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战争全集
45067400000002

第2章 2009,国际货币危机暗流涌动,愈演愈烈(1)

1.全球金价飙升,危机可能进一步恶化

2009年!注定要在世界上留下伤痛的痕迹。始于美国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不但没有好转的迹象,相反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落蔓延扩张,其局势越演越烈。

处在漩涡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面临即将崩溃的危险边沿,美元再一次陷入失去全世界信任的危机之中。那些趋“政治化”的国际投资人无心听信和顾及那些远未成为现实的争抢,他们很实际地大量购进黄金储备保值,仍旧信奉经济学家凯恩斯对黄金作用的评价:“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就在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日常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突然宣布“为维持市场稳定将收购最多高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的消息。当天的国际金价每盎司上涨了近40美元,也许这是国际金价暴涨的刚刚开始,引起了人们开始预测国际黄金价格将会攀升到1500美元每盎司,有乐观的人士预测至少也在1200美元/每盎司。国际上众多机构也纷纷发布了对2009年黄金市场的预测报告,这些预测一致认为金价将上涨,包括高盛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瑞银、摩根大通、巴克莱资本以及贵金属咨询机构GFMS等的国际投资银行和研究机构一致认为,在避险需求推动下,2009年金价将攀升至每盎司1000美元。

美联储这一消息是在告示国际社会,美国要开足他们的美元印钞机的马力,向世界供应无限量的纸质货币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进行评价:“这个口子一开,美国国债还有其他国家买吗?美国自己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已经严重触及市场经济的底线。”这一政策对世界各国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像中国、日本等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同时也可能带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快速恶化。

先前奥巴马政府及美联储一次又一次大手笔的救市行动都不能力挽狂澜,伯南克最终还是迫于无奈甘于冒世界之大不韪,真的要“坐上飞机撒钞票了”。消息发布的当天,美国股市及美国长期国债的确一路高涨,证实了美国国内投资人对美元进一步大幅度贬值的猜测。美联储这一鸵鸟政策就真的能够对美国经济带出艳阳天来?美联储和奥巴马政府也许比谁都清楚这只是一时之策,对在蔓延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境况下只是对美国本土的一次治标不治本的应对而已,正像一些批评人士站在政治的角度所讲的这只是为了美国国会连任而走的一步棋。

美元又一次大幅度贬值了!全世界的人们再一轮地疯狂储备黄金保值,再次回归到货币“金本位”的认识中来。这也预示世界金融危机更深一层地陷入了深不可见底的混沌状态。

人们不否认美元现如今仍是国际货币,仍是世界货币的霸主,这也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敢于大量印刷美元的资本。然而人们也早已意识到现在的美元并不是尼克松就任总统之前与黄金挂钩的绝对硬通货币了。

20世界中叶,世界大国的经济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摧毁,美国成为战后主要的经济力量。在各国弃用货币的“金本位”制后,世界各国采用美元标准。以美元的价值支持各种货币的价值似乎是明智的做法;美元则与黄金挂钩,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这就是所谓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就是管理国际金融体系,并在必要时填补漏洞。

然而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反共战争”的思想指导下,花费大量金钱资助国外的各种军事行动。在越南和其他行动上花费的大量军费使美国持续出现巨额贸易赤字,急剧增长的国外美元供应超过了美国国内的黄金储备。1971年,尼克松总统被迫放弃黄金价格与美元挂钩的做法。随着美国国外军事行动的日益频繁,美元相对黄金不断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严重干扰。随后不久可调整固定汇率体系就完全崩溃,由美国政府操控的美元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兴风作浪了。

美元的肆无忌惮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对美元产生了信任危机,于是就有了欧元的产生,就有了货币“金本位”的回归。黄金仍是人们储备保值的最信任选择。诞生于1999年的欧元货币体系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明确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这是黄金货币金融功能的回归。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国际结算货币。

现在黄金可视为一种准货币,尽管目前影响黄金价格高涨的因素很多,譬如黄金供给因素、黄金实际需求量(首饰业、工业等)的变化、国际政局动荡、战争、恐怖事件等等,但在没有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语)”出现前,黄金价格涨落仍是特殊环境下的金融危机的发展恶化的晴雨表。每当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来临,美元出现贬值或其他不确定因素的时候,黄金价格自然就飙升。反过来,国际黄金价格飙升得越快越高,也就证明着金融危机发展恶化的剧烈。

现在国际黄金价格保持着持续走高的趋势,而且国际各大黄金存储机构也在显著增仓。欧美央行纷纷增加黄金储备,德国、意大利的黄金储备总计均超过了3000吨,增加幅度达20%以上,法国也首次成为黄金净投资国。

种种关于国际黄金价格飙升的信息进一步证明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显示着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在近期内有所缓和,相反正在面临着进一步恶化的处境。

2.“金融铁幕”值得警惕

当普通欧洲民众还沉浸在“柏林墙”推倒20周年的欢庆氛围里,冷战时期横亘东西欧的意识形态铁幕还没有彻底消失的时候,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及其新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阴影正在形成为分裂欧洲的“新铁幕”。

这一正在形成的“金融新铁幕”势必影响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在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特别会议上,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费伦在峰会期间警告,经济衰退可能导致欧洲出现新的“铁幕”。不幸的是,他的担心很快被印证了。

在接下来的欧盟特别峰会上,以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为首的西欧拒绝了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提议的2400亿美元“救命”基金。按照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说法,中东欧国家经济形势各不相同,专项基金无法包治百病。给中东欧国家出台一个统一的救助计划不是明智的做法。匈牙利的糟糕状况无法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相比,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救助计划。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甚至提出建议,要求法国汽车工业撤出捷克和斯洛伐克。在救助本国汽车业过程中,要求汽车厂商不得关闭位于法国境内的工厂以保护本国就业。萨科齐甚至警告,法国汽车厂商获得政府补贴后不应到捷克等其他国家增资设厂。言外之意,一切应优先保护本国利益,让别国承受关厂裁员的苦果。除法国外,意大利也出台了类似的汽车业救助方案并引发保护主义担忧。因为东欧国家近年来依托欧盟统一大市场和自身成本优势,吸引不少西欧汽车厂商到本国投资设厂,汽车业正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为这些国家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法、意等国的做法无异于釜底抽薪,向东欧转嫁危机。此外,在西班牙和英国,一股排斥外来劳工的情绪正在蔓延。这些国家的不少“打工族”来自东欧,他们怀揣“淘金梦”来到西欧,如今在异国他乡难以安身。

更为严重的是在金融危机继续恶化的情况下,西欧各国银行为了自救大量从东欧国家抽回资金,使得东欧国家的金融体系濒临崩溃。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受到了恶性的破坏,甚至可能出现类似冰岛一样的国家破产的厄运。从而刺激了西欧投资人和西欧国家银行的恐慌,更进一步纷纷大规模地撤资及拒绝东欧国家的救助请求。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担心的对东欧各国的救助将是无底洞。

曾几何时,当欧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亚主力的时候,当欧盟区国家在国际贸易竞争环境下处于上风的时候,这些东欧国家似乎看到了希望,曾经那么急切地积极要求加入欧盟,并把加入欧盟看作一次难得的机遇。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西欧国家逐渐陷入经济衰退、东欧国家可能沦为第二波金融危机重灾区的背景下,一些欧盟老成员国为了自保,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陷入金融危机的东欧国家援助不力,东欧国家的失望与失落与日俱增。它们担心西欧成员国为了自身走出危机而不顾损害欧盟统一市场原则,甚至担心西欧国家会将它们弃之不顾。这一局面无疑将对欧洲一体化带来负面影响。

虽然欧盟各国的首脑们在各种经济会议上声称一致同意“严守欧盟单一市场规则、团结应对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甚至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在新闻媒体的发布会上大声说,欧盟领导人一致认为,只有继续以协调的方式,在欧盟单一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的框架下共同行动,欧盟才能战胜危机。欧盟领导人在会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共同市场是复苏的引擎。成员国应当充分利用欧盟单一市场的优势,推动实体经济重新走上正轨。

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所有的呼吁和承诺都仅限于口头上。

东欧各国针对目前境遇的失望溢于言表。试想当年,这些国家争先恐后加入欧盟,在享受欧洲单一市场资本、商品、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好处同时,各国经济对西欧的依赖性也日益加深。而如今在金融危机的大祸来临之初,就被掌握欧盟命运的西欧强国抛弃在金融海啸中心,甚至成为他们的替罪羔羊。哀叹命运不济的同时,东欧意识到了自己虽与西欧同在“欧洲”号大船上,却同舟未必共济。虽然冷战时期横亘东西欧的混凝土高墙和意识形态“铁幕”已经瓦解,而新的“金融铁幕”再一次将欧洲分割成为两个世界。

站在局外有高屋建瓴意识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曾呼吁和敦促欧盟团结一致,支持中东欧成员。他警告说:“如果允许欧洲再度分裂,那将是一场巨大的悲剧。”而这一悲剧正在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心的各国政要们的言行中发生着。

3.俄罗斯经济有可能倒退五年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繁星不在了,音乐凄凉,寒意正浓。俄罗斯的经济正面临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肆虐。金融危机已经侵入到俄罗斯经济的每个角落。俄罗斯副总理兼财长库德林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俄政府对国内严重的经济困境负有责任,俄罗斯经济恐怕要倒退5年。

是的,俄罗斯政府近年来正处在国内经济变革和国际政治的夹缝压力之下,政府的开支过于庞大,支出超出了可以承受的范围,而经济上的所有努力仍未摆脱对石油收入的严重依赖。俄罗斯政府曾预测国际油价会保持在每桶95美元的水平,尚能艰难维持本国的正常经济运转。而现如今国际油价已不到他们预期价格,油价大幅下挫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冷不防当头一棒给予沉重打击。

库德林曾在公开场合承认,“政府要对未能尽可能实现经济多样化而负责。政府应当采取更为保守的金融政策,节省下因为高油价而获得的巨额收入”。俄罗斯政府官员承认错误也解决不了当下的实际问题。俄罗斯政府公布2009年的预算赤字将达8%,这也是俄罗斯近10年来的首次,而且预计此后两年这一数字将分别为5%和3%。俄罗斯政府也同时表示,即便如此,俄政府还是不会削减财政支出,支出总量会保持不变,甚至还可能有一些增加。他们只会对支出计划进行优化调整,会停止一些新的项目计划;会裁撤政府机构,削减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将削减对部分非重点项目的投入。

事实上俄罗斯采取的这一系列消减计划对于这场仍不见底的金融危机来说都无关紧要,不能改变俄罗斯恶化的经济状况。而更严重的是俄罗斯货币——卢布的跳水式的贬值。尽管先前有俄罗斯官员幸灾乐祸地抱怨将全球经济危机的责任归咎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宣称严重的经济危机已使俄经济倒退了5年,却使美国的股市已倒退了10年。

可事实是俄罗斯的货币危机正在发生!据俄罗斯官方统计报告指出,从2008年年初到2009年2月初,卢布贬值了47.4%。触及俄罗斯央行的支撑位临界点。而最坏的情况是,远期市场交易更显示未来一年卢布可能进一步贬值20%。现在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学家们对卢布充满了悲观情绪,他们已经达成了一致,认为照目前的跌速,卢布继续贬值已经无法阻挡。俄罗斯央行前第一副行长阿列克萨申科直接批评说,对于俄罗斯央行在此次的货币危机中的表现,在卢布贬值问题上,央行犯了个大错误:去年该贬的时候不贬。现在市场已经开始疯狂测试卢布贬值的临界点,看央行“是否能撑到只剩最后一滴血”。

虽然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伊格纳奇耶夫安慰宣称,央行有许多办法能够保证美元兑换卢布汇率不会突破41卢布上限。但市场是残酷的,卢布不给伊格纳奇耶夫一点面子,仍在止不住地往下掉,俄罗斯央行所做的就是,源源不断地拿出外汇储备希望能够让疲软的卢布坚挺起来。从2008年的8月起,俄罗斯已动用2000亿美元来纾缓卢布下滑速度,相当于1/3的外汇储备。进入2009年,俄罗斯的经济状况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和恶化,无奈之下俄罗斯当局在2009年2月4日,再次宣布投入400亿美元给银行以应对卢布贬值。

事与愿违,俄罗斯政府的这一系列救市措施却在俄罗斯国内引来一片反对甚至指责。俄金融业者指出,央行支撑卢布的行动反而加剧了卢布跌势,救市的结果是惨遭失败,目前俄罗斯当局面临的情况就是:国内货币卢布继续贬值,由此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率直线上升,业内预计2009年俄罗斯通胀率不会低于13%。当局重金想挽回局面,却落得外汇储备急速缩水、国家信用评级下调的后果。国际评级机构宣布,将俄罗斯的主权信贷评级下调至BBB,仅比垃圾级高两档。俄罗斯外汇储备的消耗使国际评级机构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