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盛宴
45061100000016

第16章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经济学说(3)

何以李嘉图会得到如此绝对的胜利,始终有点神秘难解。大概一定是因为这个学说与社会环境很合适。这个学说所得结论,往往与常人所预期的很不相同,这(我想)倒反而增加了它的学术权威;这个学说付诸实施时,往往严酷,苦口难咽,这倒使人信为良药;以此学说为基础,可以建立起广大的、逻辑上无可非议的上层结构,这增加了它的美……有力分子之垂青。

如此说来,难道实际总储蓄量以及消费量,与谨慎、远见、计算、改善、独立……设利率常与充分就业不悖,则美德又恢复其地位。

从乐观方面着想……当局即把利率再压低一次。

《金融资本》

——鲁道夫·希法亭(德)

作者简介

鲁道夫·希法亭(1877—1941),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袖及理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92年加入社会主义学生协会。1901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并获医学博士学位。1902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904年参与编辑《马克思研究》丛书。1922年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之一。1941年去世。

他的主要著作有:《驳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金融资本》等。

历史定位《金融资本》是作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者对马克思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作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因而在当时的理论界被当做《资本论》的第四卷而大受欢迎。鲁道夫·希法亭把资本分为了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他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它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这是“一部论述资本和金融的第一流著作”。

背景链接

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的经济现象大量涌现,比如垄断,这在自由主义竞争时期是不曾有过的,显然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鲁道夫·希法亭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他将帝国主义与以前的资本主义进行了对比,对各种最新的经济现象加以解释,从而写成了本书。

鲁道夫·希法亭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现象的分析也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之上的。与当时第二国际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不同,鲁道夫·希法亭对伯恩施坦的批判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充分考虑到了时代的变化。虽然在研究金融资本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但鲁道夫·希法亭的初衷是以马克思的方法论来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现象,他的目的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如他对金融资本产生的根源的分析(即对信用理论尤其是对固定资本信用的分析,对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理论的分析,对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的分析,对垄断及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价格发挥作用的机制的分析等),对金融资本特点的分析,对金融资本的地位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基本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机制及发展趋势等的分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对金融资本的分析,得出了“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结论,这就为列宁的科学的帝国主义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之,《金融资本》对货币理论的重新论述、对货币问题与金融资本的研究、对保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的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大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希法亭的代表作,他在书中把各种新的经济现象纳入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之中,指出垄断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卡特尔、托拉斯的出现,这是从表象上看的;二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来分析的。

这两个原因构成了帝国主义的新的特征。鲁道夫·希法亭对金融资本作了重新界定,指出以前的金融资本仅指借贷资本或者银行资本,而他现在所说的则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物,是资本发展到新阶段的结果。

一、货币和信用

本书一开头鲁道夫·希法亭就对货币和信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信息同样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的一种形式,但只是一种初步的形式,金融资本是高级形式。之所以要将对货币问题的研究作为本书的开场白,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金融资本,这种关系却又是由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关系发展而成的。为了说明金融资本,必须谈到它的起源,所以也就必然会谈到货币资本了,而且在信用与货币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信用同金融资本一样,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物。

第二,在过去的30年里,货币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去解释这些发展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加以发展、完善。

第三,货币制度的发展促使新的货币理论出现,这些货币理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维护者,所以应该进一步研究货币制度,用真理来驳倒它们。

第四,货币问题一直就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与价值理论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反驳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

总之,对货币理论的重新论述无论是对货币问题与金融资本的研究,还是对保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的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大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鲁道夫·希法亭接着提起了信用。在这里他对马克思的信用理论进行了新的解释,认为信用有两个主要形式:流通信用和资本信用,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作用也不相同。

流通信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信用货币和它的交易,使用于商品流通的现金大大减少。这样许多大的交易都是一种无现金形式的交易,这样减少了交易风险,也节约了交易成本,这是商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资本信用的作用则在于能将闲置货币转化为可以使用的货币,即通过利息、股利等多种形式使闲置货币用于投资,以求增值,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二、虚拟资本

鲁道夫·希法亭还对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相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金融资本就其产生而言,是以股份制为其起点的。金融资本是随着股份制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相反,没有股份制,就没有金融资本。

鲁道夫·希法亭对创业利润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股票的票面值的总和表明了股份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收到的资本量,而在股票交易市场上,票面值却与实际交易价格有出入,表现为价格总是围绕着票面值上下波动。在多数情况下,交易价格多于甚至远远高于票面值。鲁道夫·希法亭对高于票面值的价格的部分进行了界定,指出这不是欺诈而来的,而是合理的经济现象,是处于独特经济范畴的现象,可以用创业利润来专门替代它。创业利润,是在虚拟产业资本化后又进一步虚拟借贷资本化的结果。这个阐述还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造成创业利润出现的原因是交易所的存在。在交易所出现之前,股票仅仅代表全部实际投资总额带来利润的虚拟资本,股息是其平均利润。交易所出现之后,股票成了可能通过卖出而可以收回的虚拟借贷资本。这种借贷资本的平均利息率规模在发生作用的过程中,股票就可以带来利息,成为一种资本。因为这个利息收入或利润被股份公司的创业者在股票发行时就占有了,可以理解为是创业活动的收益,所以叫它创业利润。创业利润和我们观念中的利息、利润都不是一回事,它是专指创业者收益的一个名词,是一种特殊的虚拟资本。

银行资本进入股份公司是一种新的现象,从目的上来看,银行资本的介入是想分享创业利润。银行资本进入股份公司的直接方式就是充当股份公司的创业者。通过大量购买企业股票,把银行资本一步步渗入工业资本中去,使二者之间紧密结合,而股份公司是欢迎这种渗透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它们有更多的资本扩大生产规模,兼并其他小企业,打击强大的竞争对手。这种一拍即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资本即金融资本。由于公司的规模更大,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控制地位,也就自然地形成了垄断。

三、金融资本和对自由竞争的限制

鲁道夫·希法亭认为,垄断是资本家为了消除利润率平均化障碍的必然产物。因为金融资本的形成使大工业企业的资本规模扩大了,经营规模也扩大了,所以企业的利润分配必须要符合新的形势。以往由于股东分散,利润分配一平均,留给企业的利润已变得很少,而当银行资本收购大量股票后,又与企业融为一体,所以利润分配时大部分落入银行,银行又用这些利润追加投资到企业,最终企业就保证了资本的快速增加,垄断也就有可能形成。这样运作对银行和企业来说,无疑达到了双赢效果,最终是皆大欢喜。

四、金融资本的危机

作者还对经济危机形成的原因做了深入的探讨,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工业危机、信用危机及货币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他对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的经济危机论进行了严厉批判。

五、论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

本书最后讨论了经济政策问题。鲁道夫·希法亭对贸易政策的调整、资本输出和争夺经济区、金融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等问题都做了分析和论述。他以金融资本的经济实体为突破口,对帝国主义的国际关系以及经济政策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自由贸易必将转向保护主义,国际自由竞争必将转向国民经济扩张和资本输出,自由主义必将转向帝国主义,自由放任必将转向国家干预,并用理论加之解释说明。但他所提出的帝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的帝国主义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并不是一致的。

鲁道夫·希法亭提到了民族垄断和国际垄断。民族垄断是一种保护主义,目的在于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所以一旦民族经济发展到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竞争时,民族垄断会自动消失,但国际垄断却不是如此,它会愈演愈烈,一刻也不会停止,除非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最后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而被无产阶级专政所取代。

经典语录

投入商业的资本,首先等于年社会产品除以商品资本的周期次数,再乘以社会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之间历经的中间阶级数。

商品流通大部分无须借助现实的货币也能进行,这是生产业资本家彼此提供和抵消的相互间的信用。

产业资本家的利润取决于他的全部资本,不管这种资本是自有资本还是借入资本,完全一样,因为它都是生产资本。

商业利润是生产中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归于商业资本的部分越大,归于产业资本的份额就越小。所以,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对立。

《国民经济学原理》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作者简介

卡尔·门格尔(1840—1921),奥地利经济学家,现代边际效用理论的创始者之一。他出生于一个贵族世家。1859和1860年,先后在维也纳大学和布拉格大学学习法律。1867年在克拉科夫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从事新闻事业,经常写一些有关市场的报道,对价格理论产生了兴趣。1872年任维也纳大学讲师,次年升为教授。1876—1878年,任奥国皇太子经济学和统计学教师。1879年返任维也纳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892年曾参加奥国币制改革的讨论和币制调查委员会的工作。1900年被选为奥匈帝国议会上议院终身议员。1903年辞去教授职务,继续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写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学原理》、《关于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德国国民经济学中历史主义的谬误》等。

历史定位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科学史上“边际主义革命”的中流砥柱之一。米塞斯曾说这本书“使自己成为经济学家”,当然他指的并不仅仅是门格尔的货币和价格理论,还包括门格尔在这一领域运用的方法本身。这部奠定奥地利学派基础的代表作,继承了德国经济学的传统,重视心理分析,把经济学一向注意的欲望分析转到对满足欲望的分析上,批判价值理论中的客观主义理论。这部著作所精心安排的结构,使人联想起19世纪末古都维也纳的风貌。近代经济学就是从这本书开始起家的,门格尔也因该书声名鹊起。

背景链接

在19世纪下半期,经济学界一直在为如何用有限的物质来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进行思考。我们知道,人类欲望的存在和满足欲望的物质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人们从一开始是为了生存而奋斗,在生存问题解决了以后,人们又开始梦想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想法都很自然,符合人的本性,而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层次也是越来越高。然而,满足欲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是有限的,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物质世界里,很多事情是想得到却做不到的,至少当时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条件去满足人们的欲望。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就是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

内容简介

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门格尔以人类的欲望及欲望的满足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展开了他对主观价值论的全面分析。从人们对财货满足递减律出发,价值的尺度由该财货所满足的各种欲望中重要性最小的欲望决定。他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展开对价格的分析,进而论证了商品的概念和货币的起源,最后以高度的概括结束了对全书内容的阐述。

一、经济与经济财货

首先,门格尔提出了财货的概念,因为只有弄清什么是财货,才能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经济财货。财货是指满足欲望的物品。当抱有欲望的人们发现某种物品与满足自己的欲望有关,并且自己也能够使用这种物品时,这种物品就是财货,可见,物品要成为财货,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是人们对这种物品有支配欲望;

二是这种物品确实能满足人们的某种欲望;

三是人们有能力支配这种物品。

财货在种类上可分为许多等级。等级划分的标准是财货与人类欲望之间关系的亲疏程度。具体而言可进行如下表示。

一级财货:能直接满足人们的欲望,如面包、牛奶等。

二级财货:能间接满足人们的欲望,如设备、工具等。

三级财货:生产二级财货所必需的物品。

四级财货:生产三级财货所必需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