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公园
45027300000031

第31章 戈朗巴国家公园

戈朗巴国家公园占地492000公顷,周围环绕着3个面积广阔的猎区。该公园是据刚果1938年3月17日令正式命名的。1980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戈朗巴国家公园坐落在尼罗河和扎伊尔河的分水岭上,海拔高度在710米-1061米之间。一片辽阔起伏的高原、一块点缀着岛山(通常是花岗岩构成的)的远古准平原地区和巨大的低压沼泽地构成了戈朗巴国家公园的地形外貌。该公园属热带气候,3月-11月是半潮湿的雨季,接着便是漫长的干燥期,这时气温一般在36°C-39°C的范围内,干燥高温的东北风时常“统治”着这里。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1260毫米。

戈朗巴国家公园有三种植被分布:(1)长廊林、丛林和沼泽地;(2)水生和半水生基群丛;(3)各种稀树大草原。长廊林、树木繁茂的稀树大草原及公园北部和西部的纸草(莎草属)沼泽地到了公园中央地带就“让位”给了更开阔的矮树丛稀树大草原,而后者又渐渐演变成高草地。草地上纵横交错着细小河流,河边是长着纸草的沼泽地。稀树大草原的林地上一般生长着风车子属植物、榄仁树以及惹人注目的紫荆花、阿拉伯树胶、合欢树和刺桐。据报道,戈朗巴国家公园里估计有1000种维管植物,其中5%为该地所特有。这些植物用途广泛,有的可以入药,有的是名贵的观赏植物,有的可以编绳子、席垫和篮子,有的是上等的建筑材料,还有的可以当柴火。在这个世界上,仍具有繁殖能力的四方嘴白犀或许就仅存在戈朗巴国家公园里了。1960年公园里的白犀数量大约为1000头,但因为防不胜防的偷猎,白犀逐年递减,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的报告称1996年公园里只剩下了30头白犀。非洲象是森林和稀树大草原渐变群的典型过渡动物代表,但它的数量也由70年代末的20000头锐减到1984年的8000头,直到1994年数量才有所回升。其他哺乳动物主要有长颈鹿、非洲水牛、雄赤鹿、非洲大羚羊、狒狒、疣猴、长尾猴和其他5种猴类、金猫、豹、狮子、疣猪(一种非洲野猪)、大河猪、弯角羚及其他6种羚羊属动物;除此之外,公园里还有2种水獭和5种猫鼬。

进入戈朗巴国家公园,横跨河流两岸的小桥、日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不断完善的膳宿设施以及生动详尽的公园说明材料,无不在人心中留下长久美好的记忆。该公园最新开发的“骑象旅行”服务更是别出心裁,独具魅力。

两种极具商业价值的珍贵动物——白犀和大象——的数量在公园历史上曾有两次大规模的缩减:第一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内政治骚乱时期,犀牛的数量由1000-1300头锐减到100来头,大象也难逃厄运;第二次是在70年代末期,非洲大地上掀起了偷猎象牙和犀牛角的狂潮,由于戈朗巴国家公园处在三国交界地区,不仅“山高皇帝远”,而且动荡的政治局势使得武器来源难以控制,所以这里首当其冲地成为这次狂潮的受害者。近十多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督及帮助下,这些情况稍有改观,犀牛和大象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1996年之后,邻国苏丹的局势动荡不安,由其境内流入戈朗巴国家公园里的难民估计有80000人,他们主要以猎杀水牛为生,同时也偷猎大象倒卖象牙。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均不容乐观,这一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越来越少,一些公园设施也年久失修,打击苏丹难民偷猎的交通工具、燃料和配给严重匮乏——美丽神秘的戈朗巴国家公园正在呼唤人们的良知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