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战争全集
45067400000022

第22章 人民币与美元绞杀,谁能成为赢家(1)

1.看不见的硝烟:隐形的“货币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经济一体化逐渐完成,美国凭借自己强势的国力把美元推向了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甚至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时,美国做了很严肃的承诺,全世界任何人持有的美元任何时候都可以向美国的财政部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黄金。

但是美元取得霸主地位以后,美国没有很好地履行它的承诺。2008年金价最高达到1000美元一盎司,美元大大地贬值了。直至2008年,引爆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全世界人这才恍然大悟,被美国忽悠了,被美元涮了。冰岛濒临国家破产,俄罗斯经济倒退,日本政府开始出现了财政赤字,英国和欧盟也慌不择路地降低基准利率至零利率。

世界各国首脑们开始再一次振臂呼吁建立国际货币的新秩序,罢黜美元的国际货币单一的霸主地位!于是乎,欧盟国家提议把欧元和美元共同打造国际货币的双轨道。中国也提出别错过了人民币“跑马圈地”版图扩张的好时机,甚至假设把人民币改华元,造就下一个世界硬通货。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牵引出了国际社会的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货币战争”。

其实,“货币之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2009年是欧元诞生的十年华诞。从1999年1月1日算起,欧元已经迎来了自己的10岁生日。欧元市场流通10年纪念活动中,欧委会大力表彰了欧元,指出欧元对欧盟和世界各有六大业绩。欧元对外的良好表现是:10年来,欧元区创造了1600万个就业机会;1/3的国际债券标价货币为欧元;国际间银行的主要贷款货币;外汇市场第二大交易货币;全球贸易主要结算货币;外汇储备主要货币;部分国家的篮子货币或盯住货币。目前,全球44个国家和5个地区的约5亿人口直接使用欧元或受到欧元影响。

可以说欧元在一定程度上阻击了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肆无忌惮,打击了美元继续维持霸主地位的野心。然而人们不会忘记,欧元在诞生的过程是艰难的,它首先来自同是欧盟国家的英国的阻挠,以至于现在英镑仍游离在欧元区之外。这并不是英国不看好欧元,而是英国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英国为让英镑成为世界硬通货币的野心留下了伏笔。

不管怎样,欧元的成功给怀揣改变世界金融新秩序的世界各国带来了信心和曙光。在现如今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漩涡之中再一次唤起了罢黜美元的霸主地位。特别是当美国新政府为了挽救自身,不顾世界各国的死活,严重违规国际贸易协定规则,树立起贸易保护壁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也激起了世界各国的愤怒。

美国时间2008年12月16日,美国发出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次“货币炮弹”。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美元基准利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评论家们形象地说,美国的印钞机要加班了。果不其然,2009年3月19日,美国又一次投下了历史上最强大的“货币导弹”,美联储如突然宣布:将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此外,还将增加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债券购买额度,以及1000亿美元机构债券购买额度。

3000亿美元天量!触及市场经济底线!史上最无耻的救市方式!美国股市立即冲高,国债收益率创2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元指数遭受2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传统意义上,美国的国债就是“美元”,同样以国家信用作为依托,这种金边债券在很多投资者眼里跟美元没有太大差别。但伯南克改变了这一传统。美元变成了美联储的美元、国债变成了财政部的国债,用美联储的美元购买财政部的国债,伯南克正开始一项教科书都没有的开创性的救市方式。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经济危机时期,美联储拥有无限发行货币、向任何人发放贷款的权力,无需国会批准。此前,美联储的放贷项目已使其资产规模从9000亿美元增加到1.8万亿美元。这次刺激经济的“大手笔”更是史无前例,舆论普遍使用“大胆”、“争议”等词来形容美联储的这一“重大决策”,认为在“零利率”时期,美联储本质上是在通过“印钞票”来增加信贷供给量。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此也直言不讳,表示在即将失去降息空间时,只能充分发挥“印钞机”的功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复苏。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零利率”时期,美联储已正式采取通过购买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非传统干预方式”,这也反映出美国经济深度衰退的严重性。

美联储这一货币导弹的投放对于中国来说,2万亿美元外储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将再次蒙受重大损失。

中国政府迫于无奈,也一改往日的谨慎态度,不再含糊其辞躲躲闪闪地不正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直接“接火”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公开发文《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文章中鲜明提出了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理论上特里芬难题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基于此,周小川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周小川作为代表着中国政府金融机构的发言人,提出的这个观点还是比较含蓄的,他并没有提出中国民间的“华元”假设。然而人们仍旧闻到了“国际货币战争”浓烈的火药味。尽管周小川也指出了重建具有稳定的定值基准并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更是人类的大胆设想,并需要各国政治家拿出超凡的远见和勇气。而在短期内,国际社会特别是基金组织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对其不断监测、评估并及时预警。这可以说是给美国和美元下了一道“宣战牌”。

凭借中国目前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国的宣战表明,国际“货币之战”刚刚开始。

2.中国是否会被动抛售美国国债

“美国国债逼近图穷匕见,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大增,中国应尽快处理握在手中的美元资产。”

“美国人为地让美元贬值,当心美国故伎重演又一轮借助美元世界货币的杠杆掠夺世界财富。”

……

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间像这样的呼声不绝于耳。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第二次例会后突然发布的声明中宣布,为改善私人借贷市场的条件,将在未来6个月内买入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随即美国国债价格飙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了47个基点至2.54%;美元开始贬值,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欧元对美元已经达到了1.35美元的高位,美元对日元也下降到了95.44。

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美国海外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和政府债券出现下降的态势下,美联储此举客观上可以保证美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有效推进,避免了财政部大规模发行国债而市场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同时,这也避免了财政部发债成本过高等问题。

但是这让那些拿了大把美元的国家担心。美联储的钱从哪里来?美国肯定舍不得抛售那宝贵的8200吨黄金来换美元,因为这些黄金才是美联储不会出售的真正家底。而且,即使以现在的930美元的价格全部抛售,它也仅值2700亿美元,这对于救助金融危机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连此次购买长期国债的钱都不够。美联储难免直接印刷美元,然后用这些刚刚滚下印刷机还散发着油墨香的美元去购买机构抵押证券和长期国债。

美国又一轮地借用美元国际货币霸主地位开始向国际市场投放没有多少“铜臭”味的美元。美国正在人为地让美元贬值,以此来稀释和赎回美国债务。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储备大量美元的国家,他们将为此损失掉多少本国国民辛苦挣来的财富不得而知。

从货币银行学来讲,一个主权国家央行是不允许直接购买本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的。因为一旦开了这条口子,就意味着一国的财政赤字被直接货币化了,这无疑等效于发行基础货币。而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意味着国债收益率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将被彻底打破,收益率更多地取决于美联储而非市场;由于国债收益率曲线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定价基础,收益率曲线的扭曲也意味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定价基础被扭曲,导致金融市场风险资产无法有效定价,并加剧市场的信贷紧缩和债务紧缩压力。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这次举动是要告诉世界,美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的警示信号。也许美联储的潜台词就是让购买了美国国债的国际买家们委屈一下,使用软威胁迫使他们同美国一起共担损失和风险,同渡难关。

中国首当其冲。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外汇美元储备超过2万亿,根据美国财政部2009年3月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7396亿美元,占美国外债10.9万亿美元的7%。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已经坦言开始担心中国对美国债券投资的风险。

美国的这一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刺激政策将加剧美元的贬值。就中国外汇储备存量资产而言,美元的贬值将不可避免地使得中国大量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面临着明显的汇兑损失,从而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进一步缩水。美元的贬值也将在客观上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反映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又将上涨;在外需持续萎缩和中国出口产品议价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美元的贬值将抬高中国的进口成本和变相压低出口价格(中国贸易部门无法完全转移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汇兑损失),从而加剧中国外需市场的不确定风险和中国福利的进一步外溢。

美联储印刷美元直接从财政部购买国债,将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若为了规避美联储这一举动对市场的不利影响而减持美国国债或其他美元资产,则减持带来的连锁反应将增加中国外汇储备的损失,但如果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则意味着这些美元资产的未来不确定风险正在加剧。

美元显然更加虚弱,美联储回购机构抵押债券和长期国债,其不仅显示美国金融机构的内向财务塌陷与债务危机比表面更严峻;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再安抚中国说,应该对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性抱有绝对信心,对美国国库券、政府债券的投资以及对私营部门、商业和工业的投资都是如此。但中国仍旧担心美国一旦违约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中国国内早已开始针对是否抛售美国国债进行讨论和争持。根据一些机构就关于中国是否抛售或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调查,有28.6%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有38.6%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不应该继续购买,但也不抛售美国国债;另外有32.8%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抛售美国国债,其中有22.8%认为应小幅抛售,10%认为应该大幅抛售美国国债。

从调查的最终结果来看,认为中国不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经济学家占到了71.4%,大大超过了支持继续购买的28.6%的比例。由此窥见,在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国债持有人,在巨额金融危机救助计划不断放大美国财政赤字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不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针对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从侧面给于批评。

斯蒂格利茨说,过多的国家开始储蓄过多的资金,而不是用于国内支出,通常这种存款选择的又多是美国国债。这让美国获得了全世界的现金以供支配,而其他国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等却没有得到解决。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监管机构的冒险之举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了崩溃,并进而扩散到了全球。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在不遗余力地拉动需求,以抵消世界其他地区需求的疲弱。美元储备体系是其中的一个问题。中国需要彻底反思它的防守策略。

他还戏称那些吸取1997年亚洲危机时的教训,以大量储备外汇来保驾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国家是“1997届毕业生”。在1997年,亚洲陷入了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遭受打击最大的看起来是那些没有充足美元储备以抵御本币大幅贬值的国家如泰国、韩国和印尼等。如果这门课程的中心思想是需要储备大量美元以使经济免受冲击,那么中国的成绩无疑是A+。中国一直否认应该对目前的全球动荡负责,称存款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一,那么犯错误的是美国政府鼓励大规模放贷。

斯蒂格利茨说,中国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并不是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持有的外汇储备结构,比如增持欧元和减持美元等。两种货币的外汇储备体系可能比单一储备体系更加不稳定,对美国或欧洲哪个才是更好投资场所的看法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变化。中国也不要草率地认为由于美国未能保证所有债券的安全就应该抛出美国国债。中国并不需要对中国所持美国债券的安全性表示担忧。持有美国国债不存在任何违约风险,相信美国不会拿本国的经济来赌博。中国眼下要做的是考虑能够抵消通货膨胀压力的证券品种,如通货膨胀保值债券。许多人都认为美国最终将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