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花
45027800000027

第27章 杜鹃花

杜鹃花因传说由杜鹃鸟啼血染红,又因杜鹃鸣唱之时杜鹃花盛开,而得名。杜鹃生长在山地,花多红色,花朵、花蒂形如石榴,风吹踯躅,如彩霞遍山,故又名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映山红、山鹃。杜鹃花科,常绿灌木。株高2米左右,主干直立,褐色。夏间开花,春杜鹃先开花后舒叶,夏杜鹃则先长叶后开花,花期3—6月。通常2—5朵聚生枝头,花冠漏斗形,花径3厘米—7厘米,有红、紫、黄、白等色,有单瓣、双瓣、复瓣之分。果为蒴果,种子细小。

杜鹃花属约有900种,亚洲约产850种,其中我国约有530种。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尤以云南、西藏和四川种类最多,为杜鹃花属的世界分布中心。

杜鹃花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黏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停滞。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以后随温度上升,花芽逐渐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开花,高海拔地区则晚至7—8月开花,北方在温室栽培,1—2月即可开花。杜鹃花耐修剪,隐芽受刺激后极易萌发,可借此控制树形,复壮树体。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一般立秋前后萌发的新梢,尚能木质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冻害,为常绿或落叶灌木。杜鹃花可用扦插、嫁接、压条和播种法繁殖,而以扦插和嫁接法应用较为普遍,并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播种法主要用于杂交育种,选育优良单株。

杜鹃花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如用曲枝、攀扎、剪裁、提根等手法,进行直干、双干、多干、丛林、连根、悬崖、提根、石附等艺术造型,可制作成为形态、枝叶、花朵兼美的树桩盆景。除盆栽观赏外,毛鹃、东鹃、夏鹃都可用于庭院装饰,小至天井、墙角,点缀一株数株,大至林缘山坡、溪边路侧、草坪石畔,成丛成片栽种,均可组成优美景观,也可用杜鹃组成花篱绿障和铺地植物,春日繁花似锦,夏日茂密青翠,秋冬又有色叶,四季可赏。

此外,杜鹃花还有食用、药用等价值。映山红的花味酸无毒,可生食;大白杜鹃、粗柄杜鹃的花至今是滇中人民的优美蔬菜;用羊踯躅的枝、叶、花浸泡沤制,可作杀虫农药;兴安杜鹃等可制药。有些种类的树皮、树叶含丰富的鞣质,可提取栲胶;杜鹃花的木材、根兜,质地细腻、坚韧,可制碗、筷、盆、钵、烟斗、根雕等日用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