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国时代中山国国王墓。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区,北有东、西灵山,南隔滹沱河与县城相望。中山国是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白狄的诸侯国家,自建国至灭亡,历时400多年。
陵墓建筑在三汲区东部的战国古城址内,发现并发掘了3~6号四座大、中型墓。墓成东西向排列,附近都有陪葬坑。另距城址西墙两公里处,并列着1、2号两座大墓,墓上及附近有建筑遗址、陪葬墓、坑等。发掘后证实1号、6号墓均为中山国王墓。1号墓最大,为中山国王之墓,埋葬时间约在公元前310年左右。墓上封土呈方形,由下而上为三层台阶。第1层内侧有卵石筑成的散水,第二层有回廊建筑遗址。墓南北向,两侧有陪葬墓六座,前有二座车马坑和杂殉坑、葬船坑等。墓主室平面呈中字形,南北长约110米,宽约29米。室壁成四级阶梯,表面用白粉涂饰。椁室在室内中部,平面方形,南北长14.9米,东西宽13.5米。
1号墓椁室内出土兆域图铜板,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兆域图是一幅葬域建筑平面图,图中注明建筑各部分尺度以及王后和夫人的棺椁的制度等。它是中国现知最早的建筑设计图,根据此图并结合遗址,可以推测出王墓建筑的原状非常雄伟。
陵墓雕塑陵墓随葬器物很多,但多属雕塑作品,主要是生活用具和礼器等。青铜作品出土于1号墓,有鸟柱盆、错金银龙凤座方案、虎座15连盏灯、错银双翼神兽、错金银虎噬鹿器座、错金银犀形器座、错金银牛形器座、错金银神兽等,出土于6号墓的,有银首人形灯、鸟柱盆、错银镶金镶绿松石牺尊等。其中,各种动物形器物,造型都很生动。
最成功的作品是错金银虎噬鹿器座,高21.5厘米。作者选择了虎已将鹿攫住、鹿犹在挣扎的瞬间,虎腹弯曲贴地,尾平甩起,四肢有力地撑持着,预示即将转身腾跃,从姿态的转变中表现了力度和运动感。虎座15连盏灯高84.5厘米,立柱上有15盏灯歧出,有如灯树。底盘由三只一首双身的虎承托着,盘镂空刻蟠龙,盘上立有两个裸上身的人正与灯树上的六只猴子戏逗,树中间栖大鸟,再上,有长龙向顶部攀援。全器由人、猴与灯柱的比例和各种动物的动作与相互关系,造成向上、向四周扩展的空间感觉。银首人形灯通高66.4厘米,人高25.5厘米,是以多种材料制作的:人的头部银制,眼珠以黑宝石镶嵌,铜制的衣服以红、黑色漆填卷云纹饰;两手握双螭,其左由两螭相衔接,连着上下两个灯盏,右边螭首咬住一根饰有错银蟠螭纹的灯柱,柱顶为第三个灯盏,灯柱上有蟠螭逐猴。人的形象较呆滞,但构思甚巧,制作精工。错金银龙凤方案高37.4厘米,长48厘米。以底座上的四鹿承托,器的主体部分为纠缠交叉在一起的四龙四凤结构而成,局部变化多端而整体关系明确简洁,显示了战国金属工艺作品的构思精密和制作严谨。
玉、石器多发现于1号墓和3号中型墓。重要的有三件小玉人,其中两件为头梳牛角形双髻的妇女,一为儿童;由虎、蟠虺和兽面等纹饰组成的浮雕线刻石板;玉珮饰中的三龙蟠环透雕珮及龙、虎形珮,具有玲珑剔透之美。
陶器中的动物造型有鸟柱陶盆、鸭尊等,多为黑陶,磨光压划几何纹。鸭尊器腹圆形,以鸭头为流,鸭尾为扳金,下有鸭爪形双足,有的器盖以鸟为钮,造型不求逼真而饶有情趣。此外,还有木雕兽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