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校
45026000000019

第19章 东京大学(1)

历史回眸

它成立于1877年,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被公认为日本最高学府,是亚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学。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科学校,后来经过合并改制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1887年制定了“学位令”后,增设博士和大博士学衔。其间,各帝国大学纷纷冠上本地名称,为示区别,它的前身帝国大学的名称前面添上“东京”二字,更深一层含义是使其成为各大学的样板。这时学校的体制发生变动,为便于统一领导,分科大学制又改为学部制,法学部增设商学系,10年后该系扩充而升格为经济学部。到二战前的几十年间,东京帝国大学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培养了几万名毕业生。二次大战后,清除了军国主义教育的一套做法,调整了机构和不合理的制度,并去掉了“东京帝国大学”中的“帝国”二字,重新恢复了最早的校名——东京大学。

学校简介

东京大学是一所具有10个大学部、15个研究生院、11个研究所、数万师生员工的综合大学。

此外,东京大学还有综合研究资料馆、低温中心、同位素综合中心、原子能综合研究中心、教学用计算机中心、环境安全中心、遗传实验室、留学生中心、尖端科学技术中心、人工物理工程研究中心、保健中心等部门。

东京大学共有810万种书籍和期刊,分藏于全校60多个学部、研究所以及有关部门的图书馆和资料中心。中心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38600种期刊,每年全校购新书近20万册。校内共有三所科类齐全的附属医院,医学部的附属医院、附属分院、医学科学研究所的附属医院,总共有病床1246张。

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三个校区占地1150000平方米,主校区设在东京都内文京区本乡,全校绝大部分机构均在这里。另外在目黑区驹场另建一新校区,为教养学部及部分后勤设施所在地。附属学校、研究部门、实验实习基地(如农场、林场、地震、火山、天文等观察站)、师生员工宿舍等分布于全国各地。原校本区的旧校门枣红门所在地,原为江户时代藩主迎接家庭成员的地方,大门被漆成朱红色。后经东京大地震和二次大战的破坏,1949年被国家定为重点文物。1991年重新修缮一新,十分有气派,现红门成为东京大学的代名词。

东京大学是日本国内首屈一指的国立大学,财政主要由政府资助。1979—1980年度政府给东京大学拨款达800亿日元,以后逐年增加,每年预算总在千亿日元以上。

根据“学校教育法”规定,大学设立评议会,为学校最高权力机构。

评议会成员由总长、各学部长、直属部门负责人(如图书馆长、研究所长、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院长)、每学部两名教授代表组成。总长为评议长和法人代表,总长、校长两职合一。评议会的职责是审议、协调、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和监督总长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经评议会审定后交总长通过行政部门贯彻执行。各学部设有教授会,由全体教授组成,并吸收部分教职工代表参加,选举学部部长和决定学部一些重大事项。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为:总长一人,不设副职,通过总长室两名特别助理与事务局、学生部、图书馆、各学部、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进行协调。事务局为全校行政中心部门,下分规划部、事务部、经理部、设备部等。政府(实际上是文部省)名义上不干涉学校具体事务,让学校自主办学,由于东京大学的特殊地位,事实上政府会经常派人员到学校部门中任职,加强对学校的人权和财权的控制,以保证对东京大学的重点领导。

东京大学由于学科齐全,经费充足,教员队伍整齐,一些传统学科办学水平高,教学和研究的力量与水平是日本其他大学无可比拟的。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日本正组织几所国立大学和有关部门,进行21世纪几项重点项目的共同研究,在这场“重点会战”中,东京大学无疑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知名人物众多

东京大学建校以来培养了大量知名人物,据说当代日本知名人士中东京大学的毕业生约占半数以上。

以政界为典型,人们说东京大学是“官僚的温床”,“总理首相人才的发生地”,“东京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掌握着日本政治经济命脉”。这些说法从字面上看好像夸张了些,但事实的确如此。仅法学部的4万毕业生中就有2700人在官厅工作过。日本首相总理大臣中从1921年到1945年就有1/3出自东京大学,而战后至今除了少数几位外,其余均由东京大学人包揽。在野党中有共产党的宫本显治、不破哲三、上田耕一郎,社会党的在田知己,新民连的田英夫、江田五月等均出自东京大学。在社会活动家中有曾担任过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的向隆坊,“鲁迅通”竹内好等。

在科学家中有长冈半太郎(后为大阪大学首任总长)、高木真治、近藤平三郎、小平邦彦、茅城司等知名学者,还有历史学家井上清、经济学家大内兵卫。

在文艺方面亦是人才辈出,大文豪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夏目漱石、森鸥外、永井荷风、广津柳浪等世界闻名。白桦派有志贺直哉、菊池宽、芥川龙之介,以后者命名的“芥川奖”为日本国内著名的文学奖。短歌俳句方面有权威正冈子规,诗人上田敏,作家坛一雄、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小田实、名峙润一郎、铃木三重吾等均是国内受人欢迎的艺术家。此外还有演员山村聪、南原宏治、平田昭彦,歌手加藤登纪予,多才多艺者桥木治等。

在日本较大的公司中任董事长、总经理、部长等重职者尤以旧帝大毕业的人居多,据资产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统计,在这些公司中担任上述重职的人,东京大学毕业生要数第一,所以有“东京大学人掌握国家政治经济命脉”的说法。

从仅次于诺贝尔奖“日本学士院奖”的获奖情况亦可看出东京大学的雄厚学术实力。该奖同诺贝尔奖的不同之处是,它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2个学科,从中更可衡量一个学校的综合学术优势。从获奖者所出身的大学分析,20世纪20年代是东京大学的一统天下,其获奖人数占全国总获奖人数的73.1%;30—50年代尽管有其他几所旧帝大来分享其成果,但东京大学的获奖人数仍占64.1%;20世纪50年代以后,数百所大学与之竞争,但东京大学获奖率仍有50%左右,稳坐“老大”交椅。在12个学科领域中,金牌全部由东京大学人垄断;除了经济学科外,其余学科东京大学人获奖率均达50%左右,其中数学、物理、哲学、法学和政治学均超过70%。全国所在获奖人中曾在东京大学工作过和正在工作的共有205人,占总数的358%,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占93.2%)是东京大学的毕业生,他们为母校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给东京大学校史上添上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也有不少东京大学出身的获奖者,他们一毕业之后就进入其他大学工作,也为其他学校赢得了荣誉。

东京大学以其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和一流的学术地位为国内和世界所瞩目,现今已成为日本对内对外的学术交流中心。同世界18个国家地区36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定,其中有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生相互交流的有8国13所大学。个别学院、部门开展学术交流的有8国14所大学,其中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此外,接受外国的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1000多人,大部分来自亚洲的中国、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来、新加坡和欧洲的英、法、德和前苏联等国以及北美的美国、加拿大。

研究领域宽广

能源开发研究日本政府每年投放多达80亿日元给东京大学、京都、九州等数所大学进行核聚变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此开发新的能源。东京大学的理学部、原子能所、工学部等单位联手进行加速器科学、基本粒子、原子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工程研究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宇航研究以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为首的此项研究近年有较大的开展,日本政府每年拨款百余亿日元作为设备制造费和试验费,已发射了14颗卫星和多颗运载火箭,进行极光观测,探测行星和地球磁场,开展天文物理、无人宇宙实验室的试验。

地震火山研究这项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政府每年拨款20亿日元进行此项综合研究,并在东京大学建立全国性的地震变化资料处理中心,在全国各地地震火山多发地区均设立了装置先进、预测可靠的观察所。

海洋研究1967年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建在一艘大型海洋勘察船上,开展海洋勘察和海洋综合研究,后又建造一艘更加先进的船,近年来同美国财团合作,进行深海钻探、重大海洋地壳构成、海底生态、海底资源开发等领域。文部省拨款组织东京大学等校人员数次参加南极的综合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