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45039100000009

第9章 古代书法家

本讲概要

★古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阴。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至今,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平安帖

二、王献之

忽动帖

王大令,即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三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

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洛神赋》,传至宋代只存13行,有玉版刻本,世称《玉版十三行》。另外,《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作品,也都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三、张旭

张旭,字伯高,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详,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称为“三绝”(《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事见《新唐书》卷二○二附《李白传》后)。

他的书法得之于“ 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不可端倪。”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古诗四帖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

四、欧阳询

化度寺碑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帖。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五、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争座位帖

六、怀素

自叙帖

怀素,725年生,785年逝世,字藏真,俗姓钱,长沙僧人。徙家居京兆,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他写的《自叙帖》,是一篇叙述他学书的经过和书法成就的文章。他尤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味,被誉为“草书天才”。他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他学书极其勤奋,古来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研习书法的故事。如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又尝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供挥洒书写,并将住所取名为“绿天庵”。这些都传为怀素自学苦练书法的佳话。他的狂草继承张旭,而有所发展,称为“以狂继颠”,与张旭齐名又世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帖》、《小草千字文》。刻本有《圣母帖》、《律公帖》等。《自叙帖》墨迹本,纸本,草书,纵28.3厘米,横755厘米,126行,698字。唐大历十二年(777)书,《自叙帖》真迹传世有数本,据宋米芾考记,当时《自叙帖》传世有三:一在武功苏子美家,一在蜀中石阳休家,一在冯当世家。其中蜀中石氏家藏本,唐宋以来久在秘府,明季归槜李项子京,入清为大学士阿桂所得,先后摹刻于兰州公署和保定莲池书院。其中完整不缺者原藏北京故宫,现藏台湾。此帖近700字,是他40岁所书。主要记叙他学习书法的经历。就狂草而言,优美无出其右,可称是他的代表作。此帖书法秀健,结构飘逸,深得王献之意趣,不愧名作。此帖历代史家题识甚多,鉴藏者印章累累。从中可见此帖墨迹的递藏和流传有绪。此帖前6行为苏舜钦补书。见著录于《东观余论》、《墨缘汇观》等,文征明曾摹刻。

七、苏轼

寒食帖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于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苏轼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苏轼画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等。苏轼在学术上的著作有《易传》、《书传》等。

你至少可以知道

?古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

第二讲现代书法家

本讲概要

★现代书法家及其作品

一、沈恩泽

沈恩泽,1927年出生。著名书法家、图书馆学专家、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高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作品发表于各美术书法展,为国内美术馆、图书馆等收藏。有《绝句三百首字帖》等行世。

二、沈杰

沈杰,男,1961年6月生。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脚残疾,但他自强不息,酷爱书法,每日勤学不辍,曾先后得到著名书法家赵冷月、张森、王冬龄等师指教,书艺大进。他的作品较多注重的是其每幅字的自身独特的艺术品性,或通达,或涵古,或凝练,或厚重,均根据作品的独特内涵来决定。

沈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奉贤区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奉贤希望艺术学校校长。

沈杰对书法问题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自己独特的价值尺度,对一般青年书家更注重风格及趣味的细微差别的辨析,因为他相信中国书法是通过书家的不断积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故而所谓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类的争论在他那里显得并不重要,他把自己思考的角度定位在如何更好地体现其私人化的色彩,长期的内功训练,保证其作品线条质感的高品位,他在墨色的对比处理,结字的丰富性和多变性以及通篇章法的气势的通贯性上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三、葛昌永

葛昌永,笔名长吟,字罡夫,1957年生,汉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四、李越

李越:五木子、别署町园、三越斋。1963年生,河北省沧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印社社员,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书法家,中国十大杰出书法家。

五、李为

李为,号砚田,1941年12月生。自幼习书,饮誉乡里,从军近40年,一直耕耘不辍。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解放军某总部书画家协会顾问、国家某部“金剑文化工程”专项评委、远东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名誉主席。

六、苗培红

苗培红,又名培轩,号子牛,山东邹平人,1949年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耕砚不辍,潜心研习。多年来受益于在京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李铎、张荣庆老师的指导。其书法楷书主攻欧、褚、行书宗师“二王”。作品典雅、清秀、刚柔相济,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其作品在全军四次入展获奖,并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首届当代书法精品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展、全国第六、七届书法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展、获全国第二届楹联展银奖、九九炎帝杯国际书画大赛金奖。

七、启功

启功,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生于1912年7月26日。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66岁时,自撰《墓志铭》,其诙谐幽默,充满字里行间:“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2005年6月30日,启功先生因脑血管,心血管等多种疾病并发不幸逝世。

你至少可以知道

现代书法家的成就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