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消逝的文明
45072800000016

第16章 秦始皇陵兵马俑揭示的历史(2)

秦始皇的陵墓在陕西省临潼县城以东约5000米的骊山北麓。随着考古学家的不断发掘,这位史无前例的帝王陵墓终于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2200多年的历史,太多的风风雨雨,使得这座帝王的陵墓的有些棱角分明的线条变得较为缓和、柔滑了。但是,眼前庞大的规模和在山顶那种俯瞰平川的气势依然让人们感受到了“千古帝王”的威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的陵墓,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陵墓中埋藏的无价的珍宝更是世界考古发现中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未知数。

目前,秦始皇陵底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底面积12万余平方米。综合各种测量数据,原先的墓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为485米,底面积25万余平方米,比现在我们看见的规模还要大1倍以上。如果拿秦始皇陵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做个比较的话,它的底面积比胡夫金字塔的要大3倍多。这就令我们不解了,秦始皇当年为什么没有建一座金字塔呢?也没有留下碑文什么的。

这就要从两国的传统文化和伦理意识分析。秦始皇虽然有无限大的权力,可是他没有办法超越中国已有文化观念的影响。他也继承了中国从远古时代就流传的思想观念,认为人死了以后就应该葬在地底下,他的灵魂也要到冥府中去,甚至灵魂不能到处去游荡,只能安守在自己的“家”——陵墓之中,并且要在陵墓的周围栽上许多松柏,表示人其实也应该像松柏一样长青、长生不老。这只是人的一种臆想,谁也不能做到那些,他也不希望在自己死后,灵魂还受到别人的打扰,所以就一个人到他的“地下王国”去了,因为在墓中有大量的财宝,还有陪葬的各种生活用品。甚至在墓地的周围做那么多的“兵马俑”,那也就意味着他还是能像生前一样指挥着他的军队,他的武士们都守在他的周围,保护着他,同时听他的调遣,在另一个世界里东征西战,开辟他死后的帝国。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到秦朝时,还没有在墓地上立碑的风俗,这种风俗是在以后才出现的,秦以前的“碑”只是竖立在宗庙门前的木头柱子上。这就使我们现在才无意中挖出了秦始皇陵,而在它外面却没有任何碑文的原因。不过一切仅仅是专家的推断。

现在,让我们站在这座宏伟的陵墓前,打开你想像的翅膀,让我带领着大家去参观一下这座古城一样的陵墓,好吗?

陵园是一座占地200多万平方米的长方形巨大建筑。巨大的陵冢雄踞在陵园中心的南侧,环绕陵冢有呈长方形“回”字状的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垣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外城垣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城垣底宽8米,按现在通常的比例推算一下,城垣高达20米以上。城垣四面各有一门,除四门城楼之外,四角还有角楼。想当年陵的各边陵垣上旌旗飘飘,迎风飞舞,整齐的军队拿着武器站列着,凝然肃立,是何等的庄严肃穆啊!

内城是园陵的核心。除陵冢占去南半部分外,它的北半部,即从陵冢到现今公路以至更北的这一区域当年还有些什么?猜想一下呢,也许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它的面积达4500平方米。虽然对它的建筑形式、高度与装饰目前我们知道的还不多。但就仅看看现在的发现,你就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想像一下吧。有一块巨型的夔纹瓦当,直径是61厘米,人称“瓦当之王”,现在它就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展出。你可别小看“61厘米”这个数字和它的单位,这个数字仅仅是一个瓦当的直径的数字。那么我们就想像,面前是一个像圆桌一样的瓦当,它只不过是放在宫殿的屋檐底下遮挡保护椽头,也是筒瓦前面的一件装饰品。那么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想像一下当初这座宫殿上面的瓦有多么巨大了。而用这些巨大的瓦覆盖的宫殿其大小也足以令人目瞪口呆。如同现在警察可以根据一个人的鞋码的大小和步子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推算出坏人的身高一样,由这个巨型的瓦当和它的主体部分的巨瓦,我们就可以做一种合乎常识的整体构思,使用这么巨大的“瓦当”的宫殿,它到底是怎样的雄伟,当初又以何等的气势矗立在这儿呢?

它仅仅是秦始皇陵中的一座宫殿,如果这是寝宫,专门供秦始皇死后的饮食和起居。虽然在陵墓的旁边,可是它的规格和皇帝生前居住的宫殿完全相同,供奉的程序也完全一样。殿内有皇帝的座位、床榻、匣柜、被子、枕头、衣服以及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宫里的仆人也像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一样,每天为他的灵魂收拾整理床铺,端来洗脸用的水,并且一日三餐也是非常的丰盛。但这些雄伟的地面建筑最后在战中被毁掉了,两千年过去了,遗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瓦当残片。

从以上的数字和规模我们看见了这位非常有名的帝王的日常生活,他活着的时候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在死了以后也同样,他虽然没有用灵丹妙药使自己长生不老。但是他用另一种方式,一直存活在了历史上,一直到现在。

秦陵兵马俑让我们看见当年秦朝强大的军队。1979年5月,考古学家从俑坑东端进行详细的清理和发掘工作。当人们看到这个俑坑的阵容时,似乎看见了古代的军队,兵马俑排列在这里已有2200多年了,似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严整的地下军阵。东边的长廊里,有秦俑件210件,除去南北两端分别为面南面北的6件俑外,剩余的204件排成面朝东方的3列横队,每列68件,且每列横队的左右两端各有1件头戴长冠的军吏俑。这些兵马俑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军队。

秦俑每个人的表情都不同,各有各的特点。有的人脸上长着胡子,有的脸庞干净,让人猜想他们是不是还很小。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神情,每个人的眼睛、嘴巴都有自己的风格。

当你看到这样庞大的古文物时,应该想到古中国的辉煌。从商朝开始,人们就已经制作大量的青铜器,并且在甲骨文上刻写文字,这是有确切记载的中国古文字。那么他们肯定在记载以前就学会了这些技术,是在什么时间呢?当商王朝开始时,人们就开始制作大量玉器、陶器等工具了,还有武器、衣服、装饰品等。各种家庭用品。我们今天看见的这些兵马俑都是中国古代的工业与艺术的代表。人们还在秦俑的身上绘上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技术的结晶。历史发展到秦朝时,这些古老的技术有了更先进的发展。

在俑坑中人们发现的一把青铜剑,它静静地躺在泥土中,好像一直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当考古队员将其轻轻拿起并拭去上面的泥土时,它立刻呈现出银白色的剑身,发出一道耀眼的光芒,2000多年的泥水的侵蚀并没有掩盖住它曾经的风采,它不仅光亮如新,而且十分锋利。科学家对这把剑进行了光谱和化学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铜锡合金,另外还有微量的镍、铜、硅、钴等元素。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剑身表面还有一层含铬化物的氧化层,这表明秦剑已作了铬盐氧化处理。由此可见,我国至少在秦汉时代就已掌握了这一工艺。那时的中国人就已经有了这样高超的技术,令现在的我们非常折服而感到骄傲了。从秦始皇陵墓到陵墓旁边的俑坑,每一样物品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历史上的辉煌。每一样物品都代表着对当时先进的建筑、工艺、天文、地理知识的运用。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为我们留下了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真的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灿烂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