这样。同当士兵,就想着要挺出于同列;同当小军校,就想在军校中出人头地;同是将军,就想着比别的将军高一头;同是主帅,就想着比别的主帅高明。尽管这样做的人才能有大小之别,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不知足、不安本分。能打破这种世俗风气的人,就能和他谈论用兵之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才华的人往往会遭受到更多的不幸和苦难。曾国藩在初入官场的时候,就是因为表现欲太强,因此处处遭人忌妒,被人暗算,就连咸丰皇帝也不相信他。

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病逝,朝廷给了他3个月的假,令他假满后回江西带兵作战。3个月后,曾国藩认为自己才能出众,创办湘军,朝廷必须给予自己足够的权力,才能统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因此,在奏章中伸手向朝廷要权,结果遭到了咸丰皇帝的拒绝。同时,来自各方面的指责之声让曾国藩更是难以忍受。当时大家指责曾国藩在行军途中弃军而去,已经属于不忠的行为,现在又以此要挟朝廷更是不忠。面对这些,曾国藩忧心忡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曾国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复出后的曾国藩在自身修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曾国藩说:“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隐匿,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曾国藩认为,大家在一起交往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老是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争强好胜,不给别人表现和施展的机会,那么很快别人就会对他产生反感,将来就难以在一起合作共事。

曾国藩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他认为喜欢夸夸其谈的人是想表现自己的长处,但是却不知,在他表现自己长处的同时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反而得不到重用。

曾国藩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否则,他不可能功成名就;同时他是一个懂得藏锋露拙的人,他的才能从来不会轻易地表现出来,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将自己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当身居高位之时,曾国藩一再将自己掩藏起来,示人以钝拙,让朝廷放心,让同僚们放心,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免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得以长保富贵。

4.枪打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