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45023100000040

第40章 健康饮食习惯有讲究(7)

危害:由于油脂的固有香味,油炸类食品常使人不知不觉中“上瘾”。炸油饼、炸油条、炸糕等,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食物,炸鸡、炸薯条等更是很多人的最爱。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应该明确这类食品的危害:首先,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能量,一两油炸馒头的能量比一两蒸馒头高一倍。经常进食油炸食物往往造成体内能量的“正平衡”,导致肥胖和与肥胖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如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其次,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氧化物质,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在食品油炸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已经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人群,肺癌、肠癌等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对策:每周进食油炸食物不要超过2次,晚餐时不要进食油炸食物,以防在活动较少的晚上能量蓄积过多。不要购买食用街边的食品摊销售的油炸类食物,不要用同一锅油反复炸煎食物。在进食油炸食物后,应多吃青菜水果,以求营养素平衡。

(2)罐头类食品,营养“大缩水”

危害:罐头类食品的最大缺陷是营养素含量重度缺失。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另外,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因各种情况出现变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为降低,营养价值大幅度“缩水”。出于保质和口感的需要,很多水果类罐头含有较高的糖分,并以液体为载体被人体摄入,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成倍地增高。这样的话,进食后短时间内导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负荷大为加重,加之能量较高,有导致肥胖之嫌。上述问题均可最终危害心血管健康。

对策:一些人常常采用罐头类食物作佐餐食物或配餐食物。应该说,少量进食对健康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有些人偏偏喜欢罐头食品的甜味,常于不知不觉中超量进食,还以为多吃“水果”有益健康,这点值得注意。

(3)加工过的肉类食品易致癌

危害:腌制食物和加工的肉类一样,亚硝酸盐极高,存在导致癌症的潜在风险。此外,由于这类食物常常添加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火腿等制品大多为高钠食品,大量进食可导致盐分摄入过高,造成血压波动及肾功能损害。

对策:加工的肉类食品对人们有着巨大的诱惑,已经成为很多家庭餐桌上最为常见的食物。但鉴于其危害,将其作为主菜大量进食显然是不合适的,将火腿等和方便面等快餐食品一同进食则害上加害。我们不妨将火腿类制品作为配餐食品,如清蒸活鱼时配上几片火腿肉,在色、香、味、形上都显品位,于健康又无大碍,值得一试。

(4)尽量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危害:虽然含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所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已经被确定为导致心脏病的最重要的两类膳食因素。现已明确,长期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类食物可肯定性地、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对策:尽量食用瘦肉,减少或禁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应成为合理饮食的金科玉律。然而,对于需要补充铁质的贫血患者,每周进食1次~2次(每次2次~3两)猪肝是允许的。

(5)奶油制品营养不高

危害:能量密度很高,但营养素含量并不丰富,主要为脂肪和糖。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血糖和血脂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饭前食用奶油蛋糕等,还会降低食欲。高脂肪和高糖成分常常影响胃肠排空,甚至导致胃食管返流。很多人在空腹进食奶油制品后出现返酸、烧心等症状。

对策:奶油制品很容易使老人“成瘾”,这一点值得注意。对蛋糕等奶油类制品,应将其限定于“生日餐桌”,并注意不要在早上、餐前和晚上睡觉前食用,一次食量不要超过中等大小的两块,进食后及时漱口刷牙。

(6)方便面别多吃

危害:方便面属于典型的“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的食物。一方面,因盐分含量高增加了肾负荷,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方便面含有一定量的人造脂肪(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含有防腐剂和香精,可能对肝脏等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对策:方便面应该成为“权宜”食物,在旅途中或在加班后偶尔替代正餐,既满足能量需要,又不会影响健康。

孩子饮食有禁忌

儿童的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禁忌,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儿童的健康。

节后往往是儿科门诊最热闹的时候,多数疾病都是由不当饮食所致,最常见的问题首推为“过食、过饱、积食”。

可能有人认为,不就是吃得多点,有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积食绝不是小问题,因为它不仅会增加孩子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引发这些器官产生疾病。因此,孩子积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通常,孩子积食有下列表现:

①晚上睡觉时不停翻身,有时还会咬牙,正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②孩子的胃口明显减小,表现为食欲不振,宝宝常指着自己肚子说疼。

③仔细发现孩子的面部,能看到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并伴有口臭。

④伴有恶心、呕吐、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解决积食有以下招数:

A、捏积疗法: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在床或沙发上。家长站在一旁,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捏孩子的脊柱两侧,边捏边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B、揉中脘:中脘是人体一个非常关键的穴位,位于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接揉孩子的中脘穴,每日两次。

C、摩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底心处。父母可用拇指轻轻按压涌泉穴,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

另外,还可以用温毛巾热敷孩子的腹部,或者父母也可以用自己温暖的手,轻轻地顺时针按摩孩子的小肚子,这样做对缓解蠕动过于激烈的肠胃有一定好处。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饮食的营养状况比过去也要好得多,但是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不仅常见的儿童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而且一些以前多发生在中年老人身上的鼻咽癌、食道癌、肝癌、肺癌、脑癌等疾病,如今在14岁以下的孩子身上也屡见不鲜。

那么,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地提高呢?医学专家发现,孩子之所以发生这些疾病,和他们的饮食关系密切。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为孩子选择食品一定要慎重。

(1)零食。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家长们还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零食,可是这些零食中,很多对孩子的身体有害。

零食往往是高蛋白、高脂肪,适量进食可以补充营养,但同时也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小的危害,主要来自于零食所含的亚硝酸盐、黄曲霉素、农药以及铅、汞、镉类重金属等。

食物中所含的硝酸盐进入体内后,能转化成致癌物亚硝酸盐;黄曲霉素则是诱发肿瘤(特别是肝癌)的“元凶”,曾有人用发霉饲料(富含黄曲霉素)喂养小动物,不到三个月,这些动物就患上了肝癌:另外,食物中的残留农药,如果潜入人体并蓄积下来,轻者会损害肝、脑、肾等内脏器官,重者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丧命。

要想让孩子远离食物污染的危害,最主要就是巧选孩子的零食,应该选择那些纯天然、无霉变、硝酸盐含量低且新鲜干净的食物。

(2)补品。

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不惜重金为孩子购买各种营养品,可是那些广告上的营养品并不一定营养,说不定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调理,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专家对此提出建议:以平常心对待补品,拒绝广告误导。

(3)精食。

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家庭开始追求“食不厌精”,将进食精米白面视为时尚。其实,粮食并非越精越好。医学专家认为长期吃过于精细的食物,并不足取,因为粮食经过精细加工,大量B族维生素流失,进而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发育。

另外,在精加工过程中,粮食中所含的铬元素大量损失,还会影响到视力。铬元素的缺乏是近视眼的一大成因。原来,铬元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荷尔蒙——胰岛素的辅因子,铬元素的含量不足就会导致胰岛素的活性减退,使得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食物中的糖分因此不能正常代谢,而滞留于血液之中,就会导致眼睛的屈光度改变,最终形成近视。而粮食的麸皮中含有大量的铬元素,为了保证铬元素的摄入,家长给孩子安排的饮食中应有适量的粗粮糙米。

(4)冷饮。

炎炎夏日,冰棍、雪糕、冰淇淋等冷饮,备受孩子们的喜爱。殊不知,相对于成人来说,孩子的肠管显得长而薄,肠系膜较松弛而固定能力差,一旦受到冷饮刺激,就很容易导致肠管平滑肌痉挛和蠕动增强,进而诱发肠套叠,严重的话,就会造成肠道梗阻,进而危及生命。

为了防止出现不测,夏季吃冷饮时,家长们切忌放纵孩子,应该让他们适可而止,不可过量。一旦孩子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绝不能马虎大意,应立即送往医院医治。

孩子往往都比较喜欢吃水果,吃水果同样要多加注意。

(1)给孩子吃水果要注意时间。

一般来讲,既不主张在餐前吃水果,也不主张在饱餐之后吃。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或是午睡醒来以后。

(2)给孩子食用水果时要与孩子的体质相适宜。

如舌苔厚、便秘、体质偏热的孩子,最好吃寒凉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猕猴桃、芒果等,因为这些水果可以败火。苹果、荔枝、柑橘等水果吃多了会引起上火,因此不宜给体质偏热的孩子多吃。消化不良的孩子应该吃熟苹果泥,而便秘的孩子则适宜吃生苹果泥。

(3)有些水果食用要适度。

以荔枝为例,大量吃荔枝会使孩子患“荔枝病”,还会使孩子饭量大为减少,影响对其他必需营养素的摄取。

当孩子发烧、患张口疮、中暑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西瓜,因为西瓜是夏日清凉解渴的最佳水果。但也不能过多食用,特别是脾胃较弱、腹泻的孩子。

香蕉肉质糯甜,又能润肠通便,因此,也是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之一。然而,不能在短时间内让孩子吃得太多,尤其是脾胃虚弱的孩子。

(4)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家长为了保证孩子所需的营养,于是以水果代替蔬菜,这是不科学的。如果经常让孩子以水果代替蔬菜,势必导致体内果糖增多,不仅使孩子的身体缺乏铜元素,影响骨骼的发育,造成身材矮小,而且还会使孩子经常有饱腹感,影响正常食物的摄入。另外,水果中的无机盐、粗纤维的含量要比蔬菜少。

吃零食存在三大“误区”、两大“危害”

吃点零食,不但缓解了疲劳,还为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但是如果吃零食没有节制,嘴总是闲不下来,这样对身体可就不好了。

大多数人都喜欢吃零食,但是又担心因为吃零食而导致身体变胖,所以,看见零食的时候,往往是在吃与不吃之间挣扎,痛苦自不必说。其实,你大可不必这么痛苦,只要学会合理吃零食,不但不用担心发胖,还能补充营养。

吃零食有以下几个误区,应该引起注意:

误区一:果冻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零食。

很多人喜欢吃果冻,认为果冻是由水果汁加工而成,营养丰富,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事实上,多吃果冻不仅不能补充营养,甚至会妨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

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果冻,基本成份不是果汁,而是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卡拉胶。果冻的甜味来自精制糖,香味来自人工香精。

不过,果冻含有一些水溶性膳食纤维,不含脂肪,少吃一点并没有坏处,也不会让你发胖,但不要指望它能“增加营养”。

误区二:果脯、蜜饯可以代替新鲜水果。

把水果制作成果脯,水果中的维生素C基本被破坏了,而加工过程中所用的白砂糖,纯度可达9.9%以上,如此高纯度的糖,除了含有大量的热能外,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了。吃了这样的零食,会导致维生素B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果脯中还含有防腐剂,把果脯当零食经常吃的话,会影响健康。

误区三:鱼干、肉干脂肪含量不高,可以多吃。

鱼干、肉干是经过干燥加工而成的食品,水分含量低,营养物质被浓缩,是补充蛋白质的好食品。鱼、肉等经过加工,去除了水分,但是脂肪的含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仍然属于高热量食物,大量吃鱼干、肉干所摄入的脂肪,和吃新鲜肉没什么分别。大量食用肉干、鱼干,对正在减肥的人非常不利,它们所含的蛋白质一旦超过了人体利用能力,还会形成致癌物质,威胁健康。

总的来说,没有节制地吃零食对身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吃零食更应该多多注意,小心因吃零食而弄坏了身体。

那么,吃零食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呢?

1.零食对牙齿危害不浅。

零食是指不定时、不定量、随意增加的额外饮食。零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重很大,如糖果、蛋糕、饼干、面包等。吃完零食,如果不能及时清洁牙齿,使得一些食物残渣留在牙齿上,损害牙齿健康。儿童吃零食对牙齿的危害更大,特别是12岁以下的儿童,牙齿正处于发育阶段,经常吃含糖量较高的甜、酸食品,又不注意口腔卫生和牙齿保健,就会导致蛀牙和龋齿的发生。

2.零食增加肠胃负担。

经常吃零食会扰乱正常的消化规律,造成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加重了肠胃负担,影响正常进食后的消化吸收,引起肠胃功能失调。同时,零食中甜食占多数,过多地吃甜食,糖在肠道中发酵产生气体,使人产生饱胀感,到了正常吃饭时间,食欲就会大受影响,吃不下饭。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不足,影响身体健康。

在这里,介绍一些对身体有危害的零食:

(1)薯片。

薯片属油炸食品,往往是用“运用油”加工而成,吃多了会刺激肠胃,引起喉咙不适。另外,薯片的营养价值很低,还含有大量脂肪和能量,多吃会破坏食欲,导致肥胖,还是皮肤美容的大敌。

(2)话梅。

话梅、话李等零食含盐量过高,长期食用,就会摄入大量的盐分,诱发高血压等疾病。

(3)饼干。

饼干属于高脂肪、高能量食品,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较少,多吃不利于饮食平衡,还容易导致肥胖。

(4)泡泡糖、口香糖。

泡泡糖、口香糖的营养价值几乎为零,一些产品还含有大量的防腐剂、人工甜味剂等,特别是某些质量低劣的产品,对健康的损害很大。

(5)糖果。

糖果含有大量的蔗糖,除供给热能外,没有其他营养,多吃会影响食欲,使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小孩子如果经常吃糖果的话,会影响生长发育。另外,把糖果当零食容易发生龋齿,引起肥胖。

(6)爆米花。

爆米花尚有少许营养,但铅量较高,会影响儿童智力和体格的发育,损害成年人的神经功能。

(7)膨化类小食品。

这类食品含有大量色素、香精、防腐剂、人工甜味剂、定形剂等食品添加剂,多吃对身体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