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不乱扔垃圾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行为总是“习以为常”。到底什么人爱乱扔垃圾呢?对这个问题,澳大利亚饮料工业环境委员会不久前发表了一个很有意义、又很有趣味的《丢弃行为研究报告》,用大量调查材料回答了这个问题。报告指出,在乱扔垃圾的人中,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光彩的,只有少数人知道这种行为有失体面,因此把垃圾扔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报告还告诉我们,乱扔垃圾最多的是15岁以下的孩子,中小学生乱扔垃圾的次数比平均水平要高,失业人士乱扔垃圾的次数也比平均水平高,这可能与心情有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乱扔垃圾的次数则比平均水平要低,这说明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与文化素养不高有关。“每个人平时不乱扔垃圾”,这是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全体学生为保护环境向全国青少年朋友发出的八条倡议之一,愿我们都响应他们的倡议。
二、少用一次性制品
请你多用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比如说,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装冰箱里的食物,而尽量不用一次性的塑料保鲜膜;使用可换芯的圆珠笔,不用一次性的圆珠笔;出外游玩时自带水壶,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旅游或出差时,自带牙刷等卫生用具,不使用旅馆每日更换的牙具等。现在,德国的旅馆已经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牙膏、梳子、拖鞋等用品。这一点我们不如人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了就扔”的东西不少,最多的大概就是塑料袋了,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垃圾量大增。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万吨,北京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用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万千克聚乙烯膜,仅原料就扔掉近4万元。
另外,不用普通木杆铅笔,使用自动铅笔。你知道吗,全世界的铅笔年产量是100亿支,其中75亿支铅笔是我国制造的,制造这75亿支铅笔至少需要10万立方米的木材!
三、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以前我们提着购物袋、菜篮子上街购物,后来这一习惯被滥用塑料袋取代了。今天,提着菜篮子、布袋子购物成了环保认识的标记,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白色污染”。在德国,不少超市里的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这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德国人买东西时,习惯提着布兜子,或直接将货物装到车上,不用塑料袋。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着硕大的藤篮上街购物。如果你想为减少“白色污染”做点事,请自带购物袋上街购物,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藤筐或用过的塑料袋等。
四、自备餐盒
一次性白色餐盒是“白色污染”的主要祸根之一。据统计,全国铁路列车餐车上一年消耗8亿多只快餐盒,其中近50%被丢弃在铁路沿线。摒弃白色快餐盒势在必行!
请自带饭盒在单位或学校用餐,减少白色快餐盒的使用。这样,既节约了宝贵的石油资源,又能减少垃圾的产生。
五、少用一次性筷子
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它既方便又卫生,使用后也不清洗,一扔了之。然而,正是这种吃一餐就扔掉的东西加速着森林的毁坏。森林是二氧化碳的转换器,是降雨的发生器,是洪涝的控制器,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这些功能绝不是生产一次性筷子所得的利润能替代的。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是森林大国,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从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制造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企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木筷,为此消耗木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我们应该警醒了!
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六、旧物巧利用
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再使用的,你不妨尝试把一些原来无用的东西改成一些有用的家居小摆设和用品。例如,用白色发泡塑料制成相框,用布头或过时的衣服拼贴出床罩或壁挂,用塑料果汁瓶做成各种装饰品,用废纸做明信片、贺年卡等。你只要稍动动脑筋就可以将很多无用之物变成自己的创作品,既能消遣,又利于环保,一举两得。
七、交换捐赠多余物品
你家里也许有一些留着无用、扔了可惜的东西,你可曾想过通过交换或捐赠的办法,使它们在别人那里得到再利用?如果将这些东西送到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那就更是物尽其用了。在我国,一些大学的学生定期举办交换捐赠会,将自己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互相交换,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我们不能超越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却可以通过重复使用来延长它们的寿命。
八、珍惜纸张
你可能并没有直接砍伐森林,但你是否想到,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我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多万吨,这要砍伐多少树木啊!不仅如此,生产纸浆还会排放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因此,浪费纸张就等于加入了砍伐森林和污染江河湖泊的行列。
珍惜纸张就是在珍惜我们的森林资源,请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地方。
九、使用再生纸
你使用过什么样的再生纸制品?你见过再生纸做的名片或书本吗?再生纸是用废纸再造的纸张。在很多国家,使用再生纸已成为时尚,人们以出示印有“再生纸制造”的名片为荣耀。以表明自己的环境意识和文明教养。有很多公司也规定一律使用再生纸做办公用品。美国规定,政府机关用纸的60%必须是再生纸。
十、替代贺年卡
每到岁末,很多人会被大量发送贺年卡所烦扰。这些以宝贵的森林资源为原料的精美贺卡不但给人们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给地球带来了生态负担。你可否想过改变这种不必要的社交方式,尝试一种新的时尚?不在新年期间大量发贺卡,这样既给邮局减轻工作量,又可节约大量的上好纸张。也许一个电话,一次电子邮件更能表达你的亲情和友情。
礼节繁缛的日本人近年来也在改变大量赠送贺年卡的习惯。一些大公司登广告声明不再以邮寄贺年卡表示问候。我国的大学生组织了“减卡救树”的活动,提倡把买贺卡的钱省下来种树,保护大自然。
十一、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也许你喜欢购买包装精美的商品,但你是否想到,那些过度包装的商品是资源和金钱的双重浪费。过度包装指的是包装材料的高档化和繁缛化。其实,很多国家已开始时兴减量无害的绿色包装,国际贸易也在倡导“让贸易披上绿装”。生产和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已是一种落伍行为,选择这种商品更是一种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请走出过度包装的误区,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如果你购买了有过度包装的商品,不妨把包装物退回给商店,以此给企业的销售者发出正确的信号。
十二、回收废塑料
塑料制品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却产生了令人头痛的后果。
塑料制品重量轻,体积大,若填埋需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难以降解,焚烧又会释放有害气体,合适的办法是回收再利用。
不少废塑料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可以回炼为燃油。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千克汽油和柴油,难怪有人称回收废旧塑料为开发“第二油田”。因此,我们不要随便丢弃用过的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可把它们集中起来,通过有关的清运渠道送到塑料炼油厂等单位回收处置。这样既清除了“白色污染”,又再生了燃料资源,可谓一石二鸟!
十三、回收废电池
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全国电池年消耗量为30亿只,因疏于回收而丢失铜740吨、锌1.6万吨、锰粉9.7万吨。另外,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有毒元素。含有这两种元素的工业废水若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和“痛痛病”(镉中毒),这两种使人谈虎色变的工业公害病,都在日本发生过,造成很多人死亡。
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分开,集中起来送去回收。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废电池的回收。德国的很多商店要求顾客在购买电池时,同时要把废旧电池交回给商店;日本的分类垃圾箱里有一种专门放废旧电池的黄色垃圾箱,垃圾箱的投入口有三个,分别装有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和其他电池。
十四、回收废纸
中国由于没有足够的林木资源来造纸,需要大量的废纸来作造纸原料。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回收废纸等于再造林木资源。可是中国的废纸回收率还不到20%,因而每年都要进口废纸,仅1996年一年就进口了废纸137万吨,一些有害的洋垃圾就是趁废纸进口之机混了进来,我们可以把家里或办公室的废纸与其他垃圾分开,积攒多了送去回收。
十五、回收生物垃圾
我们每天从家里扔出来的垃圾中有40%以上是果皮、蛋壳、菜叶、剩饭等厨房垃圾,这些垃圾是可以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处理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的,只要把这些生物垃圾集中起来与其他垃圾分别投放,不仅可以减少环卫部门在清运过程中的能源与人力消耗,还能节省大量的填埋占地,避免蚊蝇等害虫的孳生,并能够变废为宝。
十六、回收各种废弃物
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生活垃圾中的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渣土等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北京的生活垃圾中,每天约有180吨废金属可回收。铝制易拉罐再制铝,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71%的能量,减少95%的空气污染。废玻璃再制玻璃,不仅可节约石英砂、纯碱、长石粉、煤炭,还可以节电,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使一个灯泡照明4小时。不过,有毒废弃物要特别注意分类处理。实验室、医院的废弃物不应与其他垃圾混同弃置,装涂改液、指甲油、发胶、杀虫剂等的瓶罐,废旧日光灯管、油漆桶等混在垃圾里填埋都会造成污染,最好集中起来,交给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十七、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新闻界、民间环保组织和每个公民对此同样也负有重要的责任。我们可以向邻里、同学或亲友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有条件的话,配合街道搞宣传板和分类垃圾箱;可以帮助环卫部门及物业管理部门建立分类垃圾清运回收渠道;还可以向各级政府部门呼吁或建议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尽快建立分类垃圾的回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