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45023100000012

第12章 改变生活方式,远离“亚健康”(3)

(2)劳累或紧张时,在自己胸部左乳头附近的胸骨后有时会出现隐隐钝痛或是整个左胸部疼痛,有时还会伴有出虚汗,或是疼痛放射到肩、手臂甚至颈部。

(3)在饱餐后、突然遭遇寒冷时、遇有惊险事件发生时等特殊情况,会感到很不舒服的心跳加快、加重和心律不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心悸。

(4)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或会议室中,在各种登高的活动如上楼、爬山或爬坡时,自己感觉比以前,特别是比别人更容易感到胸闷、心悸、憋屈和空气不够。

(5)晚间睡眠时,如果枕头低就会感到憋气,往往需要较高的枕头才能安睡。如果在熟睡或噩梦过程中突然清醒,则会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严重时需要坐起后才会好转。

(6)过性生活时有些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正要兴奋的同时,会感到很不舒服的心跳过速、心悸、胸闷或胸痛等不适,令人对这种本来很愉快的事大打折扣。

(7)在左肩以及左后背的心俞穴附近,经常会出现隐隐作痛,这种疼痛令人很不舒服,并且是贴膏药、涂抹止疼药都缓解不了的,而大多时候,不理会它反而就过去了。

(8)出现心跳过速或过缓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有时感到自己不舒服时,摸一下自己的脉搏竟会发现偶然有停跳的现象,也就是心率不齐,而此时若正好有条件去医院做心电图,医生会郑重其事地警告你注意心脏安全。

(9)四肢关节,特别是手指指端的关节开始出现疼痛,严重的会出现肿大现象。

(10)最关键的是,你越来越意识到很多事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如果去医院体检,而检查结果又在正常和不正常之间,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遗传因素时,都应该每年至少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脂指标的胆固醇化验,并减少胆固醇的摄入;还要经常作血压测量,确保血压不要超过正常值;若有可能还要每年检查一次血糖。若已经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等项检查。及时确诊,以便开始长期治疗,或用其他方法排除病情。

因此,要消除亚健康,积极的病前状态干预才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否则,就等于自己扣动了“过劳死”的扳机。

所以,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们,都在把对健康的关注焦点移到了对亚健康状态的关注。其实,早在2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也就是WHO的专家们就已经提出类似的见解。他们指出,未来医学重心将是对病前状态的干预和对疾病的有效防范;并预测说,尽管20世纪有大约85%的医生在从事临床诊断治疗工作,而到了21世纪,却需要85%的医生去从事关注病前状态的工作,坐在医院里等病人上门求治的医生不应该超过15%。只有这样,医学才能起到真正地保护人类健康的作用。

人到中年别硬熬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中年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高效率地工作、学习,长期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硬熬”,殊不知,“硬熬”乃健康之大敌。为了您的健康与家人的幸福,建议中年人应做到“五不熬”。

1.起居不熬夜

人到中年,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脑力劳动者,不时地、适度地开开夜车,第二天午休补上,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妨碍。但如果工作上长期硬拼,生活上长期熬夜,就可引起因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而导致的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长期睡眠不足还会造成大脑受损,促使早衰。

2.饮食不规律

有些中年人因工作忙、学习紧张或生意脱不开身,长时间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不吃早饭更是常事。长期下去会导致营养缺乏症,促发脑血栓和尿路结石。经常挨饿不进食,还会引起胃溃疡,诱发低血糖。相反,暴饮暴食,更有损于健康。因此,只有定时定量按餐按顿进食,才能保证大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记忆、理解、思维分析能力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因此,肚子饿时应立即进食,不要随便推迟进食时间;否则可能引起胃肠性收缩,出现腹痛、严重低血糖、手脚酸软发抖、头昏眼花,甚至昏迷、休克。经常饥不进食,易引起溃疡病、胃炎、消化不良等症。

3.运动不过量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过量的运动会使热能大量消耗,乳酸等代谢物在血液中堆积。运动过量还会造成心律不齐,影响肝脏功能,导致筋骨和肌肉酸软,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4.娱乐不伤神

文明、轻松、健康、适度的娱乐活动,可以调节人的神经,陶冶情操,有益健康。但玩乐过度,会使体内维生素A消耗过多,视力下降,神经疲劳,如长期听狂躁音乐,会使鼓膜过度紧张,影响听力。经常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机,会患“游戏机综合征”。整夜打牌、下棋、搓麻将,会过多消耗脑力和精力,伤身劳神,影响健康。故玩乐应文明雅趣、轻松舒适。

5.病痛不熬拖

中年人的大脑、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生理功能都在不知不觉中衰退,细胞的免疫力、再生能力和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在下降。

不少中年人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胃痛、失眠、气短、关节痛、食欲差,但仍满不在乎地熬着拖着,结果小病熬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以致失去治疗良机。中年人对头痛发热、咳嗽、乏力、腰酸、腿痛、便血等不适症状不重视,听之任之,强忍下去,终将拖延耽误,酿成重症。因此,当身体患病时,应早些到医院诊治,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切忌病体硬熬而导致重病染身。

6.疲劳不硬熬

身体疲劳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正常反应,同时,也是给人们以一种自动控制信号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人体就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

所以,当中年人自我感觉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思维迟钝、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状时,应立即注意劳逸结合,不宜熬夜,不宜做突击性的工作;思想要放松,胸襟要宽广,心情要舒畅,不要为一些琐事而烦恼,不要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应尽快采取保健措施,消除身心疲劳。

人到中年一定要防“五劳”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在下列一些现象中,如果你有2~4项,说明是轻微疲劳;有5项以上,就是重度疲劳,或许是机体潜伏着某种病症,务必到医院检查治疗。这些现象是:

(1)早晨不能按时醒来,醒来懒得起床。

(2)走路抬不起脚。

(3)不想参加社交活动,尤其是不愿去生地方见陌生人。

(4)说话声音细而短,自感有气无力,不愿与他人说话。

(5)坐下后不愿起来,且时常托腮呆想发愣。

(6)说话、写文章时常出错。

(7)记忆力下降,想不起朋友的叮嘱或者忘掉前几小时的事情。

(8)精神不佳,过分地想用茶或咖啡提神。

(9)食欲差,厌油腻,总想在饭菜中加些刺激性的调料。

(10)对吸烟、饮酒的嗜好有增无减。

(1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12)眼睛发沉,爱打哈欠。

(13)下肢沉重,休息时总想把脚架在桌子上。

(14)入睡困难,想这想那,并易醒,梦多。

(15)全身不固定的隐痛。

(16)不是腹泻,就是便秘。

(17)恶心、腹胀而无明显原因。

(18)头晕眼花,烦躁易怒。

(19)尿路不畅或尿频。

(20)打盹不止,四肢像抽筋一般。

视、卧、坐、立、行,是人类生存所不能缺少的行为和能力。古代养生学家很早就认识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黄帝《内经》称为“五劳”,即在五个方面过度疲劳。“五劳”,还可伤及五脏,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中年人,在生活中更应注意劳逸结合,既体现“生命在于运动”,也体现“生命在于静止”的哲理。那么,如何防止“五劳”呢?

1.防久视伤血

读书、阅报、看电视过久,可使眼睛疲劳、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精神不振等。心主血脉,藏神志;目属肝,藏血,久视会劳神伤血,导致血虚症的发生,因此不可使“眼劳”。

2.防久卧伤气

长期卧床伤肺,肺主一身之气,阳气不升,脏腑功能下降,血行不畅,则会出现面色苍白、精神不振、懒言怕动、动则气虚、自汗、乏力等气虚症,故应注意防“卧劳”。

3.防久坐伤肉

久坐者,躯体肌肉缺乏锻炼,致使肌肉萎缩,肌力减退。久坐会伤脾,脾虚则运化失调,会使精微物质不足润养肌肉,令人消瘦。有人测算,久坐者肌肉重量会比少坐者下降5%,因而不可久坐。

4.防久立伤骨

人体年久站立,躯体重量全由脊柱、下肢骨架负重,会使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腰酸背后膝软,足麻跗肿,并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腿部关节炎及骨质增生肾主骨,藏精,生髓充于脑。久立伤肾,肾虚则骨伤,精亏,髓少,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故而不可久站致“肾劳”。

5.防久行伤筋

年迈体弱者,长时间行走,易使筋腱疲劳,弛软,膝踝关节扭伤。肝主筋腱的运动,而全身关节筋腱的运动依赖肝气的滋养,久行损耗肝之精气,肝虚则筋腱伤。故应注意不可久行,以防“伤筋”。

久坐办公室伏案工作的人,要想减少疲劳,可用如下一些简便方法:

(1)梳头:两手手指微弯,以手指代替梳子,从前额到脑后梳头6~10次,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2)练眼:在做集中视力工作时,每隔20分钟左右,远望1分钟,再以紧眨双眼数次的方式休息片刻,也可做转眼球运动。这样,有利于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3)转颈法:先抬头尽量后仰,再把头颈俯至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缓缓地做头部四周运动,并向左右两旁侧倾10~15次,再腰背贴靠椅背,两手颈后抱拢片刻。能收到提神的效果。

(4)五指运动:使两手五指的关节相碰,由拇指开始顺序地做下去,直至小指,然后,再从小指开始,做到拇指为止。如此往返、越做越快,即能解乏。

(5)举手法:将双手高举过头再放下,至少做10次,可以松弛肩胛关节和肌肉。

(6)“划船”法:坐着双手握拳伸向前方,如握船浆,身体前倾收腹,翘起双脚,脚尖向上,脚跟着地,上半身由前向后移动,做1~2分钟。

(7)伸懒腰:做深呼吸,呼气时尽量收腹,它能使肌肉细胞大大地伸张,使细胞内残存的疲劳物质乳酸更快地“溢出”细胞外,而被血液及时带走,排出体外,从而消除疲劳。

(8)腿部活动:坐下后,双脚屈伸椅子底下,脚尖向下着地,尽可能地抬起脚跟,然后,自后向前踢出左腿,使脚尖向上,向身体方向紧收。接着收回左腿后屈,而同时以上述方式踢出右腿。每条腿做4次屈伸动作,再用双腿同时伸屈4次,坐着的双腿或单腿不停地进行抖动。如此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使肌肉、骨骼保持充足的血液供应。

(9)按太阳穴:眼睛疲劳易引起脑部疲劳,头晕脑涨,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这时,可用食指按压太阳穴,抑制视觉神经兴奋。另外,压迫眼尾,也能使大脑清醒。

(10)揪耳朵:双手分别揪耳朵上、下、中部,并分别各拉15次,然后用双手不断搓揉双耳半分钟,动作要轻柔。

(11)松颈法:身体自然站立,肩部放松,颈部前后摆动并配合呼吸,向前摆时呼气,向后摆时吸气,连续做8~10次。

(12)仰枕法:端坐椅上,双手指交叉,枕于脑后,掌心向外,双肘外展,与肩成一线,然后身体靠着椅背,尽力向后仰,下肢不动;上势保持不变,头颈自然向前放松,且慢慢往后仰。但要注意后仰时,双臂要微用力阻挡后仰的头颈。如此反复做15次左右。

(13)反视法:站立,全身放松,轮流向左、右转颈,尽力看自己的脑后,或看后面的物体,或想像着头发的形状、色泽或身后物体的形态等,持续2~3分钟。

(14)提降肩:自然站立,膝部稍屈曲(放松状态),两手自然下垂,两肩提升,然后突然放松降肩,做15~20次。应注意,肩部下降时,膝部要保持一定的缓冲,肩部要直上直下,不能歪斜,否则会影响锻炼效果。

(15)入静法:端坐于椅上,双掌交叠(右上左下)悬置于体前距丹田水平5厘米左右处,掌心向上,提肛,舌尖顶上腭,心想自己最快乐的事,持续3分钟以上。

将熬夜的伤害降至最低

随着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概括现代人的工作状态。夜班司机,24小时便利店员工,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熬夜族”的行列。专家指出,熬夜对个人的健康是一种慢性危害,对那些不规律晚睡的白领而言,频繁调整生物钟对健康的危害尤其严重。长期熬夜者更容易遭受癌症之害。熬夜使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影响细胞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

一般来说,熬夜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皮肤受损

一般来说,皮肤在晚上10点到凌晨2点进入晚间保养状态。如果长时间熬夜,就会破坏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循环。神经系统失调会使皮肤出现干燥、弹性差、缺乏光泽等问题;而内分泌失调则会使皮肤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黑斑等问题。

2.抵抗力下降

在熬夜对身体造成的多种损害中,最常见的就是使人经常疲劳,精神不振,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对于抵抗力比较弱的人来说,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也都会找上门来。这主要是因为熬夜时人的正常生理周期被破坏,人体的正常“应答”系统遭到破坏,抵抗力也就会随之下降。

3.记忆力下降

正常来说,人的交感神经应该是夜间休息,白天兴奋,来支持人一天的工作。而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却是在夜晚兴奋,所谓一张一弛,熬夜后的第二天白天,交感神经就难以充分兴奋了。这样人在白天会没有精神,就会产生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健忘以及头晕、头痛等问题。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4.阴虚火旺

对于熬夜族而言,身体是在超负荷工作,因此容易出现功能性紊乱,中医上认为是阴虚火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另外,熬夜时人的生活往往不规律,因为要熬夜,有的人晚餐会吃得比较多,还有的人熬夜时饿了也会大吃一顿,因此熬夜者也常有肠胃毛病,如消化不良等。

5.视力下降

熬夜对人眼睛的伤害可不只是出现“熊猫眼”那么简单。长时间超负荷用眼,还会使眼睛出现疼痛、干涩、发涨等问题,甚至使人患上干眼症。此外,眼肌的疲劳还会导致暂时性视力下降。长期熬夜造成的过度劳累还可能诱发中心性视网膜炎,使人出现视力模糊,视野中心有黑影,视物扭曲、变形、缩小,视物颜色改变等问题,导致视力下降。一般来说,这种眼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往往是在通宵熬夜之后突然发病。

工作繁忙,熬夜有时候在所难免。偶尔熬夜尚可应付,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问题。研究表明,适当摄取营养保护身体,不仅能使自己在夜间工作时保持最佳状况,而且能将熬夜的伤害降至最低。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保护视力

熬夜时人的视力最容易受损害,加之白天接受日光紫外线照射时间不足,因而对维生素A、D的需要量往往较一般人要高很多。

维生素A可通过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质的合成,提高熬夜者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劳。维生素A含量较多的食物主要有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蛋以及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青椒、白薯、橘、杏、柿和红枣等。

2.缓解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