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零阻力合作经营签约高手
45064600000048

第48章 竞争性的策略

竞争性交涉策略一般在多角交涉或面对潜在对手威胁的情况下,通过运用竞争机制或破坏竞争机制的方式所采取的策略。此类策略的特点在于它的高度进取性和技巧性。

一、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是一种很老到的转嫁矛盾,从中渔利的策略。它是通过多角交涉的方式,吸引多名交涉对手,并促使他们之间竞相争斗,自己从中渔利的策略。

例如,交涉者为装饰房屋,不是找了一家,而是分别找了三家承揽此工程。而这三家为了揽到工程,争先恐后地登门向客户竭力介绍他的优势。于是客户让他们投标,看谁能拿出造价最廉,最能使客房满意的设计方案。之后,这三方为了争吃这块“肥肉”便会较上劲,发挥各自的优势,拿出“物美价廉”的设计方案。但是客户仍不愿轻信任何一种。于是,客户又分别约会这三方:看他们怎样评价这三份方案。这样甲就会向客户尽力挑出乙和丙方案的毛病,乙又会挑甲和丙方案的不足;而丙亦然。由此一来,甲、乙、丙三方相互之间攻击的口实,就会成为客户与他们任何一方继续讨价还价的资本。你看,客户不是已经“渔人得利”了吗?

当代西方商场上流行的一种“竞卖会”的做法,就是这一策略的运用。这些竞卖人把所有的卖主叫到一起,让他们竞相叫价,相互攻击,直到报出最低价格。这种竞争中被迫压低的价格有时可能使卖方赔本。商场上的争斗就是这样无情,虽然它是不符合互利互惠的交涉原则的,但确是现实。

一位西方学者评价这种策略时这样说:“在压力下接受生意的卖方,通常会怨恨这个竞卖会,并想补偿他们因此而受到的损失。一旦获得签约后,他们可能会对每项设计的修改,收取高昂的费用,而毫无愧色。甚至有些还会故意延迟发货,使品质不符标准或者不遵守承诺等。结果,对买主和卖主来说,这都是一项失败的交易。所以你若不提高警觉的话,竞卖会就可能会发生类似的危险。”

二、放低球

以更多的让利来诱使你交涉,其后再慢慢修改承诺,这种方法就是放低球策略。

一般情况下,交涉者总是先提出一些高要求作为交涉中讨价还价的基础,然后再打折扣,做出让步。而放低球战略却采用“逆向行动”,以设定一个低目标来吸引对方,击败其他与之竞争的对手,然后再开始真正的交涉。这种手法确实让人防不胜防,极易上当。

例如,有一华侨在国内的亲属想卖掉自己的四间平房迁居国外。当时,许多人上门求购,其中有一青年就成功地运用了放低球策略。他在其他竞争对手都未超过3.2万元报价的棊础上,抬价到3.6万元,比最高报价还多出4000元。这一报价一下子吸引了卖主,该卖主便回绝了其他买主,要与该青年办理过户手续,没想到真正的交涉才刚刚开始。

首先该青年提出,当时未曾注意到房子对面有一处公厕,夏季一定会气味难忍,蚊蝇遍地。随后又说,这房子老得墙皮都脱落了,重新整修要花不少的钱等等,表示出后悔上当之意,又不想买了。但卖主已辞掉了其他买房人,且急于出国,完全丧失了议价能力,最后不得不主动降价成交。此例中的青年,先是以让利击败了与他竞争的其他买主,再以独一无二的买主身份与之洽谈,最终以较低的价格贏得了这场交涉。

当前,国际交涉中也常运用这一策略进行竞争。例如,国家间“倾销剩余产品”,其价格一降再降直到把与之竞争的对手挤出国际市场然后,这个国家就可享受其垄断价格之利了。

放低球战略的特殊意义不仅在于吸引对方交涉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击败与之竞争的其他对手。

三、货比三家

商场上有句行话叫做“货比三家”它已作为一种原则性的策略普遍地应用于买卖交涉之中。

一样的货比比看,从中选优。这一策略再简单不过了,连目不识丁的老太太都会运用。她到交易市场上买大米,决不轻信哪一个卖方的甜言蜜语,而最相信她那双老花了的眼睛。她会伸出手来每份捧起来看看,然后,决定与谁谈价钱。

从交涉的角度看,交涉者不轻信谁的产品或方案最优,而是把同类的产品或方案找到一起比比看,你就会站在更强有力的议价立场上,使交易更有利己。

四、联合取利

当代社会更需要合作。联合能够抵制强手,获取利益。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交渉者所熟知。在自由交易市场上,你会发现各摊位上所卖同类商品的价格几乎相同。这除了他们所进同类商品的成本大致相同之外,他们还对应卖多少钱才能保证共同获利有个内在的约定。结果他们各行其是,就很容易被买主利用,一个比一个的价格压得更低,最终被各个击破如果他们不采用联合取利的策略,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前不久,一栋商业大厦即将破土动工,它后面的居民担心大厦盖起之后会妨碍他们采光。于是其中有几户居民不断找有关部门交涉,但均无成效后来他们联合起附近居民集体上访硬是迫使大厦压低了数层,缩小了宽度,让出居民采光的必要距离。可见联合力量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公民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联合一致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的胆识。众心不齐,最易被各个击破。

在劳资纠纷交涉中,联合取利策略已经成为通用的做法。劳动者越具广泛性,它的议价能力就越大。而资方的策略恰好在于瓦解劳动者间的联合。许多劳资交涉中劳方的失败,就在于被资方有效地分化瓦解了其集体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