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河
45026300000002

第2章 恒河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南麓,向东南流,进入恒河平原后,自西向东,最后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干流全长2527千米(从河源至孟加拉湾),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千米,河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50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96亿吨。

在戈阿隆多,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汇口以下105千米的河段称博多河,在坚德布尔与来自左岸的梅克纳河汇合,汇合后的河段也称梅克纳河,然后通过3个汊口注入孟加拉湾。从戈阿隆多至孟加拉湾长约250千米。

三河总流域面积约175万平方千米,其中恒河105万平方千米,布拉马普特拉河为62.2万平方千米,梅克纳河约8万平方千米。恒河105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中,印度占81.44万平方千米、中国5.2万平方千米、尼泊尔14.7万平方千米、孟加拉国3.8万平方千米,总的年径流量约13100亿立方米,其中恒河约5500亿立方米(系法拉卡闸以上的径流量,计入了上游灌溉耗水量),布拉马普特拉河6180亿立方米,梅克纳河1418亿立方米。

恒河的源流是5条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南麓的河流,即帕吉勒提河、阿勒格嫩达河、曼代基罗河、陶利根加河和宾德河,前两条源流最长。阿勒格嫩达河发源于南达德维山以北约48千米;帕吉勒提河发源于根戈德里冰川的冰穴。现把根戈德里以南约20千米的高穆克作为恒河之源。阿勒格嫩达河与帕吉勒提河在代沃布勒亚格汇合以后始称恒河。恒河在恒河平原上接纳南、北岸许多支流在戈阿隆多附近,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汇口以上240千米河段称贾木纳河。恒河与贾木纳河(即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经105千米又与左岸梅克纳河汇合,然后注入孟加拉湾。

三河汇流区的河口三角洲总面积约8万多平方千米,宽约300千米,从三角洲顶点至海岸约500千米。河流在三角洲上大幅度变迁,1785年布拉马普特拉河曾是从迈门辛城旁流过,现在向西移动了60多千米。15世纪时,恒河主河道在加尔各答市附近入海,后主流逐渐东移,与布拉马普特拉汇合成一条入海水道。因此三角洲上汊河、湖泊、沙洲遍布,水系紊乱,最大的汊河是巴吉拉什—胡格利河,它是被泥沙淤塞的古河道,枯季断流,只在汛期成为恒河的分洪道。

恒河北岸(左岸)主要支流有:拉姆根加河、卡格拉河、古姆蒂河、根德格河、布里根德格河、戈西河、默哈嫩达河。这些河流均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在尼泊尔和中国境内。卡格拉河在尼泊尔称格尔纳利河,河流向东南流,全长1080千米,流域面积12.75万平方千米。

朱木拿(又称亚穆纳)河是恒河右岸的最大支流,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先接纳发源于流域西部印度河与恒河分水岭的支流,然后接纳发源于流域西南部的马尔瓦高原的昌巴尔河、贝德瓦河、根河,在安拉阿巴德加入恒河,属南岸支流。宋河也是南岸的一条支流,源自中央邦,在达纳布尔附近汇入恒河。

恒河各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076亿立方米,恒河干流仅为425.5亿立方米。

恒河干流坡降很小,河面宽阔,所以流速缓慢。从德里至孟加拉湾沿程长约1600千米,落差仅210米。从安拉阿巴德至瓦拉纳西(贝拿勒斯)的河段为1/10500;从法拉卡至拉杰沙希的105千米河段,比降为1/18700;从拉杰沙希至哈丁桥的75千米河段比降为1/22200;从哈丁桥至戈阿隆多112千米河段比降为1/28000。恒河的流域面积计算至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戈阿隆多)约为102万平方千米。

恒河流域的径流,部分来自7—10月季风带来的降雨,部分来自4—6月热季喜马拉雅山的融雪。流域的降雨伴随西南季风而来,但也与7—10月孟加拉湾的旋风有关。11—1月降雨很少。降雨量的变化:从流域西端的750厘米到东端的2250厘米。在北方邦上恒河平原平均约750厘米—1000厘米;在比哈尔邦恒河中游平原为1000厘米—1500厘米;在三角洲地区达到1500厘米—2500厘米。三角洲地区3—5月和9—10月,往往遭受强旋风暴雨的袭击。

恒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73200立方米/秒,恒河流域的洪水问题主要在北岸地区,多半由于支流漫堤和河流改道造成。戈西河是北岸一条大支流,河道宽度为6千米—16千米,有许多支流汇入,年最大流量为57002—6000立方米/秒,出现在7月中至9月底。由于地壳运动,河床逐渐变陡,引起了河岸和河底的冲刷,形成了高含沙水流。在过去200年间,河流摆动了112千米,河流的摆动和泥沙淤积使比哈尔邦有约7680平方千米土地成为不毛之地,造成大量城镇、村庄迁移。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流很慢,如一潭死水,每逢雨季,河水泛滥,一片汪洋。尤其发生强旋风暴雨时,常常带来人、家畜死亡和房屋、财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