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它们之间有了不同,才使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开来,也使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和吸收;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有利于人们把握艺术特征,也有利于陶瓷艺术家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以创造出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艺术形象。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更何况,那种泥土味,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更何况,那种泥土味,那种手感痕迹,那种不事雕琢的简练、朴拙手法,正是现代陶艺的语汇。现代陶艺家可以从中获得十分有益的启示!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在赞叹艺术技巧高超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美感的冲击力。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一百零八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凡读过《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的人都知道,书中的一百零八将,家庭、职业、性格、素养各不相同,生活经历也有很大差别,被“逼上梁山”的背景与经历有别。小说中对此有具体的、生动的描写。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格突出,确实做到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这个评价是十分确切的。
要在瓷雕艺术中表现这些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人物,确实不是轻易之举。熊钢如先生曾言:“从文学概念到瓷雕的具体形象塑造,其中有一段艰难的再创作过程,要求创作者以瓷雕的语言,完美地表达出小说对人物的描述,让人们想像中的艺术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使人们达到融洽和交流。”
这组群雕的创作成功,依赖于雄厚的技艺优势,依靠集体的力量,采用分别构图、小组定稿、分人塑造、小组修整的办法,进行集体大协作。在制作方法方面,以景德镇传统圆雕技法为主,综合运用圆雕、捏雕、镂雕、堆雕技法,并采用景德镇传统的方法进行,使该组群雕有着浓厚的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地域特色。群雕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造型各异,性格独具,活脱脱是小说《水浒传》的再现,有着何等的气势!
熊钢如、丁平两先生在《生动再现〈水浒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瓷雕》一文中评述道:“一百零八座雕像,有的以神态跃然取胜,有的以构图奇特见长,有的情趣横生,有的生性披露。首把交椅的呼保义宋江:丹凤眼,卧蚕眉,阔额圆腮,唇方口正,手执令旗端坐于龙椅之中。塑造得稳实庄重,威仪昭然。其‘养济万人之能量’,被表现得恰到好处。二号人物卢俊义则‘八字分眉,目炯双瞳’,执令旗,按长剑,伟躯岸立,一表标格出尘的气质。作品还将‘胸伏战将,腹陷雄兵’,动似指掌,足智多谋的吴用,塑成面白须秀,眉清目俊,儒服闲步,轻摇翎扇,悠然沉思的神态,给人们以诸葛亮再世之感。那公孙胜则是道服鹤氅,仰面披发,闭眼努嘴,古剑直指长天,如痴如呆,半神半仙的形态。呼风唤雨、吞云吐雾、欲天地更像的情景,刻画得难以名状。尤其是那座虎背堆银铠、熊腰锁金甲、手拖一条铜钉密布狼牙棒、怒目圆睁、须环喊口的霹雳火秦明,将其急躁、声如惊雷的性格披露得入木三分。这组塑像,犹如一幅翻云泼墨图,表现得何等的气势,神韵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