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含氟量高。一杯乌龙茶中所含的氟,相当于一杯氟化饮水的50倍。
氟化钠、氟化钾、氟化亚锡、氟保锶等微量化物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龋齿的发生还与口腔中存在着可以加速产生致害物的多种酸有关,而氟化物又是有效的抗酸剂。氟化物可抑制糖分解为乳酸,从而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由于牙膏中的氟离子对牙齿的主要成分——磷酸钙有作用,能把牙齿中的部分非结晶的磷酸钙转化成羟基磷酸钙,从而达到加固牙齿的作用。
含氟量高可防止蛀牙。所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含氟牙膏,常见的“氟化锶”牙膏,便含有大约0.1%的氰化镪,氟化物是怎么防止蛀牙的呢?
三、泡茶水温度多少为宜
茶要用水冲泡,多高的温度为宜呢?对不同品种的茶,水温应有不同。
明代一本古书中记载王安石泡茶方法:先取白瓷碗一只,投入阳羡茶一摄,注水加热,等水泡如蟹眼时,急取开水倒入。说明中国古代泡茶水温是90℃~95℃左右。
但是红茶就不同了,一般用煮沸的方法,煮上五六分钟,煮划茶色红艳明亮,满室茶香时再饮。这是因为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大量的茶多酚被氧化成茶红素等,这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低,一般用开水泡不能构成红茶独特的滋味。只有煮沸,味道更浓郁。
另外,不管用什么办法泡茶,饮用时的水温,应以口感微热为宜。
四、茶壶的学问
饮茶,讲究好茶、好水、好茶具。自古以来,茶具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古老的陶器、传统的瓷器、贵重的玉石金银制品,还有现代的塑料杯、玻璃保温杯……用同一种茶,同一种水,在不同的茶具内冲泡,会产生不同的色泽、味道和效果。
在众多的茶具中,人们都认为以宜兴的紫砂壶泡茶为最好。紫砂茶具是我国著名陶都——江苏宜兴的传统特色产品,素有“茗陶神品”的美称。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寄茶诗》中说:“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生动地写出了名茶、清泉配以紫砂茶具的妙处。如今,紫砂茶具更加美名远扬,在国际性的博览会上,宜兴的紫砂壶多次荣获金奖和银奖。1980年,邓小平同志出访日本,馈赠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国礼——宜兴工艺师制作的“提梁壶”,博得日本各界朋友的高度赞赏。
为什么紫砂壶如此受人赞赏呢?除了美观以外,主要是用它泡茶格外香美。
因为,瓷器一般都在表面施釉,而紫砂茶壶里外是不施釉的,这样,就保持了微小的气孔,能透气,但不透水。正由于紫砂壶充满了微小的气孔,使它的表面吸附力大大增强了,这样就能使茶叶中的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水的后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的作用,并能延缓茶水霉变发馊。近年来,有人做过科学的对比试验,发现在瓷壶中沏的茶两天后已无茶香,而紫砂壶沏的茶,5天后还有茶叶的芳香呢。
又由于紫砂壶传热性弱,对冷热的应变性好,因此,用紫砂壶泡茶,抚握不烫手;寒冬腊月用沸水冲泡,也不必担心紫砂壶炸裂。美中不足的是,紫砂器色深,较难欣赏茶汤的颜色。
紫砂壶的造型不计其数,美不胜收。更加上艺人用钢刀代笔,在壶体上雕刻花鸟山水、金石书画,使紫砂壶成为融文学、书法、绘画、金石、造型于一体的艺术品。品茗之余,又能欣赏艺术,因此,人们把宜兴的紫砂壶推崇为“世间茶具之首”。
五、茶锈是怎么来的
当泡茶的时候,茶壶和茶杯用了一段时间后,内壁常常会“长”出一层棕红色的,不太容易洗掉的茶锈。
茶锈中含有几十种化学物质。而使茶具生锈,主要是“鞣质”搞的把戏。
鞣质,我们前面已提到过多次了,它是一种复杂的酚类化合物,能溶于水。水温越高,它溶于水的能力越强。当你吃不太熟的柿子时,舌头常会涩得发麻,这就是鞣质在使坏。不成熟的水果,菱、藕以及许多中草药里,都含有鞣质。不过不同来源的鞣质,它们的化学结构并不完全一样,味道也各不相同。茶叶鞣质的味道是先涩后甘,受到许多人的欣赏。
鞣质这家伙性格不太安定,当它遇到空气中的氧,就会热情地和氧交上朋友,把氧原子拉进自己的身体里,使自己氧化变成暗色,所以茶水放置后颜色总是慢慢加深。
另外,鞣质分子之间也是情同手足,它们会发生缩合、脱水等化学变化,最后成了一个整体,叫鞣酸。鞣酸个头大,就不易受水分子左右了,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红棕色物质。当它慢慢从茶水中沉淀出来时,就会附着在茶壶和茶杯的内壁上,日子一久,就看到上面“长”了一层棕红色的茶锈。
要除去茶锈并不难。你只要将茶水倒掉,用一支旧牙刷挤上一段牙膏,在茶壶和茶杯中来回擦刷,由于牙膏中既有去污剂,又有极细的摩擦剂,很容易将茶锈擦去,不损伤茶杯。再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可以了。
六、隔夜茶能喝吗
蒙古族酸制奶茶产品方法很奇特,先在前一天把红茶煮沸,放置一夜,再把澄清的茶水倒入木桶,并不断搅动,直到浓茶变白时,才和牛奶、黄油、蜂蜜、食盐等一起加热烧开,这样制成的奶茶营养丰富,消食化腻。
那么,我们饮用的茶能否隔夜再饮呢?
一般来说,茶第一次冲泡有五六成的浸出物,像氨基酸、糖、茶多酚、咖啡碱等进入茶水。第二次冲泡又可浸出三成,第三次冲泡可再浸出一成。所以,茶叶冲泡了三四次以后,能浸出的差不多就都已浸出,而部分茶多酚和微量元素是最后浸出。所以隔夜茶放置时间长,其中茶多酚含量高,茶味不正。
另外,随着茶叶冲泡时间的增长,维生素C会逐渐分解,尤其在茶冲好的最初3个小时,维生素C的分解非常显著。维生素C是茶叶中的主要抗氧化剂,可以阻止N-亚硝基致癌物在体内的生成。所以维生素C全部消失后,茶水中只有茶多酚和微量元素锌和硒联合作战来抗癌了。
再者,隔夜时间过久,茶里的蛋白质和糖类会滋生细菌,如要饮用最好再煮一次。如果茶水不断氧化,以致变昧发馊,就不能再喝了。
所以,隔夜茶还是不喝为宜。
七、药物忌茶
我们在看病的时候,医生常常会叮嘱我们不要用茶水吞服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些药物会和茶水中的成分“打架”,就失去药效了。当然,凡是药物中的成分不与茶水中的成分起化学反应的,就可以与茶水同服。
那么,哪些药物能和茶水反应呢?
服用含量金属的药剂,如硫酸亚铁,含铁的补血糖浆及氢氧化铝等就不可用茶水吞服。因茶叶中的鞣酸能和金属生成沉淀,使人体无法吸收利用,失去药效。
服用生物碱类药物,如人参、党参、麻黄、黄连等中草药,其中的生物碱会和鞣酸反应生成难溶物。大多数中草药是靠生物碱与微量金属元素给人治病的,所以服中药应忌茶。
服用酸制剂,也不可用茶水送服。鞣酸等物质会和酶蛋白质中的肽链接合,形成牢固的结合物,破坏药性。
服用西药如阿司匹林、奎宁、苏打水、阿托品时,也不宜饮茶。
服用镇静药,也不可饮用茶水。因为茶水刚好有兴奋神经、扩张血管,加速心跳的反作用。
一般来说,在服用上述药物两小时后,胃肠将药物就吸收得差不多了,此时再饮茶,就不会“打架”了。
(第四节)厨房里的化学
一、洗菜淘米有学问
厨房里要准备饭菜,第一件事是洗菜、淘米,洗菜、淘米要用大量的水。
从化学角度看,水是最普通、最好的溶剂了。
水能溶解许多矿物质,即使是难溶的油光物质,水也能把它打散,变成牛奶那样的乳浊液。水是这样“无坚不摧”的物质,又容易得到,所以,我们洗东西总离不了水。
洗菜时有水的机械冲刷作用,也有溶解过程。有人把菜放在盆里冲,既浪费水,效果也不好。因为有一些泥沙还留在盆里,又沾回到菜叶上。比较好的办法,是把菜放在水盆里洗净,拿出来沥干,再换清水洗。把菜切碎再洗,和洗净后再切,是不是一样呢?不一样。绿色、黄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他们中不少很容易溶解在水里。菜切碎了再洗,会损失掉许多营养成分,所以,蔬菜要洗干净再切。淘米也是一样的。米的表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l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淘米次数太多,就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应该少淘几遍。
但是,久存的米表面可能生长一种黄曲霉菌,它分泌致癌的毒素。淘米可减轻黄曲霉菌素的污染,此时,还是多搓洗几遍为好。
二、刀法火候有讲究
不同的菜被切成多长,多宽,多厚,都有一定的分寸。
再说炉灶上,掌握火候,争分夺秒,几翻、几颠、几铲,都恰到好处。
这里面也有化学道理吗?
我们一定有这样的经验,一块冰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比一匙绵白糖慢得多。这是因为冰糖与水接触的表面积远远小于白糖。如果预先把冰糖研磨成粉末,再溶解就快得多了。
蔬菜和肉切成细丝,增大了与水作用的表面积,营养物质容易溶解到水里去,一些化学变化也容易进行。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反应物质相互接触的表面积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接触越大,反应越易进行。
化学反应的速度快慢,还和反应温度有关。炒菜时讲究火候,控制火力的大小,掌握加热时间的长短和时机,说到底,也就是控制温度。
在高山上烧开水,由于压力低,温度升到八九十摄氏度,水就沸腾了。温度当然也就不再升高了,所以煮不熟面条和米饭。这时候,必须使用高压锅。
三、菜锅里变化多
煮菜烧饭,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早已司空见惯。但你想过吗,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烧煮呢?
在远古时代,人们没有火,只好什么东西都生吃。自从开始使用火,人们也开始了吃熟食的历史,人类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人是通过消化食物来吸收其营养的。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都是不易溶解于水的,给人体的消化吸收带来困难。食物通过烧煮以后,吸收了水分,受热膨胀,然后与水反应:淀粉分解了许多的小分子——糖类;脂肪发生部分水解,生成酸和醇;蛋白质生成各种具有鲜美味道的氨基酸。这样,不仅使食物变得易于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还使食物更加可口。
各种维生素都怕热,怕氧气,烹调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容易被破坏。因此,煎炒多用急火,快翻,快出锅。煎炒鱼、肉时,切忌将鱼肉烧焦,不然,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就会转变成有毒的物质,引起食物中毒。
有时候加点儿醋,酸性环境可以保护维生素C,减少它的分解。维生素C在加热时还容易被氧化破坏,炒菜时尽可能加锅盖防止更多的氧气进入。熟菜反复的热炒,对维生素的破坏严重。
有人煮豆、熬粥时,加进一点小苏打(碳酸氢钠)或碱(碳酸钠)。这样做,很快就能煮烂。可是,碱把维生素B、维生素C给破坏了,不是好办法。改换高压锅煮,就可以很快煮烂,又不易破坏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