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不知的世界常识全集
45060300000040

第40章 美丽的地球——南极洲和大洋洲

17世纪大洋洲被发现时,人们误以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称为澳大利亚(即南端大陆之意)。然而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个人迹罕至的大洲,它就是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抱的南极洲。这里自然条件过于严酷,给人们以神秘之感,习惯称其为“神秘的南极洲”。

南极点用什么时间

南极点用什么时间?估计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的人不多。

我们知道,时间是和经度密切相关的。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经度,从而有不同的时间。在整个世界所有的经线汇集为一点的地方——南极点,采用什么时间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南极点无论采用全球24个区时中的哪一个区时作为南极点的时间都是对的。那么,南极点到底应该采用哪一个区时呢?

我国科学家秦大河在《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中写道:“我们的考察队于智利彭塔时间12月11日下午5时到达南极点。极点使用的是新西兰时间,为12月12日上午9时。”

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使这一难题有了答案:南极点所用的时间为新西兰时间。新西兰属于东十二区,也就是说,南极点采用的是东十二区的区时。

你知道世界“风库”吗

南极洲终年为冰雪覆盖,冰面上摩擦力极小,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达100米/秒,即360千米/小时。

南极科学考察站知多少

最早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阿根廷奥长达斯站,于1904年2月24日建成,位于南奥尼克群岛苏里岛的斯科舍湾,地理坐标为南纬64°45′、东经44°34′。

规模最大的是美国麦克默多站,位于麦克默多海峡畔,海拔31米,地理坐标为南纬77°51′、东经166°37′。1956年2月16日建站。站内各类建筑200多栋,建有州府机场、大型海水淡化厂、大型综合修理厂、通讯网、医院、电话电报系统、俱乐部、电影院、商店等。一到夏季,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许多游客来这里观光,一时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就像一座现代化城市,故有“南极第一城”的美称。

南极大陆上的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是澳大利亚的莫森站,也是南极圈以南开放时间最长的考察站,建于1954年2月13日,地理坐标为南纬67°36′、东经62°53′。

位于南极圈内的科学考察站是美国的阿蒙森—斯科特站,海拔2900米,地理坐标为南纬90°。1957年1月23日建成,每年有30多人在此越冬。

建立在世界寒极的科学考察站是俄罗斯东方站,它是最靠近南极点的一个考察站,地理坐标为南纬78°28′、东经106°48′,建于1957年。1983年7月21日测得最低温度为-89.2℃,被称为世界“寒极”。

规模最小的是捷克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站内仅有两座不到10平方米的木板房,无水、电、通讯设备,仅有2名队员度夏和越冬考察。

南极洲唯一不属于主权国家的常年科学考察站是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于1984年建立的世界公园站,位于罗斯海沿岸的阿德地利地,常驻队员4人,主要任务是监测各国南极考察站的环境保护。

知道动物尾巴的妙用吗

澳大利亚的袋鼠与非洲的长颈鹿享有同等声誉,并成为澳大利亚的一种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绘有一只跳跃的袋鼠。袋鼠的种类很多,其中红大袋鼠与人差不多高,后肢极为强大,为前肢的5~6倍长,另有一条粗壮而有力的尾巴,长可达3米。平时,它的前肢不落地面,常用后肢与尾巴支撑身体,成为一只“三脚香炉”,以便休息。只有在吃草时,前肢才落地面。它不像马、牛、羊那样一步一步地行走,而是用后肢作跳跃式前进,往往一跳就有3~5米高、5米左右远;跳跃时,尾巴像“秤杆”一样维持身体的平衡。我们常见的马、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也长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尾巴末端还长着丛生的毛,当它们奔跑时,尾巴高高竖起,也起平衡身体的作用。此外,带毛的长尾巴,还担负着驱赶身上的苍蝇、虻和蚊子等害虫的任务。

猫儿从高楼上跌落下来,总是脚先着地,然而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也全靠尾巴的作用。从电影慢镜头中就可以看到空中的全过程:当猫儿从空中往下跌落时,它的尾巴伸得笔直,并且不断地扭动着,直到它觉得尾巴成一条直线,落到地上正好是四脚着地。这似乎是猫儿的一个小小的生存技能,可是却启发了研究太空人失重问题的专家,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科学家将猫儿落地这一技巧略加改进,让太空人利用自己的腿作方向舵,使之在失重状态下能正常行走。

啄木鸟是举世闻名的林业益鸟,素有“树木医生”之誉称。它不像其他的鸟儿蹲在树枝上,而是攀握在直立的树干上面,用坚硬挺直的鸟喙,凿树皮,啄食危害树木的害虫。这类鸟之所以能够攀握在直立的树干上面,除了用它们的趾端钩爪抓往树干以外,还必须用刚硬而有弹性的尾巴撑在身体的下面,作为攀握树干的支点,否则身体就会摇晃而不稳固。

在沙地也能“游泳”的袋鼹

在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地带,有一种怪兽——袋鼹。它的眼睛隐匿于皮下,有眼无珠,看不清东西;它的两只耳朵发育不全,没有耳郭;它体形似鼹,个头与小家鼠差不多,重只有500克左右;它与一般有袋动物不同,育儿袋一分为二,每袋有一个乳头;它的体毛像一道彩虹,从白色到纯金色,几乎包括了一切色泽;它的鼻子上有一块显眼的红色橡皮状的保护物,撞击障碍物时有缓冲作用;它的前脚有两个巨大的三角形爪子,形状像勺子,能在地面上铲沙、挖土、打洞,还可以觅食昆虫。

袋鼹除了过穴居生活以外,还有一样拿手杰作——能在沙漠中“游泳”。因为它的身体硬并呈鱼雷状,颈骨融合在一起,四条腿又短又粗,适应在沙地上“游泳”。袋鼹的“游泳”姿势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由式,用两只前爪交叉划沙,身体呈直线前进;二是滚动式,它的四条腿紧缩,用身体滚动向前;三是蛙式,用两条前腿向前划一次沙,然后身体稍朝后一蹲,再向前划沙,这样交替进行,缓慢往前。

你知道奇臭无比的植物吗

植物一般都是无味或略带香味的,但也有奇臭难闻的。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公园的植物学家正培养一种奇臭无比的植物,名为摩福花莱士,即变形的阳茎。这种植物发出来的恶臭非常难闻,只要你稍一走近,便会嗅到极臭的气味,而且它还可以令周围的气温升高,使你闻到更强烈的臭味。这种淡紫色的植物来源于婆罗洲的原始森林。悉尼皇家植物公园培养的这一种植物发出恶臭,是为了能吸引绿头苍蝇为它传播花粉,以便繁衍后代。虽然它的外形看起来很不显眼,但却价值连城。

你知道能灭蚊的蘑菇吗

澳大利亚米耳德一带生长着一种野生蘑菇,它分泌的黏液有一种气味,能使周围30米左右的蚊虫受到吸引飞来,淹死在它的黏液之中。据称,一株食蚊蘑菇一昼夜可消灭300只蚊虫。

树上能结面包吗

南太平洋岛屿的居民吃的传统“面包”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这种树叫释迦果树,又称“面包树”。

面包树是四季开花、结果不断的大乔木,一般高10多米,最高的有40~60米,树干粗壮,树叶茂盛,叶大而美,当地居民常用它编织成漂亮的帽子。面包树雌雄同株,雌花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状,它的枝条、树干和树根均能结果。每个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大小不一,大的如足球,小的似柑橘,最重可达20千克。

面包树的结果期很长,从头年11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7月,一年可以收获三次,它的果肉充实,味道香甜,其中含有大量淀粉,还有维生素A和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人们摘下成熟的面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黄色时,就可以食用。这种烤制的面包果松软可口,和面包的风味差不多,也可用来制果浆和酿酒,是当地居民不可缺少的粮食。

能够储水的“大鼓”树

澳大利亚生长着一种树,它的树干是两头细中间粗,就像一面“大鼓”,挺立在广袤的沙漠中,它用长长的根须深入地下,大量吸收地下水分,装进“大鼓”里面。当地居民需要喝水时,只要用小刀在这面“鼓”上挖一个小孔,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人们便可以喝了。这种水不仅解渴,而且清凉爽口,能让几个人喝个够。

树上结出的“雪糕”能吃吗

澳大利亚十年前从国外引进一种果树,6天到8天就能结果,果熟时就会变软并呈灰色,切开来就有一杯半的果浆,用匙羹掏着吃,味道像雪糕一样。也可以把这种果浆制成饮料和做馅饼。其中有一种最佳品种的果树,叫“黑沙波弟”,被称为巧克力布丁果,是从南美洲亚马逊河移植来的。这种果不但味道好,而且维生素矿物质都很丰富。

植物也懂得“伪装术”吗

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山峦地带,生长着一种名叫三叉木的灌木,它的显著特点是,叶子和果实难辨真伪,一些叶子像是果实,有的果实却像叶子。究竟哪是果实哪是叶子,就是当地的鸟儿——白尾黑背鹦鹉也分辨不出。澳大利亚植物生态学家拉蒙经过认真地考察研究后指出,三叉木展示出了前所未闻的植物伪装行为,即为了防止植物食性的动物吃掉它宝贵的种子,把部分叶片伪装成果实的形状,而真正的果实则长成了叶片的样子。科学家们用白尾黑背鹦鹉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天然的骗局。他们把摘去真正叶片的三叉木枝条放入装有鹦鹉的笼子里,枝条上的果实很快就被吃光了;如果放入一些是叶果皆备的枝条,鹦鹉接近叶片的次数是接近真正果实次数的3至4倍,当它啄开一片叶子,发现并不是需要的果实时,就会丢弃,然后继续找寻果实。毕竟鸟儿的耐心是有限的,几次失败之后,白尾黑背鹦鹉就再也不理三叉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