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零阻力合作经营签约高手
45064600000049

第49章 利用方向、位置和空间

在交涉中,交涉者能利用方向、位置和空间来贏得交涉的优势吗?以下一些策略将使你茅塞顿开。

一、夹叉射击

你知道炮兵命中目标的一种策略吗?他们先把第一炮打到目标的前方,再把第二炮打在目标后方,此后炮弹打在目标前后的落点不断地逼近,直至直接命中目标的标距。这种策略就叫夹叉射击。

西方交涉行家得启于这种炮后战略,并不把交涉的精力耗费在“正中目标”的努力上,而是只要把握住交涉的大方向,来逐渐缩小标距的误差。

任何交涉都有一个目标问题。不论是整体目标还是局部目标,都很难一下子实现,这也正体现了交涉工作的艰巨性。有时,交涉的总体目标虽已基本确定,而一些具体交涉目标却要伴随交涉的情势变化发展而不断调整确定。精于交涉之道的老手在这种情况下,则依据自己瞄准的主攻方向,进行夹叉射击,逐渐缩小命中交涉目标的标距。交涉中采用夹叉射击交涉策略的要领在于:巧妙地从大范围到小范围的前后夹击,避开一开始就企图命中目标所可能造成的僵局。这才是大智大勇的取胜之道。

二、声东击西

利用不断变換的方向性目标,来转化对方视线,巧取利益之策,就是声东击西。

例如基辛格在他回忆自己的白宫交涉生涯时谈到:有一次,美国与苏联本来交涉的方向性目标是粮食问题,但美国为了在粮食问题上获得利益,却调改方向,谈起石油问题,通过讨论石油问题,最终解决了粮食问题。这就是一个借助变换主攻方向,声东击西获得成功的例证。

声东击西是一个军事上的策略。它的原意是指以假象来造成敌人的错觉,掩护己方真实的攻击方向。此法已为历代军事家所熟知,故很易被人识破。

例如,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逆乱,汉将周亚夫固守城池,拒不出战。当叛军佯攻城东南角时,周亚夫却下令在西北角加强防守。果然,叛军出动主力部队攻西北角,结果碰了钉子。而交涉中的声东击西策略,一般是在交涉议题不易进行时,既不强攻硬战,也不终止交涉,而是巧妙地转移议题,指左趋右,绕道前进,使对方顾此失彼。这种交涉策略的特点富有变化,灵活机动,避开对方锋芒,贏得交涉利益,且不破坏交涉的和谐气氛,神不知、鬼不觉地实现预期的交涉的目标。

在交涉实践中,声东击西交涉策略被广泛应用,且效果一般较好,是一个很值得推崇的交涉策略。

三、散射法

西方合作交涉中流行着一种广泛的扇面交涉法,被习惯称为散射法。

散射交涉策略是在主攻方向并不确定的情况下,任意扩大范围,以求增多成功的机会。美国一位交涉专家在介绍这一策略时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有一个就喜欢让姑娘吻他的小伙子,他一走进电影院,就找可以挨着姑娘的位子坐下。过一会,他就让姑娘吻他。他的一位朋友问他:“是不是常挨姑娘的耳光?”他回答:“那不假,不过我也捞到了多得吓人的甜吻。”你看,他不是很会运用散射策略吗?

当前,在商业大战中广泛流行着“广而告之”。细细想来,这不是在运用宣传手段散射交涉吗?从法律角度看,广告的意义不过是一种邀请邀约,这种邀约可比小伙子捞到甜吻的成功率大百倍。

有一个靠挣孩子们的钱发了横财的磁力写字板推销员,他坐在家中给小学生的老师每人发了一封信,要求他在班级内为他有偿推销写字板。当然许多工资微薄的教员很愿意与他合作,他就这样运用散射策略,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他贏利的目标。

运用散射策略不要与夹叉射击相混淆。运用散射策略一般是在交涉的对象选择或议题选择上,采用多角进攻,见利便取的方针;而夹叉射击则主要是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由大到小地缩小击中目标的差距范围,最终达到交涉目的的一种交涉方法。

四、环境策略

利用环境,特别足利用坐席对对手进行情绪干扰、主观影响,是一种道德的策略,但在交涉中却不乏其例。

一位英国政界交涉领袖人物曾说,根据他亲身参加各种交涉的经验发现,在舒适、明朗、色彩悦目的房间内举行会谈,大多比较成功。同时,根据有关实验确证,人坐的位置,方向的前后左右和顺逆,均会使人的情绪、精力和感觉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火车、飞机、轮船等是一种运动着的场所,其正坐、反坐、上坐、下坐都受物体的走向、光线、气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旅途中交涉,缺席的影响更加明环境交涉战略正是有意安排对方在不利的环境和坐席上,达到削弱对方交涉能力的目的。

美国一位著名的商业交涉专家在总结他的交涉经验时这样写道:在很多次商谈中,我发现自己处在令人不快的环境中,而这些环境可能是对方故意设计的,以减低我的抗拒力量。其中特别使我窘迫的是:

·坐在面向太阳的椅子上;

·在嘈杂的房间里说话;

·坐在动摇不定的椅子上;

·在闷热的天气里没有冷气设备;

·不断更换房间;

·在三流的旅馆住宿等等。

这些都是对方所用的环境策略。有的环境策略还采用分割交涉人员之间的距离,使之不易传递信息,交换意见,扰乱思路等等。

环境策略是通过影响交涉者的情绪,分散交涉者的精力,使人疲劳,因而削弱对方的能力,导致其轻率决定或不注重细节等方法奏效的。

此种方法不利于创造和谐、友好的交涉气氛,容易遭到对方的抵制,故不易在合作性、互利性的交涉中采用。但在一些特别性质的交涉,如审讯犯人等还是有用的。

五、以逸待劳

将交涉地点争取在己方所在地进行,这是一种策略。从交涉的技术角度分析,在己方交涉有以下优势:

第一,以少的投资贏得主动(例如不必支付差旅费,不影响工作等等),而哪方对交涉的投资大,那方就会对交涉的依赖程度加深,处于被动;

第二,便于制定或安排议程,为在交涉中运用手段施展韬略提供方便;

第三,拥有东道主的心理优势,有利于充分发挥“进攻”、“防守”和应变的能力。

第四,可避免长途跋涉之苦,有利于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第五,拥有集体为后盾,可以随时交流信息,又有物质保障,进可攻,退可守。

依据罗伯特·阿尔所著《重要的领土》一书的发现:动物在自己的领土里最有办法保护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家即堡垒”的观点。家是力量的源泉。狗在森林里会怕狼,但在家门口却不畏虎。这便是交涉者运用以逸待劳策略的又一根据。

人们由于习惯心理作祟,在陌生的环境中总感到不如在熟悉环境里舒服。阿菲恩·托富尔在《未来的震撼》这本书指出:变迁中的人们都会感到身心震撼的双重痛苦。那么策略的运筹者就可以坐享其成地获取利益了。

有些情况下,交涉者需要到对方去亲自考察了解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