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河
45026300000024

第24章 塞内加尔河

塞内加尔河是西非一条较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贾隆高原,流经几内亚、马里、塞内加尔以及毛里塔尼亚等国家,注入大西洋。塞内加尔河上游河段称巴芬河,在马里的巴富拉贝接纳右岸支流巴科依河后始称塞内加尔河。在卡斯和巴克尔两地之间,河流进入塞内加尔,汇合了来自左岸的法莱梅河,法莱梅河也起源于几内亚,是最后一条常年有水的支流。由此向下,塞内加尔河是塞内加尔与毛里塔尼亚的界河,蜿蜒向西,在圣路易注入大西洋。从巴芬河源头算起,河流全长1430千米,形成一个大弯曲,围绕塞内加尔的富塔和费尔洛的干旱平原。流域面积44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760立方米/秒。

塞内加尔河虽然长度不大,但自上而下却流经不同的气候区,各地降雨量相差很大,从而影响各河段径流的多寡及其季节变化的差异。上游雨量充沛,属多水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2000毫米;下游干旱少雨,属少水区。河流水量主要来自上游河段,洪水期出现的时期自上而下逐渐推迟。卡伊的洪峰出现在6月中旬,下游塞内加尔的波多尔的洪峰则推迟至9月中旬,各地水量的季节变化都很大。河口百年一遇洪水流量达500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达9340立方米/秒,而枯水期流量不到10立方米/秒。

塞内加尔河上游流经多雨的高原地区,在马里的卡伊以上河段多急流和瀑布,其中较大的瀑布有圭纳瀑布和费卢瀑布等。卡伊以下河段蜿蜒于地势低平的草原地带,两岸支流稀少,没有瀑布和急流,河床比降平缓,河道曲流发育。在河口处,由于大西洋沿岸漂流和贸易风的影响,形成一个狭窄的大沙洲,横卧河口,并逐渐向南发展,成为航运障碍。由于沙洲面积逐渐扩大,已很难从海上直接到达该沙洲上游约25千米的圣路易城。1972年,塞内加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开发塞内加尔河的组织——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负责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和工程实施。塞内加尔河流域规划的方针,是以灌溉为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全流域的水土资源。初步规划方案是以两座水利枢纽为核心:一是塞内加尔境内的迪阿马坝,一是马里境内的马南塔里坝。工程的目的是调节塞内加尔河的流量,冲洗三角洲地区土壤的盐分,改善塞内加尔河航运和发电。这两项工程已经实施。准备实施的工程为在圣路易卡伊修建港口,并在这两座城市之间修建9处中间停靠港。迪阿马坝,位于圣路易市以北200千米的塞内加尔河上,坝高18米,坝顶长673米,设有13米×175米的通航船闸。主要任务是在枯水期防止海潮上溯、存蓄淡水。过去,海水可上溯到河口以上200千米,影响农业用水和沿岸居民用水。存蓄淡水可全年为塞内加尔境内约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提供灌溉用水。工程于1981年10月开工,1986年建成。马南塔里坝位于卡伊市附近塞内加尔河支流巴芬河上,1982年6月开工建设,1988年建成。坝高66米,坝顶长1500米,中段为混凝土坝,长470米,两侧为堆石坝,顶长分别为670米和360米。电站装机20万千瓦,水库长80千米,面积450平方千米,库容112.7亿立方米,水库用途为灌溉、发电、航运和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