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一般是指中高2~25米(有的甚至3米),宽8~15米,长30~60米的塑料棚,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草莓保护地栽培,由于棚架高,操作方便,热容量大,大棚内可以进行间作。在寒冷地区大棚内还可以覆地膜和扣小拱棚,大棚外还可以设保温覆盖物,因此,升温保温效果好,可使果实提前成熟几个月以上。例如,江苏在2月底就可成熟,采收期可延长3个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与中、小棚相比,其栽培技术也较为复杂。塑料大棚栽培又可分为半促成栽培和促成栽培两种方式。在北方寒冷地区,塑料大栅需经多层覆盖方可用于草莓的促成栽培。
(第一节)塑料大棚的种类和结构
塑料大棚有连栋和单栋两种,从屋面形状又有屋脊形和拱圆形两种。凡是用于生产蔬菜的各类大棚均可用于生产草莓。目前我国以单栋塑料大棚为主,且以拱圆型的居多。拱圆型塑料大棚按棚面形状、支撑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下面仅介绍两种有普遍性大棚的基本结构及性能。
一、竹木结构式塑料大棚
该种大棚的支架全部用直径4~5厘米的竹竿、毛竹片或杂木杆制成。一般棚宽为12~14米,长40~50米,中高2~27米,屋顶为长弧形。立柱用5~8厘米粗的木杆或竹竿制成,起支撑拱杆和固定作用,横向立柱数以横跨宽度而定,一般12~14米宽设6~8排立柱。立柱均埋入地下40厘米左右,下垫大石块作基础。
拉杆是顺大棚走向连接立柱的横梁,一般由6~8厘米粗的竹竿或木杆制成,用铁丝固定在立柱顶端下方20厘米处,形成悬梁,起大棚骨架整体加固的作用。拱杆是支撑塑料薄膜的骨架,用4~5厘米粗的竹竿制成。横向固定在立柱顶端,形成大弧形棚顶,两侧下端埋入地下03米。拱杆间距一般为1~12米,过大会降低抗风、抗压能力。覆盖塑料薄膜时,一般在大棚中间最高点处和两肩处设三处换气口,换气口处薄膜要重叠15~20厘米,换气时拉开,不换时拉合即可,两端固定在大棚两侧的地下。
竹木结构大棚建造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容易推广。
缺点是立柱多、材料粗、遮阴多,不能机械作业,且大棚顶部不能覆盖不透明覆盖物,保温能力弱;另外竹木易腐朽,使用2~3年则需维修或更换,结构不坚,抗风雪能力差。
二、管式组装塑料大棚
这种大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以薄壁镀锌钢为主要骨架用材,一般由厂家生产配套供应,用户组装即可。跨度为6~8米,棚中高25~3米,长30~50米。拱杆、拉杆、立杆均用直径22毫米×(12~15)毫米的薄壁镀锌钢管。组装时,用卡具、套管、连棚杆组装成棚体,覆盖薄膜用卡具槽固定。大棚两侧设有手动卷膜机,便于通风透气,调节棚内温、湿度。
这类塑料大棚外形美观整齐,结构合理,棚体坚固,使用年限长,搬迁组装方便,棚内空间大,无立柱,操作方便,便于通风透光。缺点是:造价高,一次性投资较大,不易推广。
(第二节)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技术
半促成栽培就是要让草莓植株在秋冬季的自然低温条件下满足它的低温需求量,在其基本通过自然休眠以前,或再采用人为措施强制打破休眠以后,即采取保温或加温方法促进植株的生长与开花结果。半促成栽培的果实采收期为2~4
月份,正好处在促成栽培与露地栽培之间,因此,半促成栽培是草莓均衡上市不可少的一种栽培方式,假若管理得好,可延收至5月份,亩产可达2 000千克。草莓半促成栽培中可应用的保护地设施类型很多,在北方日光温室应用较多,而塑料大棚在南北方应用都很广泛。当然,塑料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因打破休眠的方法及保温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以后将在日光温室草莓半促成栽培中详述。这里只介绍塑料大棚普通半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培育健壮苗
半促成栽培的健壮苗标准要求根茎粗,叶柄短粗,叶色浓绿,叶片大而肥厚,根系发达,粗根多而新鲜,5~6片展开叶,全株重20~30克,其中根系占单株鲜重的40%。为了培育高质量的壮苗,在栽培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1)选留母株和培育子苗:培育匍匐茎子苗的母株应在露地栽培园中进行选择,最好选无病毒苗。露地栽培的草莓植株经受过冬季长期的低温,一般生长旺盛,发育充实,匍匐茎多而均匀。而在保护地栽培的草莓植株,由于低温量不足,往往匍匐茎发生较少,而且抽出的匍匐茎生长较弱。
选留作为母株的植株要摘去下部的老叶、病叶和花序柄。
在6月上旬雨季到来之前,将母株带土挖出,定植到繁殖园。
繁殖园要处在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充分施足有机肥与速效化肥。株行距约05米×(15~20)米,每亩需定植母株500~600株,只有足够的母株数才能保证提供一定数量优质的子苗数。
母株定植成活后,只要生长旺盛即能迅速抽生匍匐茎。适宜半促成栽培的子苗,最好是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匍匐茎。过早发生的子苗,花芽分化过早,花芽发育异常,畸形果比例大;过晚发生的子苗,生长量小,花芽不能充分发育,影响产量。因此,要去除过早或过晚的子苗以保证其他子茁发育得更好。
(2)假植育苗: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未栽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作草莓假植圃。整地时施用草莓专用肥每亩20千克,畦面整平后趁土壤有墒情(最好是小雨后)喷施一遍除草剂。
假植期可以从8月下旬开始直至9月底,选用3~4片叶的子苗为好,这种子苗占全部匍匐茎苗的70%~80%。但若9月底假植则必须选用5~6片叶的子苗,否则到定植时期来不及长成壮苗。
假植方法是将子苗挖起,切断匍匐茎,为防根系吹干,应随栽随挖。假植的株行距为12厘米×18厘米,每亩能育苗2万株左右。假植后子苗发根的适宜土温为14~22℃,而移植时的土温为20~25℃,略高于适宜温度,因此,假植后要及时灌水,特别是每天早晚要浇1次叶面水,以增大湿度及降低温度。2~3天后假植苗即开始长新叶,1周后发新根,10天后假植苗开始粗壮敦实。
秋分过后,气温开始凉爽,到10月中旬前这段时期是草莓生育的最适时期。此时营养吸收多,生长速度快,逐渐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半促成栽培苗一般不需特别处理来促进花芽分化,但在假植成活后,应随时摘除老叶、病叶,经常保持4~5片展开叶,防止植株徒长,一旦有匍匐茎发生要及时摘除。半促成栽培一般要在花芽分化后定植,因此,在2个月的假植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加强光照,以期培育优质而整齐的大苗进行定植。
二、定植技术
(1)定植时期:定植时期的迟早对着果与产量影响很大,与畸形果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半促成栽培的定植适期,北方大约是在10月上旬,温暖地区在10月中下旬即10月15~25日,也就是外界气温达15~17℃时较为适宜。假若到11月上旬以后,气温和土温都已降低,草莓休眠期来临,新根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假若在10月前定植,此时正是草莓即将结束花芽分化的不稳定时期,移栽断根容易引起过早现蕾,产生畸形果,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定植方法:半促成栽培是在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并使植株连续开花结果的栽培方式,因此,既要苗子好,又要地力壮,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定植前半个月一定要增施有机肥,培养地力,一般每亩施充分腐熟的猪粪3 000~5 00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耕翻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在6米宽的棚内做5~6个畦,畦连同垄沟宽1~12米。
起苗前对假植圃充分浇水,带土起苗,尽量少伤根系。定植时要将苗子定向栽植,弓背伸向畦的两侧,每畦2行,行距25~28厘米,株距18~20厘米,每亩定植06万~08万株。
此外,由于大棚栽培前期,草莓生长量较露地栽培开花结果期的草莓要小,为了充分利用投资较高的大棚保温功能,可适当增加栽植密度,以提高大棚草莓前期产量。但生长中后期需间苗,否则植株生长量加大会产生严重遮阴,出现烂果。
定植后要立即浇水促进成活,主要是促进根系的伸长和发育,一般每3~7天浇水1次,有条件可安装喷灌或滴灌设施,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三、温度管理
(1)适时保温:当大棚覆盖上塑料薄膜即为保温开始,从定植到覆盖薄膜的1个月期间,草莓的生长发育和露地栽培完全一样,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休眠,基本满足其低温要求。
这时一旦盖薄膜,草莓便开始转入真正的半促成栽培。从育苗到保温开始形成的花芽,由于覆盖作用使棚内温度升高,花芽开始迅速发育,接着便开花结果,因此,适时覆盖薄膜对半促成栽培草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从理论上讲覆盖保温时间最好是腋花芽开始分化的时间。因为假若覆盖过早,草莓休眠浅,环境温度较高,会造成植株生长过旺,而且还会抑制腋花芽的形成,变成抽生匍匐茎。如覆盖过晚,外界温度低,草莓进入深休眠,即使给予高温条件,植株也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发育状态,导致成熟期推迟。此外,由于草莓花芽分化需短期低温和短日照,而分化后则需要高温和长日照来促进其花芽发育,假若在顶花序分化刚开始时覆盖薄膜,则腋花芽分化被推迟,造成顶花芽和腋花芽果实成熟相差过大,不利于高产。因此,覆盖薄膜时期既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半促成栽培方式,又要根据不同品种所需的低温时间,还要考虑生产目的的不同。如以早熟为目的,覆盖保温宜早,在夜间气温低于15℃以下时应及时覆膜;如以丰产为目的,可稍迟一些,不影响腋花芽的发育即可。综合考虑,在北方覆盖保温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及选择的品种来确定,不断摸索,掌握时机,适时保温。同时,为了保持地温和增进品质,大棚覆盖薄膜后应立即覆盖地膜,按定植苗株距开孔,将苗提出,铺平压实。
(2)温度控制:保温开始初期,温度要求相对较高,这时需要密闭保温,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白天温度在28~30℃,夜间最低保持在8℃以上。如夜间温度达不到要求,可在大棚内加扣小拱棚,必要时小拱棚再加盖草帘,但白天小拱棚要撤除。
保温经过25天左右,新叶展开3~4片时进入开花期。草莓花器对高温极为敏感,温度超过35℃花粉的授粉能力降低,而夜温降到0℃以下会使雌蕊受害。因此,开花期白天要求棚内温度为23~25℃,夜间为8~10℃。果实膨大期,棚温可低些,白天为20~25℃,夜间为5~6℃。夜间假若高于8℃,虽然果实着色快,但易长成小果。因此,在接近果实成熟时,要经常揭膜扒缝,通过换气来调整温度,白天保持在20℃左右,夜间保持在5℃左右。
四、田间管理
半促成栽培草莓1株苗能发出5~6个花序,在结果期需要10~15片叶来制造养分,对基部多余的老叶,要随着新叶展开及时摘除。当腋花芽发生太多时,尤其像宝交早生品种,要把后期发出的腋花芽早点掰去,以免影响前期果实增大。另外还应注意疏花疏果,以保证果实整齐,一等果比例高。大棚内高温管理期间,蒸发和蒸腾量大,假若土壤水分不足,棚内干燥,则新叶叶柄伸长,叶片小而卷曲,初蕾的萼片先端或叶片褐变枯死,这种现象在大棚覆盖薄膜后7~10天最容易发生。因此,要注意灌水,有条件最好用管道渗灌,因为垄沟灌水会加大棚内的湿度,对草莓生长不利,又易引起草莓病害。在开花后10~14天,果实迅速增大,此时如水分不足,会使像达娜那样的果实表面产生凹沟。追肥可根据植株长势决定,一般在第一批果采收后,要结合灌水适当补肥或采用液肥喷施,以保证后期果实的品质及果个。
五、赤霉素处理
赤霉素处理具有抑制草莓矮化,促进打破休眠,提早植株现蕾、开花,促进叶柄果梗伸长等效果。因此,在半促成栽培上,各种栽培方式都有必要进行赤霉素处理。处理时间通常在大棚保温3天后进行,因为赤霉素在高温时效果大,因此,喷液宜选在晴朗高温天气进行。喷液用量因品种而有所不同,休眠较浅的丰香、丽红等品种,每株喷8毫克/升赤霉素液5毫升,一般1次即可。而对休眠较深的宝交早生等品种,则每株喷10毫克/升赤霉素液5毫升,相隔10天左右,再喷2次,喷洒量和喷洒浓度与第1次相同。
在北京地区具体时间,12月下旬进行第1次赤霉素处理,1月上旬进行第2次处理。
在这些综合措施管理下,可望在2月底至6月上旬收获草莓,采果持续期长达3个多月,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
(第三节)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技术
促成栽培是一种特早熟栽培,利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设施在冬季保温,防止草莓进入休眠,使收获期尽量提前的栽培方式。塑料大棚促成栽培,一般可在元旦前后收获,采收期长达5~6个月,亩产折合1 000多千克。因此,尽管促成栽培需要一定的设施条件,一次性投资较大,管理技术上要求精细严格,但由于果实上市早、采收期长、产量高,价格高,因此,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露地栽培。
促成栽培为了达到提早上市(即在圣诞节和元旦前后)的目的,首先要采取促进花芽分化的措施。草莓的花芽分化需要在低温、短日照和植株体内C/N率较高的营养条件下才能形成,因此,在田间管理上可通过施肥、灌水、断根、遮阴等技术措施,控制植株体内的营养状况,促成草莓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由于花芽分化至开始采收所需时间约3个月,因此,要想在圣诞节和元旦收获第1批果实,就要确保花芽分化期在9月下旬开始。此外,花芽分化结束后,花芽开始继续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果实生长,这段时期需要在高温长照条件下完成,而在自然环境里,情况正好相反,因此,促成栽培正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要求达到早熟丰产,因此,采取严格的技术措施是完全必要的。
促成栽培用的品种一定要选用花芽分化早、休眠性浅、低温季节耐寒性好的品种,目前常用的品种有春香、丰香、明宝、静宝、女峰、丽红、宝交早生等,这些优良品种长势强,有较多健全花粉,能够正常开花结果,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