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楼
45064300000005

第5章 百戏场地

城市是戏曲演出的重要场所之一。中国戏楼在宋、元时期就以神庙戏楼形式定型,但城市里却都是临时戏台,到了明清,才出现固定的戏楼。从发展时间来看,大致分:百戏场地,寺院戏场,瓦舍勾栏,妓馆歌楼,戏庄茶馆。

汉魏时期表演艺术的主体是百戏,它的特点是杂,对于表演场地没有特别的要求,因此这一时期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而是随观赏者的需要随处表演。从现存汉代画像砖石形象来看,当时的百戏主要在三种场合举行,即:贵族家庭的房屋厅堂,屋外庭院里或大殿前的露台上和广场。这些场所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生活和政治的需要建构的,不是专门的演出场所。

一、厅堂式演出

厅堂式演出实际上是原始巫祝表演由野外进入屋室后的表现形式。

四川郫县出土的画像石(图108)在画面右侧刻出了帐幔弧线,把厨房人员和一辆马车挡在外面,明确表明这是内室演出场地。

河南唐河县针织厂汉墓画像石,(图109)其上刻一厅堂,上方有两个望亭。堂内左侧是二主人坐像,右边为伎人表演。这是最明确的厅堂演出形象。

汉代墓葬陶楼(图110),汉代墓葬明器里常见到有3~4层的陶楼,上面塑造了许多伎乐百戏陶俑,其实不是戏楼而是贵族地主楼居歌娱生活的理想化表现,反映的还是室内厅堂式的演出。

二、殿庭式演出

殿庭式演出是贵族富民在家中演出百戏的又一种形式。表演场所由屋内移到屋外院子里,通常是主人坐屋子中央,两边排列宾客侍从伎人在庭院表演。

江苏徐州出土的纺织百戏画像石(图111),图中右侧有一屋,利用斜侧面构图,屋中主仆都面向庭中观剧。

四川省郫县东汉墓出土石棺宴饮百戏石刻(图112),画面正中刻一座重楼,楼底层有5人坐着饮酒,伎人表演则在楼旁边的空地上。

山东曲阜旧县村出土的地主宅院画像石(图113),这是一座小庭深院,进深二重,另有回廊和别的院子分开。前院堂屋外有伎人表演,后院廊下有人抚琴,表现了一般地主的家庭娱乐活动。

徐州铜山洪楼汉墓画像石(图114),刻有五人在屋内席地而坐观看表演。

铜山檀山集汉墓画像石(图115)刻有多层斗拱楼房,观看者居高临下欣赏楼下场地上艺人的演出。

三、广场式演出

汉武帝喜欢举行广场上的大型百戏演出。历史文献有明确记载:“夏,京师民观角抵与上林平乐观。”意思是说,在夏天京城的老百姓都去上林平乐观看角抵戏。《东汉春》云:皇帝于平乐观下起大坛,设秘戏以示人。平乐观(图116)是汉代长安未央宫里的楼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戏楼。“大坛”上有华盖,是皇帝看戏的地方。“设秘戏以示人”,说明戏楼建在广场上,很高大。从现存的记载广场演出的画像石我们可以领略当时的气概。

山东沂南县北塞村汉墓百戏画像石(图117)场面阔大,演出内容有奔马戏车等广场演出的独特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