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8月23日的中法马江之战前,法国是向中国方面递交了宣战书的。但是,宣战书是何时递交?宣战书到底递交给何人?有关这两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纷纭异歧。
有关说法大略有以下几种:
一、朔日(初一日即公历8月21日),法以将战告英、美兵舰。英领事飞函督署,而军中无闻也。法又递战书于张成,达之何如璋,何如璋秘而不发。初三日晨,法复照会,未刻开战,张始气阻,遣魏瀚赴法乞缓。行及中途而炮声陡发。适当午后二时,潮水渐退,法督船于首桅上升方式白旗,中五黑点;落后,又升方式红旗,而敌舰众炮齐鸣,向华船丛击矣。(池仲佑《海军实记·述战篇》)二、初一日,法人递战书于“扬武”管驾张成。张成达之何如璋,秘不发。初二日,各国领事商人均下船,众知必战,入请亟备。张佩纶斥之出,军火靳不发。嗣洋教习法人迈达告学生魏瀚明日开仗。魏瀚畏张佩纶暴不敢白。初三日早,见法船升火起椗,始驰告,而法已照会未刻开战,张佩纶怖,遣魏瀚向孤拔乞缓,以诘朝为请。比登敌舟,而炮声已发。(潘炳年《劾大臣玩寇疏》)三、七月初三日早晨七时,法国战书递至马江船政署,约定下午二时开战。船政何如璋接战书后,旋即宣告钦差大臣张佩纶、闽浙总督何瞡,谓我国军舰今日未备完妥,不能开战,须请其改至明日。……至中午始命船政工程长魏瀚往法舰回递战书,请其改期。竟不允。(采樵山人《中法马江战役之回忆》)四、初三发照会送省。何瞡接到法方照会后延至即将开战才电告马尾。信到炮发。(俞政《张佩纶是马江战败的罪魁祸首吗?》)五、七月初三午刻(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曾寄张佩纶电云:“顷接白领事照会,孤拔即于本日开战”。(《左宗棠奉旨查办“马江失事一案”奏折》)综合上述,关于法国开战照会送达时间,一曰初一日(21日),一曰初二日,一曰初三日晨,一曰初三日午刻。
关于战书送达何人,一曰张成,一曰何如璋。对于照会送达时间,一些同志考辨认为:初一日(八月二十一日),初二日,初三日晨,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初三日午刻才较符合实际。其理由如下:
其一,据亲历马江之战的法国海军上尉罗亚尔所著《孤拔舰队》一书记载:8月22日,舰队司令孤拔接到法国政府准许其开战的命令。到晚上8点,孤拔召集所有的舰长,将其作战计划通知各舰长。驻福州的法国副领事白藻泰也被请来,将政府的决定通知他。他迅速转回领事馆。到23日早晨,自回到舰队,告知孤拔,说他已将领事馆旗降下。提督的作战通知,将于早8点对各国领事发出,10点对(福建)总督发出。
孤拔在8月22日才接到法政府准其开火的命令,晚间才下达舰队作战计划,怎么会先于这个时间发出宣战照会呢?
其二,当时对峙于马尾的中法双方舰队,虽然法国舰队在力量上超过中方舰队,但相差也并非十分悬殊,况且法舰队孤军深入,如果提前较长时间向中方宣战,也难免战败之虞、法军出于突然袭击而取胜的目的,只能将开战照会送达时间越晚越好。
其三,在孤拔的计划中,定于23日10点将宣战书送达督署,这个时间离实际开战时间还有近4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中方舰队也会作好应战准备的,因此,这个“10点对总督发出”的说法,肯定也是被罗亚尔大大折扣了的。因为要煊耀法军胜利,必定要回避中方舰船在来不及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的事情,宣战时间说得早些为好。
其四,马江之战后,从清方档案中可以稽查到当时总督何瞡的电报,或曰:午刻(11点到下午1点)接法领事照会,言巴日要开战;或曰:初三午刻,法领事照称,本日开战;或曰:七月初三日午刻,臣瞡接法领事白藻泰照称本日开战;等等。
其五,按当时通讯条件,战书送达福州何瞡,何再电告数十里外的马尾何如璋及张佩纶,他们二人再会面磋商,下达应战命令,前后需要一、二个小时也可以了。法军绝不会提前那么多时间发出照会,当在12点以后,一点钟以前更合乎实情。
其六,当时马江落潮时间在下午1点30分左右,此时中方舰队正好以船尾向法军船首,便于法军攻击中方舰船薄弱的船尾部分。孤拔对于这一点也是精心谋算的,他也不会提前那么多时间,以便让中方舰队从容掉转与之对战。
至于宣战书送达何人的问题。当时何瞡任总督,驻福州;张佩纶任钦差大臣,何如璋任船政大臣,二人驻马尾;还有巡抚张兆栋,福州将军穆图善。在左宗棠奉旨查办中指出:“法人战书,应递总督;即不递总督……亦当照会张佩纶,不当照会何如璋也”,这是合于外交途径的。按着孤拨的计划,也是“10点对总督发出”。无论从哪方面说,宣战书都不会直接递给一个旗舰管带张成,因为一份法国政府的宣战书怎么能对等于一个小小舰长呢?另外,也不会送给船政大臣何如璋,因为他不过是一个福州船政大臣,辖管一个造船厂,孤拔不会连这一点都不了解。况且,如上所述,何瞡也承认“午刻接电”。
总之,关于马江之战法国宣战书下达时间及送达何人问题,虽有一些史料佐证,但尚有不少推理因素在内。因而仍有进一步解开“疑云”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