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冬春季节,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较易得病,好发于儿童。它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入了鼓室引起的,常伴随咽鼓管、乳突气房黏骨膜的炎症。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Ⅲ型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等。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后经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或鼓膜外伤、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经外耳道鼓膜途径侵入中耳。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当,平卧吮奶,乳汁或呕吐物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因此婴幼儿比成人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
治疗上,应多休息、多饮水,吃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早期正确足量地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以控制感染,防止转为慢性。1%麻黄素或5%弱蛋白银滴鼻,能使局部炎症吸收,促使咽鼓管通畅。在鼓膜穿孔或切开后,应保持良好的引流,先用3%双氧水洗净脓液并拭干,再滴以0.25%氯霉素液或复方新霉素滴耳液等。红外线、超短波等现疗,有助于消炎、止痛。在鼓膜没有愈合之前,应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因此不宜游泳。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及时、合理,穿孔常可愈合,听力多可恢复正常。但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则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或发生颅内、颅外并发症,或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孩子,应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最好连续使用1周,有高热者可同时酌情用退热药。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听力,因此必须注意预防。在哺乳期,喂哺时应避免奶汁流入耳道内。睡在床上爱哭的孩子,要防止泪水流入耳内。常常感冒的小儿,不要用力擤鼻,以免影响耳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