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战争全集
45067400000012

第12章 美元何以还能主导世界经济(2)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斯托克韦尔?戴批评指出,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将引发贸易战,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没有任何国家会从中受益。

日本财务大臣中川昭一直接批评道,贸易保护主义会对全世界造成负面影响,日本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则批评说,为了保护本国工业,个别国家不惜采取破坏自由竞争的刺激经济方案。

而事实上,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效尤美国的做法了。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救助汽车业的条件,是这些企业必须留在法国本土。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更表示,在经济危机中,保护主义是“必要的缺点”。而意大利和俄罗斯补助本国汽车产业、限制外国汽车进口的政策也一直被人诟病。在欧洲,还有不少国家抱怨,英镑大贬使其出口竞争力大增,损及其他国家利益。

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不愿意看到如此结局的,他不想看到是因为美国第一个打破自由贸易协定而引发全世界的效仿,因为奥巴马背不起这个责任。但是奥巴马仍在顾虑美国选民的想法。这对于刚刚上任的奥巴马来说是一次大考验。他必须谨慎又谨慎,在他没有明确的答案,还处在两难境地的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沉默。

其实奥巴马政府并不是完全没有反驳的材料——它的确修正了原先参议院更为极端的版本。但假如这样的话,它就必须向外国政府解释——为什么它还是允许剩下的这些条款进入了刺激计划?要知道,就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久,美国就曾经保证过——美国要与其他的G20国家一起渡过难关,不依赖保护主义。奥巴马自己含糊地称,这个刺激计划不是完美的,但他没有特别指出的问题是——到底哪里不完美。

奥巴马在“购买美国货”贸易问题上的沉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经济学家们的失望和无奈。哥伦比亚大学经济与法律教授JagdishBhagwati在最近的一篇名为《报复的螺旋》的文章中写道:跟其他国家比较起来,例如巴西、印度这样的没有在1995年WTO《政府采购协议》上签字,因此不能够享受我们采购其产品权力的国家,将会进行报复。它们也可以在符合WTO规定的前提下提高关税。它们可以很轻易地把原本向美国采购的航天、核反应设施及其他高附加值的订单转交给欧洲及日本。接下来我们又会对此进行报复,接着又引起了其他人的报复。而这些都是按照“符合WTO规定”的方式进行的。奥巴马总统将发现,他陷入了一场符合WTO规定的贸易战争。

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总裁WilliamReinsch说:“我仅仅通过观察他们得出的个人感觉是,他们是希望它(保护主义)走开的。”Reinsch补充说,奥巴马在贸易问题上的真实态度依然模糊令人无比头疼。

但奥巴马终于说话了!在G20伦敦峰会上,针对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个意见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它是聪明的,但是它的可信度和实际效果却仍是模糊的。

奥巴马说:“关于贸易保护主义,尽管美国国内存在相关的论调,因为金融市场崩溃产生的经济挫败感非常真切,失业率急剧攀升,但是,被写进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买美国货’条款的每一条都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的。其中关于墨西哥货车运输业的条款正在协商,我们不想看到升级的贸易战。

“我已经发出了非常明显的信号,即现在不是提倡贸易保护主义的好时机,我会继续反对想关闭美国市场的努力。我认为,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总会产生一些尚未收场的细节问题。美国是这样,全世界也是这样。但是总的来说,我并没有看到有巨大力量的、超出论调范畴之外的贸易保护主义,聚集在伦敦的各国领导也没有发出这种声音。”

奥巴马的大考验还在继续。因为奥巴马政府最终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不管他是倾向于他的选民从而支持美国国会的关于“美国制造”的刺激经济方案,还是为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自己的形象而提出相反的意见。这需要奥巴马政府具备超人的智慧、勇气和能力。

3.美联储“印钞机”为何开足马力忙着造钱

美联储开足“印钞机”最大马力印钞票,眼下这次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是美元作为美国国家货币和国际货币职能双重身份使然。

人们仍然记得美国第一次开足马力疯狂印钱是在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时代。那次是因为美元的政治外交以及世界地区战争造成了美国国内美元的吃紧。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反共战争”的思想指导下,花费大量金钱资助国外的各种军事行动。在越南和其他行动上花费的大量军费使美国持续出现巨额贸易赤字,急剧增长的国外美元供应超过了美国国内的黄金储备。1971年,尼克松总统被迫放弃黄金价格与美元挂钩的做法。随着美国国外军事行动的日益频繁,美元相对黄金不断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严重干扰,随后不久可调整固定汇率体系就完全崩溃了。美元脱离“金本位”后挣脱了束缚,美国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地造钱,来满足国内地美元流动的需求。

这就是美元的秉性。美元不是为世界经济服务,美元只为美国创造利益,只维护美国经济的安全运转。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美国就会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职能的杠杆作用毫不负责任地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其自身的经济损失买单。

当然美国不会随意地无限制地印刷美元,拿美元开国际玩笑。美国还需要美元继续称霸世界货币的地位,向世界无限供应美元只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无奈之下最后的杀手锏。

这次祸起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和经济打击非常严重,迫使奥巴马政府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得已早早地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当美联储宣布将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两房债券,这对于美国债券和股票市场是利好消息,随之美国国债价格出现飙升,道琼斯指数在消息传出几分钟内上涨100点,然而,对于世界金融市场,这却是一次突然的袭击,全球金融市场对这一信息的出台发生了海啸级别的震荡。

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职业成长里程看,作为宏观经济学家的他,最大的理论贡献来自对1929年“大衰退”的研究。伯南克曾经清楚地表示过为了战胜像1929年那样的经济衰退,如果购买短期国债难以降低中长期利率,可以直接购买中长期国债。

2009年3月25日,伯南克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时曾含蓄地说,美国经济衰退2009年底将见底,并在2010年复苏。伯南克是在给市场打预防针,言下之意他已经准备好了最后的“杀手锏”。迫使伯南克拿出杀手锏的直接理由是对于负债累累的美国企业来说,只有两条路可走:破产和通货膨胀。美联储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印刷钞票,制造通胀,让美元贬值,然后全球买单。

面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后续伤害,伯南克和奥巴马的心理防线已经见底。作为美国国债最大买家的中国,得知这一消息肯定是有所动作。就在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达了对巨额的外汇资产安全的担心。美国总统奥巴马隔天就立马回应,一定能确保安全。当然中国政府不会完全相信美国那套用过多次的“口是心非”的把戏。

中国的经济学家站在中国利益的立场上对美联储这次的“印钞票”举措给予很多的关注。

经济学家谢国忠就警告美国,美联储要讲信用,毕竟市场还是相信其声誉的。市场只能相信你一两次,可以认同这是挽救美国经济的无奈之举,但是如果次数多了,无限量印钞票,美元必将大崩溃。金融危机爆发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负债是9000亿美元,目前是1.8万亿美元。实施购买国债和企业债后,负债将达到3万亿美元。美联储此举是预期内的事,而且是最后一招,救市方向很明确。但如果再肆无忌惮增加基础货币,全球会对其丧失信心。“美联储知道风险还这么做,表明实体经济压力的确很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分析说。

对于美联储增发美元购买长期国债,市场分析是将导致美元贬值,导致通货膨胀。但是短期看,美联储购买债券,对中国政府和商业银行持有的超万亿美国国债、“两房”债券和其他公司债券来说,倒是相对安全。“尽管利息上或许会受损失,起码本金有保证了。”这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持有美国公司债的债主的最大安慰。谢国忠认为,如果美联储刺激经济措施奏效,中国也将会有很大实惠。因为中国不仅持有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如果在刺激下复苏,必然会拉动中国的出口。美联储救市,购买长期国债和企业债,直接拉低了债券利率,减轻了财政和企业负担,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市场是对的”,谢国忠说的是美国股市和债市的反应,这个消息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是多重利好,压低债券利率,相当于再次减息。中国股市相信也会跟着美股走好。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美国的这一举措未必全是坏消息

从美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出发,美联储这次表面上看起来有些仓促的向国际金融市场大量供应美元的举措有其另外的意图。

第一,欧元的“盛装舞步”让美元有些焦虑。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元导致的局部战争和一次次的金融危机,让整个世界对美元在心底产生了不信任。欧元的诞生,欧元区经济的稳健发展,南美联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东盟的发展壮大,以及新兴市场“金砖四国”空前的团结,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等等,已经或即将触动美元“奶酪”的因素,让美国坐立不安。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这一举措也许意在把那些正在成长或仍在胎中还不成熟的国际隐患进行一次扼杀。美联储的做法就是增发美元,让美元贬值,让全世界都为这次祸起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美国从中又一次借机掠夺世界财富,消弱其他联盟体系的经济基础。

第二,美国仍然要保卫美元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

美国这一次让美元贬值,剧增美国国债,目的是进一步把全世界国家的经济体系拉到身边,让其一刻不闲地围绕美元打转,彰显美元的势力和地位。另一方面,奥巴马一再保证那些购买美国国债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其目的就是表明在危难时刻美国仍在巩固美元的地位。就在G20伦敦峰会上,奥巴马坚持世界各国应继续加大金融投资,刺激世界经济早日恢复,而反对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货币体系,其用意很明显正是为此。

不管美国倡导的加大金融投入为主的经济政策或是开足马力忙着造钱向国际金融市场“无限量”投放美元,它只有一个目的,正如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所表达的观点:美国只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推动世界金融的健康发展。

4.“超主权储备货币”触动了“美元的奶酪”

就在G20伦敦峰会召开的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上公开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文章主旨是“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并主张短期而言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

尽管文章署名是周小川个人,代表其个人观点,但是就周小川为中国央行行长的身份,不难让人猜测其意有所指,更何况是在G20伦敦峰会前10天的时点及当下金融危机全球肆虐的境况下。而与此同时,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明确阐述了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应对时下金融危机的原则和立场:“始于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应对危机,即将召开的伦敦金融峰会必须发出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强烈信号”;“中国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尽快走出困境做出贡献”;“国际社会应正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采取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在资金使用上,IMF必须加强能力建设,进行治理结构改革,确保资金对缓解国际金融危机、遏制世界经济衰退发挥明显效用。资金使用要进行科学评估、合理规划、严格监管,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有效。我们倾向应重点帮助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发展中国家”。

表面上看,周小川的文章和王岐山的文章遥相呼应,一虚一实,一宏观一微观,共同为G20伦敦峰会上中国国家领导人将阐述中国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及遏制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态度和观点做前奏和准备,而国际观察家们仍在周小川的文章中嗅出了“世界元”的味道,他们武断地认定“小川舞剑,意在美元”。观察家们的武断论调是基于事实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在亚布力2009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称,“货币问题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多数人认为是市场出了问题,华尔街出了问题。但其实是货币起了很大的重要的蛊惑作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时美国做了很严肃的承诺,全世界任何人持有的美元任何时候可以向美国的财政部以35美元一盎司的比率兑换黄金,从而使美元取得了全球储备货币、结算货币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地位。但是取得了这个地位以后,美国没有很好地履行承诺,不善待呵护美元的霸主地位,擅自瓦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疯狂印刷美元,向世界无限量供给贬值的货币来套取世界财富,才最终导致世界上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周其仁一再警告“不要在货币问题上含糊,它或迟或早,总会带来灾难”。

这里面还有另一个现实,就是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有将近2万亿的美元储备,其中将近一半是购买的美国国债。当奥巴马政府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又一次赌博性质地大量向国际市场投放美元的时候,中国政府感觉到了担忧。尽管奥巴马一再在公开场合向中国政府保证不会让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受损失,但中国政府理性地知道,在特殊的境况下,那些无根基的承诺和保证是不可取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