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股市操练大全(买进、卖出的82个小窍门)
45082700000009

第9章 看财务报表做决定(3)

11.“投资收益”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其中包括分得的投资利润、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以及认购的股票应得的股利等。

12.“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业务经营以外的收入和支出。

13.“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所以,利润总额指“10项+11项+12项的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合计数。

14.“年初未分配利润”应与上年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本年实际数一致。

15.“上年利润调整”指企业年度结账时发现前年度的会计处理上有误需调整的损益。如:本年一结账,审核发现上年度销售费用少汇或多记××元,因此,要进行上年利润的调整。如减少利润用负号表示。(注:按新制度此项已取消,为方便起见,暂保留)

16.“公积金转入数”指企业按规定公积金弥补亏损以及用公积金分配的股利数。

17.“可分配利润”指企业可用于最后分配的利润。

18.“应交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税率正常情况下为33%。

19.“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指企业按规定比例从税后利润提取的公积金。

20.“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指企业最后用于股东分配的利润。

21.“已分配优先股股利”项目,反映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股利。

2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股东会议决议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金。

23.“已分配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股东会议决议,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利。

24.“未分配利润”指本年企业未分转入下年待处理的利润。

二、分析要点

根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数据,并结合年度报告中的其他有关资料,特别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资料,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和分析:

1.从总体上观察企业全年所取的利润大小及其组成是否合理。通过将企业的全年利润与以前利润比较,能够评价企业利润变动情况的好坏。通过计算利润总额中各组成部分的比重,能够说明企业利润是否正常合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应是其利润总额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比重应是最高的,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相对来讲比重不应很高。如果出现不符常规的情况,那就需要多加分析研究。

2.通过对企业毛利率的计算,能够从一个方面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小。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毛利÷主营业务收入。

如果企业毛利率比以前提高,可能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企业存货周转率未减慢的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应该有所增加。反之,当企业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则应对企业的业务拓展能力和生产管理效率多加考虑。

3.可通过有关比率指标的计算,来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报酬。

常用的指标如下:

每股收益: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普通股每股在一年中所赚得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额。上列公式中,根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主要为普通股以及每股面值为1元的情况,可直接以税后利润除以平均股本总额来计算,此时,这一指标即为“股本净利率”。每股获利额常被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评估股票投资的风险。如果企业的每股获利额较高,则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从而投资于该企业股票风险相对也就小一些。应该指出,这一指标往往只用于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动,而很少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因为不同企业由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的不同会使这一指标产生较大的差异。

价格———盈利比率:

即所谓的市盈率,这是一个被用来评价投资报酬与风险的指标,作为对每股获利额指标不足的一种弥补。其公式如下: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每股获利额。假定某企业普通股每股市价为10元,每股获利额为0.40元,则其市盈率=10÷0.40=25。它表示该种股票的市价是每元税后利润的25倍,其倒数(即1/25=4%)则表示投资于该种股票的投资报酬率。将市盈率和每股获利额结合运用,可对股票未来的市价作出一定的估计。比如,企业每年利润增长30%,如果这个估计是比较正确的话,则次年的每股获利额可达0.52元(即0.04×130%),此时,即使市盈率不上升,未来的股价将为13元(即0.52×25倍),从而投资者就可据此对这种股票的买卖作出决策。股利发放率: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的股利政策。其计算公式如下: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获利额。这一指标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是作为短期投资还是中长期投资而定。一般地,若作为短期投资,则应选择股利发放率比较高的股票;若作为中长期投资,则应选择股利发放率不是很高的股票,因为这预示着该企业正在把资金再行投入企业,从而将使其未来的利润增长具有较大的动力,并将使未来的股票价格上涨。股利实得率:

这是一个反映股票投资者的现金收益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股利实得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这一指标往往为那些对股利比较感兴趣的投资者所注意,对这些人而言,股利实得率较高的股票自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最后,要注意将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有关数据与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有关数据相对照,看看它们是否符合应有的连带关系。如,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最后的未分配利润额是否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额相一致;年度内各项利润分配数是否与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各项利润分配数相一致;本年提取的公积金数额是否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公积金增加数额相一致,如此等等。若发现这些数据之间无法核对,就说明报表中的许多资料都有错误甚至是失实了,这时就需要慎重决策。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利润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它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关系编制而成。它主要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营业外收入及支出、税前及税后盈利等科目及金额。

通过利润表可以考核公司收益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收益增减变化的原因,预测企业收益的发展趋势。

利润表能够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利润表通过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的投入产出比例关系。损益表还通过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比较,确定公司在某一会计期间是取得盈利还是发生亏损,表明公司各项工作的经济效益的好坏。

利润表是考核公司计划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公司的损益是各项工作的收益与耗费的集中表现,公司的各项工作无不发生收益和费用,无不通过收益与费用的比较表现出来,公司的损益是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如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材料消耗的升降和人工的耗费,都将通过材料费用和工资费用的升降,进而引起公司利润数额的增减表现出来,通过考核利润的完成情况,就能考核公司生产经营中的材料消耗情况和劳动生产率情况,能够为全面考核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提供依据。

利润表是分析和预测公司收益能力的重要资料。损益表提供企业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公司损益的明细情况,是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资料。有关方面通过分析前后期的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化、投资净收益的增减变化和营业外收支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和测定公司损益的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公司未来的收益能力。利润分配表反映公司税后盈利的分配情况以及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的原因。

把握财务指标的暗示

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作出判断,就一定要熟悉和了解常用的财务指标。这些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或股东权益、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一、财务指标分类

1.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一家公司在某一时段内通过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等方式所取得的总收入。如一家电器商店,一年内销售了各种家用电器共2万台,平均每台价格2000元,则这家电器商店的营业收入就是4000万元;一家旅馆,全年收住宿费300万元,这300万元就是它的营业收入;

一些初入市的股民往往容易将营业收入与净收入混为一谈,其实营业收入只是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收的账款,它未扣除成本消耗及应交的税收等;而净收入是一定公司在经营中扣除各项成本开支及税项后的净得。一旦企业开始营运,它总能取得一定的收入,所以营业收入总是正数,而净收入则有可能是负数。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一家公司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它与营业收入间的关系为: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成本-营业税当利润总额大于零时,企业一年的收入大于支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盈利。当利润总额小于零时,企业一年经营下来,其收入还抵不上成本开支及应缴的营业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发生盈亏。

当利润总额等于零时,企业一年的收入正好与支出相等,企业经营不亏不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盈亏平衡。

3.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率。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33%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33%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如上面那家电器商店,一年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平均每台家用电器的平均进价为1500元,员工一年的工资为100万元,房屋租赁等开支为400万元,营业税率为3%,则这家电器商店一年的总成本为:总成本=家用电器的总进价+员工工资+房屋租赁费用=2×1500+100+400=3500(万元)。

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率=4000×3%=120(万元)。

则这家电器商店的利润总额为: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成本-营业税=4000-3500-120=380(万元)。

当所得税率为33%时,其净利润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380×(1-33%)=254.6(万元)。

当所得税率为15%时,其净利润为:380×(1-15%)=323(万元)。

很明显,所得税率低时,企业的盈利就大。对于同一家公司,其利润在享受15%的所得税率时就比33%的所得税率要高26.84%。

4.资产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