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舒伯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45031700000017

第17章 降E大调《弥撒》

弗朗兹·舒伯特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部传统罗马天主教会弥撒曲。前四首创作于1815年至1816年间,都显得相对简单而浅显。1819年,舒伯特创作了一部降A大调弥撒,这部作品在音乐形式和格调上都做了雄心勃勃的拓展尝试,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令人瞩目的高度。

舒伯特的最后一部弥撒——降E大调弥撒D950创作于1828年的夏天,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这部弥撒在他去世后的1829年10月4日首演于维也纳教区圣三位一体教堂(Viennese Parish Church of the Holy Trinity),指挥是舒伯特的胞弟费迪南德。这部弥撒的演出需要五位独唱者和一个合唱团,乐队编制是一对双簧管、一对单簧管、一对大管。一对圆号。一对小号以及三支长号、三只定音鼓以及通常的弦乐队。

这部降E大调弥撒在舒伯特前五首弥撒的创作风格基础上又迈进一大步——这是一部“合唱”弥撒曲。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擅长为独唱者作曲,但是在这部弥撒曲中,舒伯特却大幅度削减独唱的比例。全曲充满着合唱的海潮,而独唱只出现了三次,只能被称为“三个独唱插段”。舒伯特在这部弥撒曲中同时加大了管弦乐队的分量,特别是三支长号会时不时地风光十足的表演一下。乐队的编制也独具匠心,舒伯特竟然把乐队中的常青树——长笛给请了出去,以加强木管组中低音区的深沉意味,并使得铜管组能被更显著地凸现出来。

是什么促使舒伯特创作了他最后的一部弥撒?音乐学者们常常为此困惑不已。研究表明:可能是舒伯特接受了一个教会音乐演出团体的委约,这个团体原本打算在1828年10月演出这部弥撒,但是事实上这个原定的演出被推迟了,直到第二年的10月才首演,这时舒伯特去世已将近一年。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舒伯特的这部弥撒曲是为维也纳教区圣三位一体教堂(Viennese Parish Church of the Holy Trinity)而作的。这座位于维也纳Alsergrund郊区的教堂对于舒伯特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伟大的贝多芬在1827年去世后曾停柩于此,在这个葬礼上,舒伯特是持火炬者。也许舒伯特写这部弥撒曲是为了缅怀贝多芬,但没有想到这部作品竟然最后成了舒伯特本人的天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