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折飞一片天空
45042400000015

第15章 风筝文化(4)

以龙头和蜈蚣组成为新的艺术题材,这不仅反映着潍坊人民对艺术有着丰富的创造才能,还与当地群众追求火红吉祥的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墙上贴一张麒麟送子年画,是渴望新媳妇早生贵子;买一个布老虎玩具回家,是祝愿孩子健康成长。年画大鸡(吉)有余、风筝五幅(福)捧寿、剪纸龙凤呈祥,无不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反映。在这里,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品不再是仅有实用价值和观赏功能,还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思想感情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试想,龙和蜈蚣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风筝艺人却硬是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并给予一个顾名思义的名字“龙头蜈蚣”,这无论从造物法则上还是称谓上都是有些矛盾的。但只要从劳动人民的文化心理上去分析,就比较容易理解。我国人民历来把龙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灵,蜈蚣在潍坊民间又传说是龙的子孙,因此,风筝艺人取龙头为首,以蜈蚣做腰节,构成了龙的风筝。人们或是崇尚龙的威严、活力,或是祈祷神龙降福人间,以求年年五谷丰登,岁岁幸福平安。总之,这样一条龙头蜈蚣风筝,与人民群众吉祥如意的传统观念相吻合,因而一经问世即被人们所接受。

当然,随着时代的推移,人的观念是在不断改变的,今天人们放龙风筝已不再是祈祷之意,而转换为激励奋发向上,陶冶自己的情操,但在劳动人民中形成的特殊文化心理和传统的审美意识仍是发掘风筝题材的思想基础。可以想见,我国人民如果对于龙的崇尚心理不变(也不可能改变),那么,龙头蜈蚣风筝乃至以龙为题材而创作的风筝将会永远受到人们的喜爱。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和统一。龙头蜈蚣风筝生动的造型,精巧的扎制技艺使其在艺术形式上更加完美。

首先,龙头蜈蚣在龙头造型上别具一格。龙是什么?它本来是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产物。虽然世界上从未有过龙,谁也不曾见到龙,但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人民心目中都有着自己龙的形象。古书《尔雅翼》中谈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我国民间还有一首关于龙的民歌:“牛头鹿角眼如虾,鱼鳞鹰爪蛇尾巴,如欲画出活龙现,九曲三弯总不差”。可见人们对于龙的形象,虽大致相同,却不尽一致。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就是根据自己的想像,塑造了千姿百态的龙。潍坊由于区域、风俗以及欣赏习惯等诸条件的关系,在塑造龙的形象,尤其是在龙头的造型上形成了独具的地方特色。通过龙头蜈蚣风筝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区别于其他地域龙的明显特征是吻短口方,头部形象集中。这种造型,使其产生出了双重的艺术效果,既把龙的雄豪、矫健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顽皮逗人的艺术形象。经过艺人们的加工美化,这条龙张口昂首,两腮扇动,牛鼻上翘,闪烁两眼,恰似真龙喷云吐雾,升腾于碧空之间。

龙头蜈蚣风筝这种龙头的造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我们略加研究便可以发现,无论风筝中的大龙小龙,还是单龙双龙,它在造型上与潍坊刺绣二龙戏珠、剪纸龙凤呈祥、嵌银巨龙屏风中的龙,甚至年画灶马上的龙、节日街头舞动的龙是大致相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民间姊妹艺术的相互借鉴和影响,也反映了当地群众的审美意识和欣赏习惯。在人们看来,只有这种造型,才能真正描绘出龙的样子,才是潍坊人民心中的龙。为了增强龙头蜈蚣风筝的放飞效果,艺人们在制作时进行了某些技术处理,从而使这条龙的造型更具有了地方特色。

其次,精巧的扎制工艺是构成龙头蜈蚣风筝生动艺术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筝爱好者都知道,扎制是完成风筝造型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风筝的美观和放飞。龙头蜈蚣风筝不同于一般的串式风筝,它有一个立体龙头,结构之复杂,扎制之困难,可谓传统风筝之首。潍坊的风筝艺人,凭借他们灵巧的双手和驾驭材料的能力,通常要用一百多根竹条,分别扎成龙头的骨架以及耳、眼、鼻和腮、须、角,尔后巧妙地组合为龙的形象。即使是眉毛、腮须、额间红痣也都用细竹扎制得十分精细。在形体上,有的龙头数尺高,身长百余米,有的小如核桃,置于掌上即可放起。风筝艺人这种娴熟的扎制技巧,完善了龙头蜈蚣风筝的艺术造型,并使它更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龙头蜈蚣风筝在绘画艺术上充分体现了潍坊风筝的地方色彩。色彩,是区别我国各民族之间美术特点的重要标志,它突出反映着民间艺术的地方性。潍坊风筝在绘画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形成了基本的两大类。一种是色彩淡雅的文人国画风格,这是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风筝绘画流派,它在绘制上有独具的特点,观赏价值极高,曾多次在风筝比赛中为潍坊争得了荣誉。另一种是色彩浓艳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龙头蜈蚣风筝即是这种传统风筝的代表作,它的色彩特点形成,与潍坊民间的绘画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清代以后,兴盛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业和潍县城里画匠绘制神轴的普及,为民间风筝的绘画提供了条件,色彩也深受其影响。人们不仅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绘画材料,还将民间绘画手段运用到龙头蜈蚣风筝中,使其具有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从绘制上,它吸取杨家埠木版年画大红大绿的特点,以群青和黄、白、大红等颜色构成了对比强烈的色调。在构图布局上,重大色块浓抹,产生了热烈明快的艺术气氛,这样绘画,远观近看皆宜,放飞于空中,形象更加逼真,具有特殊的空间赏视效果,因此,多少年来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近几年,随着国际风筝交流活动的开展,人们创造了相当一批具有时代感的现代风筝,某些传统风筝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色彩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但龙头蜈蚣风筝在绘画上却始终走着民间传统的道路,依然保持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人们通过这种风筝,仍然可以满足心理上的审美需求。

综上所述,龙头蜈蚣风筝从题材、造型,色彩等诸方面无不代表着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进一步加强对这一传统风筝的理论探讨,对于潍坊风筝继承传统、发展创新以及保持自己的艺术个性等,必将获得有益的启示。

[第五节传统风筝与吉祥寓意]

——求福、长寿、喜庆、吉祥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一、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他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等。周代《洪范》篇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二、长寿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传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源于佛教的“万”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三、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寓人美满婚姻、夫妇和谐的还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四、吉祥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像中的瑞禽仁兽。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后来以龟背纹代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传说龙是有着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