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
一、概念解析
1.农业的发展,农作物品种的增多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一批新的商业城市、外贸港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冶金此时用焦炭作燃料,冶铁作坊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2.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明清时期我国赋税制度有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把原来政府规定的田赋、徭役以及杂税合并起来,按田亩为核算单位,统一征收。赋役普遍以银两折纳。赋税的催收解运由地方政府办理。“一条鞭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一些地区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大地主的阻挠反对,“一条鞭法”实行不久便废除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条鞭法”上承唐代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人亩,反映了我国赋税制度向一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清代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将丁口之赋,摊入田亩,将以人丁、土地为征收依据的赋税制度改为以地亩为征收依据的赋税制度,这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又一次重大改革,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关系的削弱。自此,国家不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一些人身自由,对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都有积极意义。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他苛捐杂税。各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体现出如下特点: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3.清代农业的发展表现在耕地面积又有大幅增加。耕地面积的开发并不是在边远地区,过多开垦势必破坏生态平衡。黄河在清代有几次大泛滥。注意与此前有关内容的联系,从社会发展角度看问题。
4.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也和西欧一样建立在手工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但受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难以形成西欧那样的资本原始积累,因而长期处于萌芽状态。
5.城市的变化与封建初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封建初期,甚至在唐代大部分城市首先都是地区的政治中心,然后才成为商贸中心。明代以来,很多新兴城市,完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景德镇,以生产瓷器而成为商贸城市。商品的内容也有很大变化。战国时流通的品种多为各地土特产品,明代以来,农产品中的经济作物、手工业品为商品的主流。货币地租的倾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吻合。要注意结合史实说清楚。
二、关于张居正的诗句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明: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大臣,力主推行“一条鞭法”,改用银两收税。运用语文学科的知识分析此句反映张居正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顾个人生死的精神境界。
三、关于明清的经济政策
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四、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分析历史现象: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古代的经济政策:历代经济政策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则促进当时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运用主现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历代经济政策:从动机上看是为发展封建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在效果上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和国家利益,因此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赋税制度改革的评价,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措施的回顾和影响,以及说明了什么?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统治者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注意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使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158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
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措施: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将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评价: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2.“更名田”(1669年,康熙):
将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划归耕种的人所有。
3.“摊丁入亩”。
(1)1712年,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2)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3)评价。废除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提示]回顾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改革史,归纳以上内容,请同学们一起讨论,可以总结出哪些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线索?
包括鲁国初税亩、秦以徭役为主的剥削、西汉编户制度、两汉轻徭薄赋的政策、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唐中期两税法、北宋方田均税法、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地丁银。
三、农业生产的发展
1.棉花。种植区域在明代由江南向江北推广。
2.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
1.经济作物。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提示]
归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线索。从农作物品种的增多、种植区域、经济作物品种的增多、种植区域的扩大、农具的改进和创制、农业技术和农学进步、水利兴修与灌溉情况、统治者重视农业的思想与措施、鼓励农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
四、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表现。
(1)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
(2)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如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
(3)分工日益细密,促进地区和行业新的分工。如江南“织造尚松江,桨染尚芜湖”。
(4)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提高。明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日产铁六七千斤。
(5)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提示]
归纳中国古代史上手工业发展史。从手工业门类的增多、发展程度、工具改进和技术更新、产品种类与流通情况、统治者态度与措施、手工业中心的形成等方面。
2.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后期,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地区发展为独立的手工工场。如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生产。
机户——早期资本家;机房——工场;机工——早期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在明代中后期只是稀疏地出现。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了,分工更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提问]先由学生阅读后归纳分析,提出疑问,教师一一讲评。
解释一,所谓缓慢,是指相对于西欧,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至工场手工业阶段。
解释二,所谓弱小,是指它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解释三,原因诸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一条,封建制度的阻碍。
[提问]那么,为什么西欧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为什么能够冲破呢?讨论。
(1)农民贫困,购买力小;
(2)地主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扩大再生产;(3)关卡林立,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4)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对外贸易。
[讨论]
为什么中国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较早地实现社会的转型。
五、商业繁荣和对外贸易状况。
1.商业繁荣。
(1)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达两百余种;(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业贸易城市,汇集四面八方的特产;(4)出现数十座较大商贸城市。
(5)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提示]
归纳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经济产生、发展与繁荣史。从商业领域交换品种、商业中心形成发展、货币发展史等方面。
2.清朝的闭关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中国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讨论]为什么长期与世隔绝会使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提示]
分析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与背景。归纳历史上对外政策、表现与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教学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经济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逐一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史相关线索是必要的。最后提示同学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得出重大历史结论,在与西欧对比中,得出历史借鉴。
【典型例题】
例题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调整生产关系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加强经济掠夺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他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而本题题干所涉及的三项内容中,奖励垦荒属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变化。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同样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摊丁入亩”属于调整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因此,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实行“摊丁入亩”是从不同的方面对生产关系的调整。A选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