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一生中凡是杰出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总要引起激烈的争论。《加莱义民》被认为过于沉痛,《吻》被看成是表现“色情”的作品,《雨果》遭订主的拒绝。但所有争执中,最激烈的莫过于他为法国另一大文豪巴尔扎克所做的《巴尔扎克》纪念像。巴尔扎克1799年生于法国,他一生共写下90余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30部短篇小说、5个剧本。小说总称《人间喜剧》,原计划应有小说137部,但未完成。《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将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进行了深刻的一一揭露,他无情地鞭鞑了资本主义金钱统治下人性的扭曲,也对下层劳动人民给予了深刻的同情。《人间喜剧》成为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真实的社会历史画卷。
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主席古拉找到罗丹,约他为其协会的创始人巴尔扎克塑一个纪念像,罗丹为此激动不已。巴尔扎克去逝的时候罗丹还不到10岁,但他所描写的是罗丹所了解的世界,他就是在那个世界长大的。没有哪位作家比巴尔扎克对罗丹有更大的吸引力了。巴尔扎克比他所创造的所有人物都更有意思,更富于戏剧性。他过度肥胖,有一个向外腆着的大肚子,双腿又粗又短,难看的大脸盘上长着一副厚厚的嘴唇。他臃肿但敏感,极端复杂,很难雕塑。而且按照他的本来面目去塑造是件很危险的事,但这个有挑战性的雕像使罗丹兴奋得忽视了一切。
为了能真正体现这一代文豪的精神气质,罗丹秉承了他一贯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到巴尔扎克的出生地图尔考察了一个月。他先后设计了17个巴尔扎克像,都是裸体的,但他都不满意。18个月的交货期很快就到了,他还没完成。又过了六个月,古拉的协会主席的任期满了,但他仍未塑好,文学家协会要求罗丹归还1万法郎的预付款并赔偿损失。他的朋友们从中调停,让罗丹在一个月内交给文学家协会一个模型。罗丹非常坚决地说:“我将给他们一个雕塑得最好的《巴尔扎克》,而不是一个塑得最快的《巴尔扎克》,这就是我履行了合同。”他像往常一样,不抱幻想,也不草草了事。这就是罗丹的性格,一个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绝对负责的性格。
由于《加莱义民》的成功,文学家协会决定再给罗丹一年时间,但一年过去了,他依然没塑完《巴尔扎克》和《雨果》。每个像他都重塑了好几回,但没有一个让他满意。在他在文学家协会最好的朋友肖莱的说服下,他答应把《雨果》像交给1897年沙龙展出,但他断然拒绝了要他在沙龙展览之前把《巴尔扎克》塑好的要求。为了让步,他展出了一个穿了衣服的《雨果》像,他知道那是个失败,在《巴尔扎克》上面,他不能再让步了。
然而不久,他就接到了文学家协会的最后通牒,要他立即交出《巴尔扎克》,否则要罗丹退款。肖莱气愤地辞了职,与他一起退出的有六名会员。肖莱给《费加罗报》写了一封十分雄辩的信,阐明他退出文学家协会的理由,这封信与协会宣布要控告罗丹的消息排在一起,登在第一版。
突然之间,“巴尔扎克像事件”成了巴黎所有报纸的头条消息。古拉、马拉美、普鲁斯特、莫奈、卡里埃、布歇等人纷纷在报纸上向文学家协会提出了抗议。这些作家和艺术家深深知道,如果罗丹被迫去迎合文学家协会经院式的趣味,那他们全都会受到同样的威胁。
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文学家协会终于收回了控告,罗丹赢得了最后一年时间。在他为《巴尔扎克》进行斗争的时候,他的启蒙导师勒考克去逝了。勒考克多年来一直关注罗丹的成长和发展,并一直鼓励他进行自己风格的探索。在他87岁高龄的时候,还参加了罗丹与莫奈的作品展览,在罗丹作品遭到众多非议时,鼓励他继续同学院派进行斗争。虽然勒考克去逝时已达95岁高龄,罗丹仍然感到难以自慰。
但是,罗丹还是以旺盛的精力重新开始加工《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巴黎度过的,在帕西区雷努阿尔大街的一所破房子里,巴尔扎克白天和债主捉迷藏,晚上则在这里拼命地写作以偿还债务。罗丹找到这个地方,像巴尔扎克曾无数次做过的那样,在这些大街小巷来回地走着,以寻找灵感。他想像着巴尔扎克穿着他那件多明我会长袍,听见要债人在雷努阿尔大街房子的前门按响了门铃,便匆匆忙忙地从后门溜到了贝尔东大街。这时,罗丹不由会心地笑了,也许,《巴尔扎克》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件飘动着的长袍,从头一直拖到脚面。他把已塑好的《巴尔扎克》模型全部毁掉,让克劳岱尔到巴尔扎克出生的都兰省找到了一个具有巴尔扎克的身材、而且相貌也与这位作家相似的屠夫,并给他订做了一件多明我会长袍。
《巴尔扎克》最后的创作过程就像舞蹈一样。罗丹的双手敏捷而准确地舞动着,毫无形状的泥团很快变成了双脚、大腿,然后是渐渐上升的躯干,最后是那个大脑袋以及像狮子鬃毛一样的头发。接着,罗丹塑出了那件长袍,使它和人物浑然一体。这件长袍使巴尔扎克显得庄重而健美。
像终于塑完了,罗丹叫来他的学生和助手。他最得意的门生、罗丹之后的著名雕塑家布尔代勒没有说话,而只是盯着那两只手。
罗丹突然担心地问:“你不喜欢这双手?”
“不,我十分喜欢,”布尔代勒说,“头部是整个像的焦点,长袍创造了自身的协调,这双手十分有力,但是——”
“但是它过于有力了?”罗丹问。
“我想是这样的。”
罗丹绕着《巴尔扎克》转了整整一圈,突然他一下子把这双手砸掉了。在场的人都震了一下——这可是几个星期的辛劳啊!而且这双手是那么的出色。
“完成了。”罗丹说。
1898年的沙龙堪称“巴尔扎克沙龙”,展览会上还展出了贝纳尔、卡里埃和沙畹的一些很能引起人们激情的作品。但是,开馆不到十分钟,几千名观众就把《巴尔扎克》及《吻》围得水泄不通。但正如罗丹预感的那样,这次展览又成了一场灾难。谩骂声讥讽声不绝于耳,他们无法理解,写出《人间喜剧》的大文豪、法国人民的骄傲怎么会是那么一幅样子。他们看到了一个臃肿而且没有手的老头,这使他们失望、继而愤怒,甚至有人尖刻地讥讽《巴尔扎克》像是“一只装在麻袋里的癞蛤蟆”。共和国总统费利克斯·富尔也来了,他告诉罗丹《吻》塑得非常好,但一个字也没提更重要的《巴尔扎克》。在场的每个人都听见了,于是,《巴尔扎克》成了仇恨者肆无忌惮攻击的靶子。
报刊上又重复了对雨果纪念碑的嘲弄。甚至连小商贩们也因此买卖兴隆——他们出售了充满恶意的“玩具雪人”,上面贴着“巴尔扎克——罗丹塑”的标签。
文学家协会以十一票对四票拒绝接受《巴尔扎克》。巴黎市政厅决定不允许在市任何地方竖立这尊塑像。然而罗丹并非孤立无援,他的艺术界的朋友们联合起来为他辩护,并发表了宣言,其中包括最有名望的作家古拉、法朗士、画家莫奈、劳特雷克、音乐家德彪西等等,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也在声明上签了名。以诗人马拉美为首的支持罗丹的委员会,打算筹集3万法郎把这件巨制买下来,而且已筹到了一半款子。罗丹被深深地感动了。然而他不愿再卷进这种没完没了的争斗中了。他辞谢了艺术同仁们的好意,把《巴尔扎克》运回到他借了4万法郎购置的华侔垌别墅里,打算自己将它保存下来。
就在这一年,迦密儿终于不堪忍受她情人的地位,在多次冲突后,离开了罗丹。罗丹感到一种巨大的悲哀和疲惫。
罗丹关闭了他和克劳岱尔在一起工作的工作室,回到了侔峒乡下。露丝正在以顽强的耐心等着罗丹。她拼命地干活,以使自己不去想罗丹的情人,以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平静。
罗丹问:“有什么吃的吗?”
“有,鱼、炖肉、大白菜,都是你喜欢的。”
这就是罗丹为什么不能舍弃露丝的原因。她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纯朴、勤劳的本性,而且始终温和地保持着等待的耐心。这是一种迷人的力量。
当她看见运回来的《巴尔扎克》像时,她安慰罗丹:“《巴尔扎克》要在这里伴你一生。但他总有一天会到巴黎去的。”
“你怎么能肯定他会到巴黎去呢?”
“你还记得你的作品要两个苏都没人买的时候吗?”
罗丹激动了。即使露丝不像克劳岱尔那样理解他的艺术,但她永远相信罗丹。“要丢掉这样的财富,我就是个傻瓜。”罗丹想。
1899年,巴黎正准备以规模空前的展览会——1900年国际博览会来迎接20世纪的到来。罗丹决定用他所有的作品给他的敌人们以回答。但负责举办展览会的部门拒绝给他安排地方,说他的雕塑不符合他们的主题——进步。最后在一些有影响的支持者及曾帮助过他的银行家的支持下,他获准建立自己的展览厅。
展览厅离国际博览会的展厅很近,他那简陋的雕塑殿堂同富丽堂皇的博览会展厅及附近的科学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票价是一个法郎,够低的了,然而他还是不知道是否会有人来参观。因为美术学院、美术院和法兰西学院的敌视态度可能会给公众以极大的影响。果然,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直到教育部长参观了他的展览,并宣布那座尚未完成的《地狱之门》是个爱国主义作品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成千上万的观众都来看罗丹的展览。他雕塑的克劳岱尔、雨果、波德莱尔、达鲁和法尔居埃等人的头像十分引人注目,因为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和这些人物有关的流言蜚语。大家都知道罗丹和达鲁现在是对立派,而文学家协会把《巴尔扎克》的塑像交给了让·法尔居埃。但罗丹和法尔居埃仍然是好朋友,正当法尔居埃雕塑《巴尔扎克》时,罗丹为他塑了这个头像。而且当法尔居埃的《巴尔扎克》揭幕时,他也照样出席了。艺术家们的伟大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仍然有人恶毒辱骂罗丹,但对法国之外的世界来说,他已成了第三共和国的一大光荣。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参观了展览厅,威尔士亲王在这里整整度过了一个下午,法国的新总统卢贝也来了。巴黎确实是无法预言的。去年还被舆论攻击的人,今年却受到了巨大的赞扬。各国的博物馆都争抢着购买他的雕像,这使罗丹的作品成了国家的骄傲。私人收藏家向他提出了多得难以接受的定货项目。当他企图通过提高价格来阻挡那些他不愿接受的项目时,他的作品反倒更加叫人垂涎欲滴了。他要价越高,收藏家买的就越多,得到一件罗丹的作品成了时髦的事情。到展览会结束时,他已卖出去了价值超过20万法郎的作品。并再次获得一枚荣誉大勋章。
历史是检验一切的标准。正如罗丹自己所说的那样:“《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创作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是美学原理的集中体现。”当年屡遭诽谤的《巴尔扎克》,终于以其深入地体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而取得了永恒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