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奇妙的植物
45073100000017

第17章 油料作物

四大油料作物

油菜

油菜与大豆、芝麻、花生并称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油菜籽的含油量很高,可达到39.9%~42.4%,用油菜籽榨的油,称做菜籽油,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其使用量占全国食用油的三分之一以上。

油菜是一种草本植物,尤为喜欢温暖气候以及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和常见的蔬菜如白菜、甘蓝、芜菁、芥菜是孪生姐妹,同属于十字花科,现在人们栽培的油菜种类较为繁多,主要有小油菜、大油菜、胜利油菜。小油菜是白菜的变种,胜利油菜在我国推广面积最大。

油菜在我国的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其中以四川、江苏、湖南、安徽产量最多,尤以四川省为最。其栽培面积素来为我国最广,总产量也居全国之冠。它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油,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芝麻

芝麻的种子含油量为50%~60%,位居全国之冠。

芝麻,又称脂麻、油麻、胡麻。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是西汉时张骞从西域引进来的,所以称它为胡麻。后来,经过科学工作者的考证,认为芝麻的故乡在我国,其“老家”就在现在的云贵高原一带。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也从挖掘出的遗址中发现了这种作物的遗存物。比如说在我国南方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曾发现过古代芝麻的种子,这说明我国是最早种植芝麻的国家,芝麻是我国本土的最古老作物之一。

芝麻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以分为春芝麻、夏芝麻、秋芝麻。根据芝麻的分枝情况可分为单枝型、少分枝型和多分枝型。芝麻的种子也有白、黄、棕红或黑等几种色泽。白芝麻产量较低,但含油量比黑芝麻高。因此,白芝麻种植的范围比较广。

芝麻油香味扑鼻,经久不散。在农村人们常用小磨磨芝麻,用这种方法磨出的油,被人们称之为“小磨香油”,其味更佳,而其市场价格在四大油料作物中数第一。芝麻是一年一种的草本植物,属于胡麻科,它通常高度可达1米。

芝麻油除烹饪、调味之外,还可以制成人造奶油;芝麻酱营养丰富,风味特异,自古就是美味佳肴,而芝麻榨油后的渣滓,变成牲口的优良饲料。芝麻、油菜与芥麦是我国三大蜜源作物,尤以芝麻为佳,因其质地透明、味甜、富含香气而在市场上销况很好。

芝麻可谓一身都是宝。

大豆

公元1873年,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曾举行过世界性的“万国展览会”。在这次大会上,首次展示了粒圆饱满的中国大豆。当时很多外国人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金黄色的大豆,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从此中国大豆誉满全球,中国被人们称为“大豆王国”。

在我国许多的遗址中曾发现过大豆的遗存物,比如我国新石器遗址中曾发现过大豆的遗痕。而在山西省还出土过古代大豆,虽然距离今天已有2300年的历史了,但仍滚圆饱满,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豆,现在还有10粒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里珍藏。在1953年的河南洛阳烧沟汉墓中,在挖掘出土距今有2000年的陶仓上,用朱砂写着“大豆万石”,同时出土的另一个陶仓上写着“国豆一钟”的字样。在我国目前发现的文献中,比如说《竹书记年》、《周书》、《诗经》中,都有关于大豆的最古的文献记载。

在中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大雅》中说:“艺之荏菽,荏菽旆旆。”在这里荏菽就是大豆,这首诗句的意思是说种植出来的大豆,长得极为茂盛。而在现今的拉丁文、英文、法文以及德文和俄文中有关大豆的外文翻译的译音都近似于“菽”的发音,这也说明了在很早以前大豆已被外国熟知,也说明了大豆起源于中国。

大豆虽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但它真正传到欧美,已是很晚的事,距今不过200年。

1740年大豆传入法国,1790年在英国安家,1873年万国展览会后的第三年,输入奥地利和匈牙利,又在1881年输入德国,虽然俄国与我国是邻国,但大豆传入俄国还远远晚于以上几个国家,它是在1901年才在北方种植大豆。而大豆在美国得以落户已是19世纪初的事情。1804年,宾夕法尼亚人米斯第一次在美国提到了大豆,也是第一次向美国灌输了大豆这个意识,后来美国也开始研究,但直到19世纪末,美国也还只有几个大豆的品种,大约是在1907年,一位在美国农业部工作的叫摩斯的人,一心致力于对大豆的研究,一干就是40年,为把中国大豆在美国推广播种建立了丰功伟绩。

花生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但从以往的资料上看,花生原产地是在南美的巴西、秘鲁一带。

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发现当地的居民在种植花生,于是就把它带了回来,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哥伦布个人的影响力,花生便逐渐传往世界各地。

人们后来在一些文献中发现了关于花生的记载,在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常熟县志》中有过“三月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于地,而生之土中,故名”的记述,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花生的记载。大约公元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初期,花生从南洋群岛开始引入我国,最初只是沿海各省种植,并没有在内地种植。在明嘉靖(1522年~1566年)著名诗人徐渭的《渔鼓词》中也有过有关花生的记载,这时花生已在中国大部分地方普遍种植。

花生果实

在明代以前,为什么我国根本没有花生的记载,起初人们认为是当时中国没有引进这种植物,因而缺乏相关的资料记载。后来,经过人们长期研究与论证后发现,其实在很早以前我国就有关于花生的记载,至少是2000年前,我国就已栽培花生了。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古文献并没有花生这一称谓,而是以别的称谓代替了。后来在《三辅基图》中有一种关于“千岁子”的记载,与花生的相关习性十分相像,人们怀疑这就是花生,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争论。

入地结实的把戏——落花生

首先,我给大家说一个谜语,大家猜一猜是什么?

麻屋子,红帐子。

里面睡着一个白胖子。

我想,大家一定已经猜出了这是落花生。人人都喜欢吃落花生,这种植物与一般植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别的植物总是把花开在空中,招展于风中引得蝶飞蜂舞,而花生恰恰相反,它总是默默地钻入地下,在暗地里生长结果,仿佛怕被人看到似的。

其实,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花生,只是人们为了称呼简便而已。

但是有一点大家必须注意,那就是花生结实一定要在暗地里进行,但不一定非要入土才能结实。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那些悬在空中,受过精的花生子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套套起来,而另一部分暴露在阳光下,把它们同时小心地缚在子房的房柄上,若干天后,那些在黑纸袋中的子房全部发育成为果实,而那些暴露在阳光下的子房,虽然过了几十天,还是不能结实。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出,花生结实的确是有一个特性,花生的子房确实需要在绝光的条件下才能发育成为果实。如果能在一个绝光的条件下,那么花生也可以在空中结实。

特有的油料树种——油茶

油茶是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也是我国的特产之一。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山海经》中就有“员木,南方油实也”的记载。其中,员木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油茶,这同时说明我国栽培油茶至少应该有2000多年历史了。

油茶是常绿乔木,它和我们平日里所饮的茶以及作为观赏用的植物山茶是孪生兄弟。油茶的树皮呈淡褐灰色,平滑而不裂,秋天时枝端会长出白色大花。油茶喜欢阳光.在阳光较为充足的地方,油茶往往长得枝叶茂盛,树冠发达,花多果多,种子的含油量也高。而长于阴暗山沟里和背阳坡上的油茶,运气不那么好啦!果少叶少。油茶喜欢酸性土壤,也不怕干旱,惟独不喜欢盐碱多的地方。油茶在秦岭北坡落户,这可说是我国油茶生长最好的地带。油茶是一种经济树木,生长速度快,一次栽培,终生受益,这种树的寿命也较长,是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选择对象。

油茶籽榨的油称为茶油,茶油是我国优良的植物油。它还有一股特异的香味,无论煎炸烹调都深受人民的喜爱。

最大的油茶

在湖北省利川县毛坝乡白蜡坪,海拔850米左右的肥沃的土壤上,生长着一棵大油茶,这棵树高9米,胸围215厘米,冠幅有9米。这棵树是作为风景树和油料树保存下来的,一般年景可收获茶籽15~25千克,这棵油茶可以说是迄今发现最高大的一棵。

油茶王

如果从产油量上看,那棵最大的油茶也只能说是虚有其表了,不算得什么冠军。在浙江省常山县溪口乡桥亭村,有一棵老油茶树,据说是植于清朝末年,距今约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高达5.5米,占地面积约为64平方米,最高年产茶籽250多千克,产油16.75千克,相当于4.1亩一般油茶园的产油量,当地人称它为“油茶王”,是我国迄今为止有记载的产油量最多的一棵油茶树,是当之无愧的油树界的冠军了。

油茶作为一种优良的经济作物,有着良好的食用价值,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油茶也是一种重要的木材,它的木质坚硬质密,可用于制作小型农具和家具,同时它榨油后的余渣可以用做肥料或供洗濯,并可杀稻田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