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校
45026000000009

第9章 维也纳大学(2)

1982—1983年维也纳大学有1538人获得博士,其中16人参加联邦总统主持的庆典,接受总统授予的荣誉戒指。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十分隆重,由奥地利国家总统亲自主持,向成绩优异的博士生赠送荣誉戒指,上面镌刻有国徽图样和“总统亲授”的拉丁文字。另外还为那些在考试、辩论和论文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授予荣誉博士。在维也纳大学的校史上,获得这种荣誉博士学位的有女作家玛利亚·埃生巴赫、建筑家特·汉森、音乐家安·布鲁纳克、雕刻家钟布施,还有宗教领袖人物、王储和许多国家权贵,这种荣誉还授予那些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的年长学者。另外,在17—18世纪,哲学系主任有权可授予可世袭的贵族称号,法学系主任可授予爵位,这些充分反映出维也纳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

根据1975年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讲授资格学位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有关的讲授资格学位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条件授予作为大学讲师的授课权,该委员会事先需报联邦科学与研究部批准,大学讲师便有权使用学校的设施,自由进行教学和科研,资格授予程序分四步进行:1.审查申请人的基本条件;2.评审申请人的资格论文及其他科学成就,论文以本人的名义铅印发表;3.评审申请人的教学水平;4.论文答辩,考查申请人对论文涉及专业范围的掌握程度。整个程序,从申请人提出报告到联邦科学部批准,平均需要11个月。

行政管理

维也纳大学享有法律规定的自主权,不受联邦科学和研究部的行政约束。而自由选举校长一直是大学的最主要的自主权。

校长由全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大会的组成为“三三制”——即大学的教授、职员和学生代表各占1/3。校长的任期为两年。任期的第一年由前任校长作副校长辅弼,任期的第二年又由新当选的下届校长作副校长辅助。这样,虽然校长的任期较短,但既有一年的预备期,又有一年的补加期,保证了校长工作的连续性。这种校长任期制在国际上是独具一格的。

学术评议会是维也纳大学的最高领导机关,具体由校长、副校长、8名系主任、校务主任、图书馆长、大学教师职位委员会主任、职员职位委员会主任、维也纳大学学生会主席、大学讲师代表、大学专科教员代表、大学助教代表4名、学生代表4名组成。每学期举行三次会议,讨论和决定学校的大事。

评议会下设若干常设委员会和直属机构:电子数据处理校际委员会(由校长兼主任)、大学图书馆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研究所调整委员会(由副校长兼主任)、大学课程委员会、奖励委员会(包括基金会的基金管理)、外国留学生服务中心、房产委员会、毕业生继续教育委员会和科学转让工作组。

学校生活

从1377年大学实行招生登记制度开始,至今已有新生名册60多卷约1500页,注册学生数逐年增加,增长率约为6%—10%。

校学生会每两年选举1次,学生会有政治代表和若干名委员(社会福利委员,留学生委员、新闻委员、体育委员、经济委员、助学会委员、行政管理委员、大学教学委员),任务是参与学校的管理,代表学生利益,安排伤病救济,组织文体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新学期开始出版大学指南之类资料等等。最重要的任务是根据大学组织法的规定,让全体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术生活。自1968年的学生运动以来,各系及研究所的相应机构均有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代表的任免由校学生会的有关机构决定。

维也纳大学到17世纪才开始允许女生进校就读,首先是培养接生员,1879年首先在哲学系女生和男生享有平等权利,1900年女生进入医学系学习,以后各系陆续为女生开放,1897年产生了第一位哲学女博士,1920年又产生了一位政治学女博士和法学女博士。之后,女生比例逐年增加,1985年超过50%,而且人文科学专业更为显著,中国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维也纳大学得到了充分体现。

奥地利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大学生们不但可以免费上学,而且根据1969年发布的《助学金法》,凡奥地利公民皆可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每个学生每年平均可以得到助学金26500—43000先令,但是超过法定学习年限的学生,没有伤病等正当理由,继续申请助学金则很困难,需要联邦科学部的批准,这是一种奖勤罚懒的办法。而占学生总数10%的优等生从第五学期开始,可以得到每学年金额为5000先令的奖学金。每个学生的年平均生活费用为5000先令,此外一些基金会和私营企业也设立助学金。

1945年后,大学生可享受公费医疗。1973年,大学生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可以参加伤病保险,每月保险费150先令,学生只付半数,余者由国家支付。1977年起,大学生人身保险法生效,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都属于保险的范围,今日的维也纳大学生可以高枕无忧了。由于过度的福利制度,使一些大学生滋生了懒惰的习气,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人为地拉长了其学习时间,1979—1980学年,毕业生中只有8%用最短学习年限完成了学习,25%超过2个学期,23%超过3—4个学期,45%超过5个以上学期。如医学专业确定学习期限为10个学期,而平均实际学习时间为14.5个学期;艺术科学专业确定学习期限为5个学期,而平均实际学习时间为15.8个学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中途辍学,各专业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这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一种浪费。

圣诞节假从12月19日—1月7日,复活节假从4月5日—17日,另外还有许多法定的节假日和校长日,如摘葡萄节、辩论节、亚里士多德节、复活节、圣临节等。另外还有教会和朝廷的节日,各系和同乡会亦各有节日,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由于身处“世界音乐之都”,戏剧和音乐是维也纳大学学子们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街头巷尾表演,或自弹自唱,或三五成群有弹有唱,自得其乐。古典音乐大师海顿和贝多芬都曾在学校大礼堂献艺。1858年学校成立声乐协会,著名音乐家安·布鲁克纳和鲁·温乌姆等都是会员。1904年成立了大学乐队协会,1925年成立大学歌唱家协会,维也纳大学成为名噪一时的声乐之乡。

体育活动历来是维也纳大学生的重要生活内容,17世纪以来,大学生击剑比赛冠军一直属于维也纳大学,游泳、骑马均被列入学校正式课程。另外,在维也纳大学生体育运动史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斯杰法尼兄弟于1838年来校开设体育课,1848年创建了大学体育馆,该馆至今仍是学校体育中心。

由于中世纪大学的遗风,维也纳大学的校纪非常严格,1384年的补充建校文告中就规定,只有那些勤奋学习的学生才能获得大学的特权。当时,就有不少学生因不用功学习而被学校开除,1757年开始实行学生成绩单的管理方法,并明确规定成绩不佳者不得享受助学金。学生们对他们敬爱的教授表示敬意也是十分别致的,早在1559年,维也纳大学生就凑钱为他们的教师印刷致敬诗,在印刷技术不发达的当年,这是十分贵重的纪念品。还有一种是为教授们画像或塑像,然后在乐队的伴奏下举行揭幕仪式,保存在大学主楼大厅内,成为一种永久的纪念。

特色看点

历史悠久

维也纳大学建于欧洲中世纪教会统治时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由统治奥地利达640年之久的哈布斯家族的鲁道夫四世大公创立的,因此维也纳大学旧称是鲁道夫大学,其初衷是争夺教会在思想领域的势力范围。鲁道夫大公根据当地主教的意图于1365年3月12日在维也纳宫廷举行隆重的仪式,宣读了维也纳大学的建校文告,文告中确定:以巴黎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为楷模,在所有“允许”学科范围内进行普通教育;在维也纳城里兴建“僧侣城”(拉丁区);免除大学生的捐税并保障他们的法律地位。校长由四个系和四个同学会的领导人从学艺系中选出,管理大学的最高权威是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的教长兼大学总管,属教会组织的一部分。教皇于1365年6月18日下达诏书,正式批准维也纳大学成立法学、医学、学艺三个系。

然而维也纳大学还在襁褓之中,鲁道夫大公就病逝了,直到1377年才开始正常的校长选举和学生登记制度。在维也纳大学的历史中,阿尔布莱希特三世公爵功勋卓著,他在1383年巴黎大学发生教派冲突混乱之际,聘请了大批杰出的教授到维也纳大学任教,例如当时颇有名望的神学专家朗根斯坦和欧塔,巴黎大学1380年的校长科尔贝以及1382年的校长恩格尔哈特等。1384年2月20日,教皇恩准成立了为时人所推崇的神学系。同年10月,公爵重新发布修订的建校文告对大学进行改组,此文献直到1894年进行高教改组一直是大学各项条例的基础,部分内容沿用至今。同时,公爵授于大学制订规章的权力,于是来自巴黎大学的教授们以巴黎大学为蓝本,制订了全校及各系的章程,就连当时大学印章也是仿巴黎大学,因此,维也纳大学又赢得了“巴黎大学之女”的雅号。自此,维也纳大学的声望及学术地位与日俱增,出现了初期的繁荣。到14世纪末,学生已达到3600名,之后维也纳大学开始迈向了通往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

维也纳大学设三级学系,最低级的是学士(Baccalaureus),相当于现代的助教;第二级是硕士(Lizentiat),具备初步教学能力,相当于现代的讲师;最高级是博士(Magistn),具备独立教学能力,相当于现代的教授。当时的博士学位是在圣斯特凡大教堂举行的专门仪式上由教长亲自授予博士帽和长袍,十分隆重。大学生们根据籍贯组成4个同乡会:奥地利区、莱因区、萨克森区和匈牙利区,均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同乡会的会代表每半年参加一次校长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