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花序通常为二歧聚伞花序和多歧聚伞花序,品种间花序的分枝特性变化很大,典型的二歧聚伞花序是一个花序上可以着生3~30朵花,一般为7~15朵。花轴顶端发育成花后停止生长,这称为一级序花,在这朵花苞片间生出两个等长的花柄,形成2朵二级花序,再由二级花序的苞片间形成三级花序,依此类推。花序上的花依照这个顺序依次开放,一个花序可持续开花20天左右。一个花序上花的级次不同,开花先后也不同,开花早的结果早,果个大。
开花晚的高级次花往往坐果率低,即使坐果后果个也很小或形成畸形果,失去商品价值,称之为无效花。草莓花序的高低因品种不同而异,或高于叶面,或平于叶面,或低于叶面。
花序低于叶面的品种,由于受到叶片的遮盖,受晚霜危害的可能件较小。
六、果实和种子
草莓的果实是由肉质花托膨大而成,植物学上称为假果。由于果实柔软多汁,在栽培学上又称为浆果。草莓花托表面大量着生的离生雌蕊受精后形成许多瘦果,一般也称为种子,种子成熟后呈黄色或红色。瘦果嵌于浆果表面,深度因品种不同而异,或与果面平,或凸出果面,或凹入果面。瘦果与果面平的品种一般较耐贮运。果实成熟时,果面多为红色或深红色,果肉多为红色、粉红色或橘红色。草莓不同品种果实形状不同,常见的果实形状有9种,即圆锥形、长圆锥形、短圆锥形、圆球形、扁圆形、扇形、楔形、长楔形、宽楔形。
果实的大小因品种而异,单果重从3~60克不等,同一花序中以第一级序果最大,级数越高,果个越小。种子多少与果实的生长关系密切,没有种子的果实一般坐不住果,即使坐住果,果实也长不大。对同一品种或同一植株而言,种子数越多果个越大。若授粉受精不充分则种子分布不均匀,还会产生畸形果。温度和水分也影响果实的发育,温度低则果实成熟晚,温度高则果实成熟早,但果个小,果实膨大期水分不足也会使果实变小。因此,草莓果实膨大期最适环境条件为:白天平均气温20~25℃,夜间平均10℃左右,水分适宜,日照充足。
(第二节)物候期
草莓在周年生长过程中,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各种器官的形态和生理机能也发生规律性变化,这就是物候期。了解草莓的物候期对制定周年栽培管理计划和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草莓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萌芽和开始生长期
随着春季的来临,气温上升,或在设施条件下保温以后,当地温稳定在2~5℃时草莓的根系首先开始生长,比地上部早7~10天,此时的根系生长主要是上年秋季长出的新根继续延伸。根系生长7天左右茎顶端开始萌芽,先抽出新茎,随后陆续出现新叶。随着新叶叶柄伸长,叶片展开,越冬叶片开始枯黄死亡。早春草莓的生长主要靠根状茎和根中贮藏的营养物质。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不同,露地草莓茎叶生长开始的时期也因地区而异,黑龙江省为4月中下旬,辽宁沈阳地区为3月下旬,陕西关中地区为3月初,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为3月上中旬,江苏、南京等地区为2月下旬。
二、开花和结果期
在茎、叶开始生长以后,经过1个月左右的时间,约长出4片新叶时,花序就在第四片新叶的托叶鞘内显露,之后花序梗伸长,露出整个花序。从花序显露到第一朵花开放约需15天。随着花序的发育,第一级花序先开,随着第二、三级花序顺次开放,一个花序一般持续开花20多天。由于草莓有顶花芽和侧花芽,而且同一花序不同级次花开早晚有差异,于是开花持续时间较长,经常出现开花、坐果和果实生长交错状态,难以将开花期和结果期截然分开。从开花到浆果成熟需30天左右,成熟期早的品种需时间少些。
温度高时需时间短,成熟快,温度低时需时间长,成熟慢。同一品种南方开花早成熟也早,北方开花晚成熟也晚,江苏在5月上中旬成熟,北京、山东、河北保定地区5月中下旬成熟,黑龙江地区到7月上旬才成熟。
三、旺盛生长期
浆果成熟采收后,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植株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此时匍匐茎开始大量发生,同时产生新茎分枝。在新茎和新茎分枝的基部生出不定根,在匍匐茎偶数节上也产生有不定根的匍匐茎苗。此期地下部的根系也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这一时期是草莓匍匐茎苗和新茎分株苗大量繁殖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应加强管理,促进营养生长和大量匍匐茎苗的产生。
四、花芽分化期
随着秋季的来临,气温降低,日照变短。当气温降至20℃以下,日照缩短至12小时以下时,花芽开始分化。花芽分化的开始,标志着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在北京、河北保定、山东等地区草莓多数品种约在9月中旬前后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随着纬度的增高,花芽分化期提早,随着纬度的降低,花芽分化期推迟。顶花芽分化20~30天后,腋花芽开始分化。
五、休眠期
秋末冬初,随气温进一步降低,日照进一步变短,草莓和一般落叶果树一样开始进入休眠阶段。但它又与一般落叶果树不同,草莓即使在休眠期叶片仍保持绿色。不同地区进入休眠的时期不同,北京地区一般约在10月下旬开始进入休眠期,11月中旬进入深休眠期。草莓植株开始进入休眠期的表现为叶柄变短,叶面积变小,叶片发生的角度由原来的直立、斜生发展为与地面平行生长,不再发生匍匐茎,全株矮化呈莲座状。伴随着休眠形态特征的出现,内部生理生化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植物体内生长激素的消长。作为生长促进物质的赤霉素浓度和活性,随着休眠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作为生长抑制物质的脱落酸则随着休眠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分析草莓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生化的变化,可以判断草莓休眠的程度。了解草莓的休眠状况,可以为草莓保护地栽培中何时开始保温和打破休眠提供依据。
草莓休眠过程可大体分为休眠开始期、深休眠期和休眠觉醒期。草莓何时进入休眠期,即进入休眠期的早晚决定于纬度的高低。高纬度地区,低温短日照来临得早,进入休眠期也早;低纬度地区低温短日照来临得晚,进入休眠期也晚。
低温短日照是诱导草莓休眠的主要因素。但是,草莓一旦进入休眠,就需要有一定的低温积累量(又叫需冷量)才能解除休眠。低温加长日照则效果更好。草莓需冷量的低温起始点与多年生木本植物有所不同,木本植物是从72℃以下算起,而草莓则是从5℃以下算起。一般是以5℃以下的低温所积累的时数计算,草莓只有满足了5℃以下低温积累的时数才能解除休眠。需冷量不足,即使给予高温和长日照,草莓的生长也不正常,表现为生长短小,开花不正常,坐果不良,畸形果多等不良症状。草莓不同品种低温需求量不同,南方型品种休眠浅,需冷量低;北方型品种休眠深,需冷量高。我国生产上栽培品种间需冷量差别较大。休眠浅,需冷量低的品种有春香、丰香、丽红、静香等,只需要50小时以下的低温。休眠中等的品种需要400~500小时,如宝交早生等。需冷量高,休眠深的品种则需要600~800小时,如全明星、哈尼、盛冈16等品种。
(第三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草莓根系在土壤温度达到2°时开始活动,在10℃时开始形成新根,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秋季温度降低到7~8℃时生长减弱。在冬季土壤温度下降到-8℃时,草莓根系便受伤害,~12℃时被冻死。
春季气温达5℃时,植株开始萌芽,茎叶开始生长。此时草莓的抗寒力低,遇到-7℃时会受到严重冻害,-10℃时植株死亡。早春,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寒力低;晚秋或初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寒力低。草莓地上部生长发育最适的温度为20~26℃,开花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5~26℃,低于0℃或高于40℃都会阻碍授粉受精的进行,影响种子发育,导致畸形果。开花期和结果期的最低温度应在5℃以上。花芽分化期必须在低于17℃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花芽分化,但气温不低于5℃,否则花芽分化又会停止。在秋季植株经过多次轻霜及低温锻炼之后,抗寒力大大增强,根系一般可抗~8℃的低温,芽能耐-15~-10℃的低温。在冬季若采取覆草覆土等措施,使植株不受低温影响,即使在最低气温达~40℃的地区,也可以栽培。
6~8月份,特别是在南方,天气炎热,日照强度大,温度较高,当温度超过30℃时,草莓的生长受到抑制,新叶不能形成,老叶受灼伤而枯边,并逐渐枯萎死亡。生产上称这段时期为越夏。这时应采取一定措施加以保护,如覆草、遮阴,适当灌水,或暂时不拔除杂草,让草莓在杂草中安全越夏。
二、光照
草莓是喜光植株,但又比较耐阴。在覆盖下越冬的叶片仍可保持绿色,次年春季还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光照充足,植株生长旺盛,叶片颜色深,花芽发育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相反,光照不良,植株长势弱,叶柄及花序柄细,叶片色淡,花朵小,有的甚至不能开放,果实小,着色不良,品质差,成熟期也延迟。
在光照中,光周期的长短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草莓的品种不同光周期的反应也不同。四季草莓品种属于长日照植物,在北部地区夏季长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花芽。
据研究,四季草莓在17个小时的日照条件下比15个小时的日照形成更多的花芽,而在11~13个小时的日照条件下形成的花芽数量很少,或根本不能形成花芽。一般的草莓品种是短日照植物,在晚夏初秋,日照变短,气温变低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花芽。在花芽分化期要求10~12小时的短日照和较低的温度。但花芽分化后给予长日照处理,能促进花芽的发育和开花。在开花结果和旺盛生长期,草莓需要12~15小时的较长日照。
草莓匍匐茎的发生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品种在长日照条件下,温度较高时形成匍匐茎较多。而在低温短日照的条件下则不能形成匍匐茎。草莓的新茎往往是在日照较短匍匐茎不能形成,或日照过长花芽不能分化时形成得最多。
三、水分
草莓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喜潮湿又怕水涝。
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加上植株矮小,而叶片则较大,因此蒸发量大。在整个生长季,叶片几乎都在不断地进行老叶死亡,新叶发生的过程,叶片更新频繁。采收后植株抽生大量的匍匐茎和新茎。这些特点,决定了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在繁殖圃内,育苗期缺水,会阻碍茎叶的生长。另外,匍匐茎苗不易生根,将低出苗的数量及质量。在果实生长发育期要求水分供应充足,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应不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果实膨大及成熟期,土壤含水量应不低于80%。否则坐果率低,果个小,品质差。秋季9~10月份,正是植株积累养分,进行花芽分化的时期,要求水分较少,土壤持水量达60%时即可,水分过多,花芽形成的数量少,质量差。
草莓也不耐涝。要求土壤既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又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假如田间长时间积水,将会影响根系及植株的生长,严重时,叶片失绿变黄、萎蔫、脱落,甚至整个植株死亡。另外,在土壤水分过多的条件下,草莓的抗病性降低,易发生根部病害。因此,过多地灌水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雨季或暴雨之后,要注意草莓园的排水。
四、土壤
草莓的适应性较强,在各种土壤上都可以生长。但要获得优质高产,必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草莓是浅根性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20厘米的表层土壤中。因此,表层土壤的结构、质地及理化性质对草莓的生长与结果影响很大。草莓要求肥沃、疏松、透水、通气的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在沙质土壤上,假若能多施有机肥,勤灌水,草莓则着色好,含糖量高,成熟期可提前4~5天。
草莓适合于在地下水位不高于80~100厘米的土壤中生长。在沼泽地、盐碱地、石灰性土壤中种植草莓,由于这些类型的土壤结构紧密、通气性差、排水不良,养分不易被草莓吸收利用,草莓生长不良、产量低、品质差。黏土地的草莓果实味酸、色暗、品质差,成熟期比沙性土晚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