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瓦格纳生平与作品鉴赏
45039200000001

第1章 走近瓦格纳

理查德·瓦格纳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达到高潮和衰落时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是继贝多芬、威柏以后,德国歌剧舞台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物。瓦格纳的一生十分曲折,时而颠沛流离,时而飞黄腾达,如同他创作的歌剧那样充满了戏剧性。瓦格纳的创作思想十分矛盾,既有勇敢创新、批评社会的一面;又有悲观厌世,皈依宗教的一面。在欧洲音乐史上,瓦格纳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总不愧为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的一位杰出的革新者。

瓦格纳生于莱比锡一个小官吏之家。生下才6个月,他父亲便患病死去。他的继父是一个演员兼剧作家,从小培养小瓦格纳对戏剧的兴趣,使他后来创作歌剧时能够得心应手地一个人兼写剧词和音乐。

瓦格纳的艺术才赋从童年开始便已显露:8岁时他已经学会在钢琴上弹奏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的片断;14岁尝试写作悲剧;15岁时,当地在莱比锡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的交响乐作品,感受极为深刻,立下了毕生为音乐而献身的决心。

他18岁(1831年)人莱比锡大学,随魏恩里希学习作曲理论,并写出包括《C大调交响曲》在内的一系列作品。1833年起他先后在维尔茨堡、马格德堡、柯尼斯堡和里加等地歌剧院担任合唱与乐队指挥。以后他去了巴黎,原想干一番事业,但结果落得生活窘迫,十分清苦。

1842年他的歌剧《利恩齐》(1840)演出成功,才使他当上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指挥。但以后几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1841)、《唐豪塞》(1845)等演出相继失败,又使他陷于困境。1849年因参加五月暴动失败,瓦格纳逃至苏黎世避难,过着流亡的生活。他受叔本华悲剧哲学影响较大。自1854年起,瓦格纳酝酿创作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并完成了歌剧《特里斯但与伊索尔德》。1860年,瓦格纳获大赦返国,结束了长达12年的流亡生活。1864年他应巴伐利亚国王路特维希之邀,去慕尼黑演出《特里斯但与伊索尔德》。1876年于拜鲁伊特筹建歌剧院演出自己的乐剧。1877年,他开始创作《帕西法尼》,因病拖延至1882年才完成。1883年2月13日,他因心脏病逝世于威尼斯。瓦格纳一生共写了《罗恩格林》、《名歌手》等11部歌剧,9首序曲,1部交响曲,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并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

瓦格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他不但是作曲家、指挥家,而且还是剧作家、哲学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所以,瓦格纳不但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欧洲文学史和哲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