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漆作一处倾心
45040900000023

第23章 漆器艺人黄时中

假如时光能倒流到1959年新中国的第10个国庆节,你将再次目睹那精彩的一幕——中外宾客欢聚人民大会堂,周总理信步走到两只2米多高的古铜色狮子面前,双手托起了其中的一只,在场的外国友人无不惊叹。其实,这对狮子是脱胎漆器,质地轻巧,产自福州,以福州西湖开化寺门口的一对石狮为模型进行脱制而成,每只重量不足30斤。它貌似千钧难举,实乃一指可移。

福州脱胎漆器凝聚着几代漆器艺人的智慧。早在1898年,沈绍安后人沈正镐选送的“莲花盘茶叶箱”脱胎漆器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就获金牌,这是福州漆器第一次在国外展出获奖。脱胎漆器被称为“珍贵的黑宝石”,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一起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福州历来有“漆都”的美称,解放后漆器在全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1956年成立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一批老艺人如漆器大师沈幼兰、沈忠英、李兰卿,漆画大师高秀泉等人以研究员身份加入漆器研究工作。1957年,14岁的黄时中拜高秀泉为师,学习漆画。成为高秀泉的“关门”徒弟。

黄时中自幼喜欢作画,经常跟着美术老师写生,他记忆力非常好,见过的画能照原样临摹。高秀泉传授他白描画、彩漆画等,花鸟、人物、山水无所不及。1964年,黄时中的朱色描金山水画获轻工部优秀奖,才艺崭露头角。

1976年黄时中被选送到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漆画,学习期间还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大型壁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制作工程。毕业后,张汀院长让他留校,他却去办理户口手续,返回福州,他说要对得起送他去学习的领导。由于他博采众长,在造型艺术创作风格上,既有学院派那种细腻的特点,又有民间那种粗放简练的韵味,他把绘画、造型、漆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他的作品变涂花瓶色彩艳而不俗,抽象的渐变处理,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圆盘上用写意手法画的小狗,憨厚可爱;方盒上装饰的兰花采用蛋壳镶嵌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朴实、高雅。

黄时中创作的脱胎漆器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而且那触觉的感受更是美妙无比。一件光亮如镜的脱胎漆器,要经过泥塑、裱布、底涂、中涂、面涂、打磨、上漆、再打磨、修整、再一次打磨、推光等十几道工序。有些作品表面还贴上金银薄片,或嵌上螺钿,或用针刻上装饰纹样,或直接用颜料绘上花卉、人物、图案等,方可制作出古朴大方的工艺品。如果是漆类木坯上裱夏布成型或以夏布直接成型(所谓夏布,是将“龙舌兰”放在水里浸泡,经梳理后,留下纤维织成的布),待它稳定,须过两个夏、冬。所以一件漆器作品历时两年才能完成。由于反复的打磨、上漆、素坯质地稳定。脱胎漆器的触觉极好,当你抚摸它的时候,那柔嫩的感觉使你越摸越舍不得使劲,生怕它碎了;越摸越温润,令人爱不释手。

目前脱胎漆器行业有一类走大众化的路子,产品价廉物美;另一类追求艺术化、个性化的漆艺,每件作品大都为孤品,供人欣赏、收藏。黄时中的朋友说:要收藏老黄的作品并不难,买一瓶好酒,陪他喝两盅,值十万元的作品,他两万元都能出手。为什么?爽!因为有人欣赏他。

除了漆器,花鸟市场是黄时中常去的地方,他偏爱兰花,爱它的朴实。他每次都认真挑选兰花品种,仔细研究栽培,铲土、施肥、浇水,与它们朝夕相处。他觉得兰花通人性,花开花谢,这也许是偶合,但他总是精心呵护着这些花神。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成立,他是理事候选人,让他去北京开会,他没去。他说他对这些名誉不感兴趣。

如今的他,早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但他仍然保留那份对漆艺的执著追求和热烈激越的创作冲动。

他从漆艺中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