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育壮苗
首先要选用优良的母株,当年3~4月份从大棚促成栽培地中选取长势旺盛、花序结果好、畸形果少、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植株为母株,定植在育苗圃,地块要选择肥沃、疏松、有机质丰富、温度比较稳定、无病虫害污染的园子。移植前每亩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质肥料2 000~3 000千克,适当施一些速效氮、磷、钾复合化肥10千克,整地做畦,畦宽2米,将母株移植在畦中央。由于促成栽培采苗较早,株距可适当缩短,一般在03~04米。母株移栽成活后要及早追肥,多施氮素肥料促使匍匐茎增多,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或尿素10千克,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有花序抽生出,要全部及早摘除,以集中养分供给匍匐茎生长。
促成栽培的假植育苗技术与露地栽培基本相同,只是假植时期要早,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已经发根且有2片以上展开叶的匍匐茎苗进行假植。株行距为(12~14)厘米×(14~16)厘米,每亩可育苗2万株左右。假植育苗地宜选择肥力较瘠薄的地块,这样容易控制土壤中的氮素量。因为草莓假植育苗期长,多肥条件下营养过多,生育旺盛,体内贮藏的养分多,很快便促成大苗,会使花芽分化推迟,虽然产量高,但成熟期晚,畸形果比例增多。因此要适当控制肥力,减少氮素水平,使假植苗体内的C/N率增加,这样才能提早花芽分化,且植株生长健壮旺盛,产量又高,为达此目的,可分别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1)遮光或短日照处理:草莓花芽分化必须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而假植期正是气温高、日照长的时期,这时可进行遮光或短日照处理草莓苗,以促进花芽分化,从各地的试验结果来看,遮光或短日照处理都能促进花芽提早形成5~10天。
遮光育苗就是在夏秋季用遮阳网遮掩强光,使照射到苗畦的阳光减弱,借以降低温度,促进花芽分化。过去遮光一般用草帘、苇席、塑料网等,近年生产上大部分改用寒冷纱,通常多用遮光率在50%~60%、610#的黑色寒冷纱。遮盖寒冷纱时,与地面之间相隔15米左右,遮光后降低温度2~3℃,降低土温5~6℃。遮光时期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待花芽分化后及时除去遮盖物。遮光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对根系发育不利,会使植株的同化功能减弱,苗与花器官的发育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花芽分化后要多接受光照,促进多发根、多吸肥。
用缩短日照时间以促进花芽形成的方法叫短日照处理。
处理时期是根据往年花芽形成的大概时间提前15天或20天,假若当地是9月中旬草莓进入花芽分化,那么在8月底或9月初用不透光的、厚度为05毫米银色或黑色塑料薄膜,遮盖住整个育苗棚架,处理时间从下午16时到第二天早8
时,使草莓苗处于每日8小时以下日照长度,这种方法最少要持续进行15天。
(2)断根处理:断根的目的是中断根系对氮素的吸收,使花芽分化得整齐。因为草莓苗在继续吸收氮素的情况下定植,会使植株徒长、花芽分化推迟,即使将来的产量较高,但畸形果的比例增多,因此,要达到既提早花芽分化,又能生育旺盛产量高的目的,可以在假植期花芽分化前夕将植株根系切断以阻止肥料的吸收,从而降低植株体内的氮素水平。断根的方法大致有3种:移栽、挪根和直接断根,第3种方法断根后苗萎蔫轻,而且省工,最为常用。一般根据苗生长状况,在定植前进行2~3次断根。
(3)夜冷处理:促进草莓花芽分化还可把苗从假植园中挖出,摘除部分老叶,留下2~3片展开叶,假植在装有培养土的育苗箱内,根据不同品种花芽分化时期在8月底至9月初开始放入冷藏库,库内温度保持在10~15℃,每天入库时间为下午15时至第2天早7时,然后出库接受阳光照射,日照长度为8小时,处理时期为17~20天,确认花芽分化后出库定植。这种夜晚冷凉温度处理对增加草莓早期的产量与总产量、提早成熟均有明显效果,但需要冷库或降温设施,费用也较高。
(4)高山育苗: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昼夜温差加大,一般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在平原气温高不能满足草莓花芽分化对低温的要求时,高山上可能已达到了某品种进行花芽分化所需的低温量。因此,在靠山靠坡地区,高山育苗也是促进花芽分化的一项措施。在8月上中旬将带有4~5片叶,根茎粗08~12厘米的草莓苗移到海拔1 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成活后15天就能形成花芽,再移回山下定植,这样11月底就可收获。高山地育苗的有效期约为1个月,9月下旬是下山的标准期,下山过早,花芽没能分化,即使花芽已经形成,但山下气温尚高,因此,一般都在9月下旬下山定植。由于各地区的地势及气候条件不同,很难有统一的具体下山时间,只要掌握有80%植株已花芽分化,3天后即可移到山下定植。
上山育苗期间,如基肥不足,可在移植后7~10天结合灌水进行第1次追肥,每亩约施尿素或硫铵15千克,促进植株的初期生长发育。移植后25天左右进行第2次追肥,因为草莓苗即将进入花芽分化,因此,第2次适当混合一些钾肥,用量在每亩20千克左右。此外,要加强中耕除草,适当摘除老叶,有匍匐茎抽生时一并摘除。
(5)营养钵育苗:钵育苗的目的是通过移植草莓苗在营养钵中培育,起到断根及控制氮素营养,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选用口径10~12厘米,高10厘米的塑料钵,内装园土加饼肥作营养土。采苗上钵有2种方法:一种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在不切断匍匐茎的情况下,把子苗直接移栽入钵,以具有2~3片展开叶,2~3条白根的子苗为最好。由于母株连接供给养分,移栽成活率很高。当已经有足够苗数后,可以切断匍匐茎。另一种方法是在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切离母株挖取子苗,然后移栽于钵内,浇透水分,钵苗最好放置于有寒冷纱的棚内,以防夏季气温过高对苗的影响。此外除了雨季不需要浇水外,几乎每天都要浇水,否则钵土过分干燥,生长发育受抑制,会很大程度地延迟花芽分化期。钵育苗追肥大约在7月上中旬开始,主要以氮肥为主,相隔7~10天施用1次,8月上旬要停止施用含有氮素的肥料。不过钵育苗一旦确认花芽分化后,要及时施用浓度低的速效性氮、磷、钾复合肥水溶液,否则前期的缺肥会严重阻碍花芽发育,延迟采收期,降低产量。这种钵育苗,根系发达,根茎粗,花芽分化早,定植成活好,既能提早成熟又能增加产量,是当前值得推广的育苗方法。
二、定植与田间管理
塑料大棚促成栽培的定植期是9月中下旬至10月初。定植前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质肥3 000~5 00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在定植前半个月施入。将有机肥全面翻入土层,随后开沟做畦,采用深沟高畦,在6米宽的大棚做5~6条畦,畦宽1~12米(连沟),畦面要求平整。定植时采用1畦双行,行距25厘米,株距18厘米,每亩栽06万~08万株。起苗时要有条不紊,不伤其根系,挖出后轻轻把土抖落,要防止根系干燥,最好随起随栽。对于高冷地育苗,挖苗工作要在清早进行,运输时盖上帆布,避免风吹,尽量当天栽完。栽植时要把根系舒展开,深度适宜,将要形成花序的部分朝向畦外侧,这样收获时容易采取。
定植后至大棚覆盖膜前这段时期,是地上部和地下部迅速生长的时期,叶面积大量增加,根系逐渐扩大,因此要做好施肥灌水、摘老叶摘腋芽、中耕除草等工作。定植后要立即浇水促进成活,以后视土壤干燥程度,大约每周浇水1次。
有喷灌或滴灌设施的,要经常向叶面喷水或向行间滴水,保持土壤湿润。
促成栽培必须铺地膜,这样可以提高土温、促进肥料分解和防止肥料流失,并能防止病害和杂草发生。地膜覆盖时间以10月下旬为适宜,过早的地温上升,会伤害根系,也会影响第二花序即腋花芽的花芽分化;而覆盖过迟,植株就要进入休眠,影响覆盖效果。
三、温度管理
草莓促成栽培成功与否要看前期产量提高的程度,而这又是根据开始保温是否适宜与保温后的温度管理来决定的。
(1)适时保温:决定覆盖薄膜保温时期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休眠和腋花序花芽分化。草莓多数品种从10月下旬左右开始逐渐进入休眠状态,而一般腋花序花芽分化也在此时开始,因此,既不能使草莓进入休眠,又不能影响腋花序花芽分化,两者兼顾为保温适期。此外不同的栽培方式保温适期也不同,采用高冷地育苗的栽培方式,由于顶花序和腋花序的花芽分化都早,因此,在10月下旬即开始保温。而采用平地育苗的方式,一般要到10月底至11月初才开始保温。温暖地区则要到11月上中旬开始保温。还有采用电灯照明栽培,由于可以打破植株休眠,使缓慢的生育加快,因此,保温开始期可以稍晚一些,到腋花序分化后再保温,有利于提高产量。一般在我国北方地区,当平均温度降到16℃左右时,大约是10月底至11月初为大棚覆盖保温适宜时期。
(2)保温方法:保温方法与一般的先把棚顶盖上,四周敞开,逐渐提高温度不同,而是一次性盖好,迅速把温度提高到30℃。因为保温初期,温度要求相对高一些,白天为28~30℃,夜间12℃,这样能把即将休眠的植株唤醒,发出新叶,原来在保温前已缩短的叶柄,向四面张开的叶,能很快伸长,站立起来。这时假若温度低,叶柄不再伸长,仍然四下张开,呈萎缩状态,以后也长不好。到现蕾期,棚内白天要求为25~28℃,夜间为10℃,这时注意夜温不要太高(13℃以上),否则会使腋花序退化,花器受到不良影响。随着果实增大到采取,温度逐渐适当降低,白天温度不高于25℃,夜间保持在3~5℃。
大棚促成栽培,结果时期长,早期结果量大,植株容易衰弱和矮化。喷布赤霉素有促进生长、打破休眠和提早成熟的作用,可在花蕾出现30%以上时,每株喷布5~10毫克/升的赤霉素5毫升,重点喷心叶,喷后把棚温略为提高,能使顶花序开花提前。
在北方地区进入12月份,气温急剧下降,假若大棚内夜间降到0℃以下,就要再次进行保温。一种是大棚内加小拱棚,拱棚覆盖005毫米聚乙烯薄膜,宽度可与畦同宽,这种方法经济便宜,设施简单,每天开闭,但保温性稍差。另一种是大棚内加吊幕,即再加一层覆盖材料保温,可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这种方法保温性比内加小拱棚要好,操作简便,开闭方便,材料耐用。覆盖两层薄膜,棚内最低可保持7℃,植株长势与覆盖一层的大不一样。第三种是两层薄膜内加小拱棚,保温效果更好。冬天最冷的时候(1月下旬),大棚里的最低温度可能降到-2℃左右,但这种严寒来临之前,果实已经成长,故用不着担心,只要将大棚盖严实,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是在快要进入收获期时,夜温要保持在5℃以上。
四、水肥管理
保温开始后,大棚内温度较高,蒸腾量很大,因此土壤很容易干燥,仅靠叶面浇水往往不能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有时要进行沟灌。灌水标准可通过早晨观察叶面的水分来决定。假若在叶片边缘有水滴,即出现泌溢现象,可认为水分充足,根系功能旺盛。相反则表示缺水或根系功能差。装有滴灌设施的约每周灌水1次,使土壤保持充分湿润。草莓促成栽培重要的灌水期是保温开始初期、果实增大期、收获最盛期以后以及收获终断期以后,保证这几个时期的水分供应,是关系到草莓生育好坏的关键措施。
追肥可以结合滴灌进行,一般从定植到保温开始期间施肥1~2次,特别是在铺地膜前要施肥1次。以后在果实增大期和采收初期各1次,2月中旬植株将要开始恢复长势前施1次,早春腋花序现蕾至果实增大再施2次,共计7~8次。地膜覆盖前施肥可用氮、磷、钾复合肥直接撒于畦面,轻轻中耕松土,配合浇水,每亩施肥8~10千克。地膜覆盖后用滴灌设施滴液肥,以400~500倍的氮、磷、钾复合液肥进行滴灌,少施勤施,每亩灌液肥1 500~3 000千克。
果实采收期间假若棚内湿度太大,容易发生灰霉病而引起大量烂果,故在铺设地膜时,可将畦沟走道全面覆盖好,不露土面,阻止地面水分蒸发。在走道上可再铺些稻草,便于行走。大棚内结合温度管理,在高温时经常注意通风换气,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温度。
五、辅助授粉
冬季大棚内温度低,湿度大,日照短,草莓花药开裂及花粉飞散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较多的畸形果,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开花期要注意通气换气,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另外,可利用蜜蜂进行辅助投粉。在11月末顶花序开放前,把蜜蜂引入大棚内,蜜蜂一般在25~26℃温度下活动最活跃,在20℃以下也能活动,一个大棚放养1箱蜂(约5 000只)即可,这种辅助授粉能显著增加着果率,减少畸形果。
六、疏花疏果
大棚内植株生长旺盛时会发生较多的侧芽和部分匍匐茎,特别是一些容易发生侧芽的品种,要及时摘除侧芽,促进主芽的开花结果。同时要经常摘除少数下部老叶,摘除全部的病叶和匍匐茎。疏花疏果是为了集中养分促进留下的果实均匀增大,因此,一般第一花序留果12~14个,第二花序留果6~8个,摘去后期发生的小花、小果及部分没有价值的畸形果。注意要把摘除的病叶、病果带出棚外。
七、人工补光
光草莓从秋天到冬天要逐渐进入休眠,假若任其植株矮化加重,使休眠加深,就达不到促成栽培的目的了。因此,在技术措施上,既要通过保温使草莓不进入休眠状态,还可采用人工补光办法即通过电灯照明,给予长日照条件,人为地抑制草莓进入休眠状态,同时也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确保叶面积,较早地持续地进行开花结果。
常用的电灯照明方法是从11月下旬至翌春2月中旬在大棚内安装白炽灯作为光源,每4米挂1只100瓦的白炽灯,离地15米设置,夜间温度越低,人工补光照明的效果越好。
照明时间从每晚日落约17~23时,使日照长度达到16小时,也可以从凌晨2时开始到早上8时结束。人为补光是草莓促成栽培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对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增大果个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