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校
45026000000008

第8章 维也纳大学(1)

历史回眸

濒多瑙河南岸、踞阿尔卑斯山北麓的维也纳是奥地利古国的首都,1800多年来罗马文化、日尔曼文化和斯拉夫文化在这里融合,使之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莫扎特、舒伯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是维也纳人永远的骄傲。尽情流淌的音符、郁郁葱葱的维也纳森林犹如皇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而与其交相辉映的就是历久弥新的维也纳大学。

学校简介

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德语区国家最老的大学之一,成立于1365年,是9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母校。维也纳大学目前拥有八个系,也是奥地利最大的大学,欧洲最大的大学之一,在校生有8万人之多。大学有80多处校舍,分散在维也纳各区。维也纳市立医院——这一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医院也隶属于维也纳大学。

专业设置

维也纳大学共设有110多个专业,排列如下:动脉学、非洲学、古代史和古代文化、古犹太哲学和中东考古学、英国语言和文学、美洲学、阿拉伯学、天文学、企业管理、植物学、遗传学、人类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古生物学、动物学、生物学和地球学、生物学和商品学、古希腊学、生物化学、化学、食品化学、德国哲学、地质学、矿物学和结晶学、石油学、营养学、匈牙利语、法语、地理学、经济学、地图学、宇宙研究和宇宙规则、历史、历史和社会学、营养学、信息学、国际企业管理、意大利语、艺术史、数学、医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音乐学、教育学、音乐教育、药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物理、政治学、心理学、新闻和传播学、大众传媒、传媒艺术、人文学、统计学、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戏剧学、翻译教育、比较文学、国民经济等。

维也纳大学(一)

维也纳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莘莘学子,这里约有1万名专职教授、客座教授、助理教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维也纳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之高,使其成为奥地利最大的高等教育学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多元化巨型学府和科学殿堂之一。

学苑英才

维也纳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严谨和积极进取的学风,曾为世界输送了大量的政界风云人物、科学巨匠和艺术大师。如:——奥地利政治家、前总理和总统伦纳(K.Renner,1870—1950);——前联合国秘书长、奥地利共和国前任总统瓦尔德海姆(Waldheim,1918—);——历史学家、奥地利前总理西诺瓦茨(Sinowatz—Fredl,1929—);——物理学家多普勒(Ch.J.Doppler,1803—1853);——遗传学家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精神分析创立人弗洛伊德(S.Freude,1856—1939);——病理、免疫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兰茨泰纳(Ladsteiner,1868—1943);——德国生物学家贝尔(K.E.vonBaer,1772—1876);——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丁格(E.Schroedinger,1887—1961)等。

维也纳大学是中欧和多瑙河地区繁荣的学术研究中心、欧洲的科学“麦加”,是培养精英和巨匠的摇篮之一。

校园概貌

高雅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自然风光使维也纳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漫步维也纳大学校区内就如同徜徉于艺术王国。

具有欧州文艺复兴式的古典风格的大学主楼是维也纳大学的中枢所在,整幢建筑长161米、宽133米,占地面积约21500平方米,由两幢对称的教学楼组成,面对环城大道,两厢有长廊相接,背靠马路。地下室是雄伟的大礼堂,二楼中央是庆典礼堂,一边是会议室,另一边是校长办公室等行政机构。

这幢两层的建筑仿佛是一座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博物馆,主楼正面是11名雕刻大师的杰作,既有历史故事、古代神话,又有现代科学巨匠,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一部西方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大楼正中央是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庭院,院中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卡斯泰利娅(山林水泽女神)雕像喷泉,象征智能的源泉喷发不息;如茵的草坪上奇花异树争妍、馥郁葱茏,环城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越发显出校内的恬静安谧。

主楼正厅是设计师借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风格,吸取罗马艺术的营养,结合本民族的特色精心设计而成的,整个造型浑厚深沉,既与外部装饰和谐统一,又与内部装饰浑然一体。厅正中是一幅主题是光明战胜黑暗的大型图画,四幅侧面画的主题分别表现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个系,另外还有表现别的学科的六幅大型图画。

维也纳大学(二)

正厅两厢的长廊陈列着137座纪念雕像,第一座雕像于1888年落成。这些纪念像中有60个属哲学系,47个属医学系,25个属法学系,5个属神学系,其中唯一的女性是当时著名的女作家玛丽娅·埃生巴赫教授。他们是在任职其间对维也纳大学作出不朽贡献的教授和学者,这也是学子们向他们最敬爱的老师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主楼的背面就是维也纳大学的图书馆,1900年它成为奥匈帝国的公共重点图书馆。目前,全校图书馆总藏书量为400多万册,居全国各大图书馆之首,名列中欧各大图书馆之先。馆内采用现代化网络管理,读者借阅、订购,图书馆的预算、统计均由计算机完成。

师生互助

维也纳大学的教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教师包括正、副教授和助教,非正式教师包括讲师和专科教员。教授是由大学公开招聘,由学校从应聘者中挑选三名人选,然后上报联邦科学与研究部,由部长决定。维也纳大学的终身教授是由联邦总统任命的,属国家四级官员,教授退休年限是满70岁那年的9月30日,享受全额工资和附加工资。副教授和助教均采用公开招聘,前者由联邦科学与研究部决定,后者由大学人事委员会自行决定。

维也纳大学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推出了卓有成效的“助教面向经济”方案:为了不让青年教师成为象牙塔里的固守者,学校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接触实际,到经济界和管理部门去工作1—2年,之后返校或者继续留下工作。同时积极给年轻的教师出国进修创造机会,大学专门设立薛定锷奖学金,改善留学生的物质条件,以便能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出国。

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维也纳大学采纳了奥地利大学学生会从1976年开始试行的导生制。这种导生制是由一名经过相应培训的高年级或师范专业学生作为导生和12名新生组成一个小组,由这名导生提供广泛的信息和帮助,通过小组活动使这些新生稳定情绪、变他助为自助、增强自决能力,同时帮助他们选定学习课程、讨论职业设想和就业前途,导生活动集中在第一学期。这种活动是高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会的总原则而独立组织的,并由学生会给予资助,全国每学期经费达160万先令。这种制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增加经济收入,新生也可以缩短“适应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颇受学生好评。

研学共举

根据1966年《普通高教教育法》和《大学组织法》的规定,维也纳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接受科学的职业培训,而且获得相当的智能可以独立地完成研究课题,能适应变化的形势,满足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维也纳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教学科研自由,教学科研相结合。

1975年为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传统的五个学系改为八个,系以下169个研究所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基层单位。其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如下:天主教神学系17名教授,14个研究所和一个专业图书馆;基督新教神学系七名教授,六个研究所;

法学系41名教授,11个研究所和一个专业图书馆;社会与经济科学系21名教授,六个研究所;医学系104名教授,67个研究所和专科医院;基础与综合科学系35名教授,10个研究所;人文科学系96名教授,30个研究所;

形式与自然科学系104名教授,26个研究所。

维也纳大学全校一周学时为19687个,占全国大学总计周学时的1/3,每个研究所平均开放136个周学时的课程,80%的课程由本校教师讲授,20%的课程由客座教师和他校教师兼任,人文科学系有46%的教学工作量由客座教师承担。

大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自由选择讲授的内容和方式,各种形式的研讨在教学中的比重非常大,有初级研讨、高级研讨和课外研讨。同时在正常讲授之外还有专业小组活动和实习,学生在这些环节中的表现是教师评定成绩的基础。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认真备课,这些被称之为“有考试特点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

维也纳大学的课程按性质分必修课(占69%)、必选课(占18%)和选修课(占13%)三种,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特长合理安排知识结构。而且大学生们可以自由地从选修课中挑选一门或几门作为考试科目计入学习总成绩。另外,学校规定的考试科目亦可在一定限度内根据学生的要求由选修课代替。按阶段分为本科课程、博士课程,以获文凭学位而结束;进修课程,属继续教育范畴;短期课程,相当于文凭学位的第一阶段,结业时授予职业称号,目前只开设了“译员短期课程”,结业时授予“经过学术考试的译员”称号。

维也纳大学的考试制度十分灵活,按考试手段分:有口试、笔试、操作和考试论文;按考试目的分:有对话式口试、补加考试、中期预考、结业考试、文凭学位考试和博士学位的严格考试;按考试性质分:有单科考试和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又可能是多科综合或全科综合考试。考试虽然严格且花样翻新,但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亦有充分自由,学生可以同时攻读两个以上专业,既可以在本校就读,亦可到外校选课,校方绝不干涉。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得到相应的文凭,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便可增一份胜算。同时根据学生的申请,经中央批准后,学校可以特别开办具有科学或教育学价值的专业综合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可开办各种专业的试验班,因此学生可延长学习年限或中途转学其他专业。

1968年席卷欧洲的学生运动促进了大学的民主改革,大学教学委员会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三部分按同样的比例组成委员会,有权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提出课程设置方案、审核学生的选课申请、了解各方面对课程和考试的意见。

在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维也纳大学为25—45岁之间的在职者提供“职业成熟考试”,考试包括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普通考试包括一篇一般内容的作文、奥地利历史与地理的口试,专业考试包括一篇专业内容的作文、两门专业笔试及有关的对话,合格者即有资格上大学。同时,维也纳大学积极开展遥授教育,包括函授、电视、广播等教学形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授大学本科部分课程,以减轻学校的负担;二是继续教育课程;三是补习教育课程。

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最大的科研基地,作为基层单位的169个研究所肩负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大学的科研经费主要靠国家拨款,侧重基础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国家经费不敷使得大学开始加强与实业界的合作,吸引企业投资,主要侧重应用技术方面。在1983年由校长提议成立了科学转让工作组,由各系代表组成,以便协调和组织全校的科学转让工作,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古老的维也纳大学在经济大潮中焕发出惊人的活力。

学位制度

现行的学位制度较之古典学位制度在内容上已有很大不同,形式上依然是三级学位制,分硕士、博士、讲授资格三种学位。

大学本科毕业,成绩合格者即可获硕士学位。本科学习分两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时间各占一半。第一阶段结束后经过中间考试,各科考试及格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各门专业课考试通过并写出合格论文者,方可获得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工科、经济学、兽医和技术学科只授予文凭学位,文凭学位与硕士学位是同值的。大学本科毕业继续学习1—2年,完成一篇足以证明本人具有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一场范围颇广名为“严格口试”的答辩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