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海洋知识小百科-水文篇
45018100000013

第13章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1)

海洋中有哪些水文奇观呢?

大家都知道海洋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可海水中出现的许许多多水文奇象,有些真的令人难以想像。如:柔软的液体有时就像坚硬的固体,使物体难以穿越;特殊的潜流,在海底会创造出一个奇特“殡仪馆”;深深的海底,居然也有那种“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场面;洋中的“巨流”与“巨河”能给沿途气候带来深远的影响;静静的海底,也会刮起威力无比的“海底风暴”;“水下魔鬼”竟是一种看不见的内波,给潜水器带来厄运;海水的特征就是成的,可是航海人却在海上寻到了淡水;都说是蓝天白云,可有谁想到在湛蓝的海水空问,也有昼沉夜升的“彩云”;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海平面原来凹凸不平,它也有“高原”与“盆地”;在深深的海水中,居然还能看到绚丽无比的“雪景”呢。

沿岸海水呈现黄绿色吗?

当夏天在海里游泳时,人们喜欢往离岸较远的水里游,因为那里海水干净,清澈透明。就是在平时,当人们站在高处向大海眺望时,也会发现远离岸边的海水呈蓝绿色,而沿岸水呈现黄绿色。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近岸海水,由于悬浮物质增多,颗粒变大,这些悬浮物质把海水变成了黄绿色。

海风也有咸味吗?

当你在海边散步时,迎面吹来的阵阵海风会让你感觉到,呼进的空气还有咸味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科学家仔细研究发现,在海面上的空气中,盐分子的浓度几乎可以达到2%以上。那盐又是怎样从水中进入空中的呢?原来是海水中的盐分子发生离解,分解成2个带电离子,对于溶液来说,这是普通的现象;但后来,每个离子同2个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团聚体;随后,这些团聚体又相遇、合并,得到了全新的另一种分子——中性盐核。这是穿上了“水皮大衣”的盐核。这种结构具有大得多的体积和显著减小的比重。这种结构的分子就很容易离开水面而进入大气层中了。空气中的咸味就是这种盐核在空气中随风飘动的结果。

海底会出现瀑布吗?

世界上最大的瀑布要数安赫尔瀑布,另外,尼亚加拉瀑布也是闻名遐迩的。但是,海底也有瀑布吗?实际上,海底瀑布和陆地瀑布一样都十分壮观。海洋科学家在丹麦海峡发现了一个海底特大瀑布。它位于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大西洋海底,瀑布的落差达到了3500米,是安赫尔瀑布的4倍还多。那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了这种海底瀑布的呢?原来,它是现代海底探险家皮卡尔在格陵兰岛沿海的航线上测量海水流动的速率时发现的。当时,当测量人员把水流计沉入海中后,竟连续被强大的水流冲坏了,由此发现了流量巨大的海底瀑布。后来的研究表明,如此汹涌的海底瀑布水流是由巨大的海流从海底峭壁中倾泻而出造成的。

在陆地上,世界最大的瀑布要数安赫尔瀑布。但是,它与海底瀑布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可为什么会形成海底瀑布呢?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这是由于低温低盐的下沉,海流在遇到海底山岭的阻碍后形成的。举一个例子,正如一个加热平底锅中的水的环流那样,如果平底锅只有一边被加热,这一边的热水就会产生向上的上升流;而另一边是冷的,凉水将迅速下沉而产生下降流,到达锅底后又向热端扩散。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锅底”出现“山脉”“山脊”的阻挡,大量冷水就会先聚在山脊背后,最终溢出而形成瀑布,以便完成环流。有趣的是,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丹麦海峡海底大瀑布及其他海洋的海底大瀑布,都具有控制海洋的水温及含盐量的奇妙作用。

海洋中可能存在“暖池”吗?

海洋中的水都是流动的,怎么能形成“水池”呢?然而,海洋中确实有“暖池”存在。近年来,海洋水文学家已经发现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库对大气加温的神奇的作用,人们把这种明显温度高于周围海域的巨大水体称为“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在赤道附近大西洋的西部也有这种现象。那么,为什么大西洋和西太平洋会存在一个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大暖水库呢?科学家经调查研究后认为,赤道两侧是信风带,在赤道两侧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刮东北风,而南半球吹东南风。平常信风从东太平洋向西太平洋吹动,把海水表面的暖水由洋流传送到西太平洋。暖水在西太平洋聚积时,要高出一般海面10厘米~20厘米,这就形成了一个加厚了的暖水层。海洋中这种“暖池”的发现,使人类初步揭开了造成全球或地域灾害性天气的一个奥秘。

海底下面会出现风暴吗?

人们都知道,陆地上遇到风暴会沙尘四起,天昏地暗,有很大的破坏力。海底下也有这样的风暴吗?确实,海底并不平静,类似于陆地上飓风的各种激流一年四季都会在海底发生。甚至在一些海域,这种海底风暴每年要发生5次~10次。那么,海底风暴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它就是海水与大气运动的结果。当海水和大气运动的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海底风暴。风暴出现之前,首先出现的是旋涡,大面积的海水连续不断地作旋涡状运动时,就会搅动水体中的流速急剧增加。从高空卫星拍摄的世界海洋图像也能清晰见到这种海洋中的旋涡。除旋涡外,还有海底蜿蜒流动的深海洋流,当洋流和旋涡汇合的激流融为一体后,会形成速度更快的洋流,这就是海底风暴产生的前兆。当海面上空大气风暴出现后,海浪就变得越来越凶猛,被传递到海底的能量也就越来越大。海底旋涡就很容易演变成海底风暴了。海底风暴的能量很大。最猛烈的海底风暴,它的破坏力相当于风速高达每小时160.9千米的强风暴。

海中的“石老人”是怎么回事?

“石老人”是青岛市的十大胜景之一。在青岛东部的海边上,人们会看到一个高约十几米的巨石静立在波涛翻滚的海中,它的形像很像一个翘首盼望的老渔夫。你知道“他”在等谁吗?有关“石老人”的传说非常动人。相传很久以前,一个老渔夫和自己的宝贝女儿——牡丹相依为命,以捕鱼为生。忽然有一天,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东海龙王抢走了老渔夫如花似玉的牡丹姑娘。老渔夫非常伤心,每天都在这里等待宝贝女儿的归来。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天长日久,他竟变成了石头人静立在海中。多少年来,到过青岛的游人都要来这里看看这位悲惨的老人。其实,“石老人”是在海水和陆地的相互作用下随着地质历史的变迁而形成的。如果低潮时,你可以看到形似老人的石头与海岸是相连接的;而高潮时,海水就会淹没“石老人”与海岸之间的岩石,把“石老人”孤立起来。当你去青岛旅游时,一定不要忘记看看这令人动情的景色啊。

海洋中可能存在“淡水井”吗?

海水又苦又成,如果说海洋中也有淡水井,你能相信吗?在我国闽南的漳浦县古雷半岛的东面,有一个叫菜屿的小岛。距菜屿约500米的海面上就有一处淡水区,叫“玉洋”。在广袤的大海中能有一处淡水源,可以为渔民和来往船只补充淡水,这可是太美妙不过的事了。实际上,在国外,也有很多海中有“淡水”的现象。例如,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东北部之间的海洋里,周围海水含盐量很高,但在中间却有一片直径约为30米的海域水是淡的。这里的水,其颜色、温度、波浪都同周围的海水不同,所以想补充淡水的船只很容易找到它,并称它为“淡水井”。

人们发现海洋中有“淡水井”后,便对其进行了考察。经考察发现:原来这里的海底有一块凹地,底部有一口喷泉,这种喷泉有的比陆地上最大的喷泉还要大,每秒钟能喷出泉水40多吨;再加上那里的海水不深,源源不断的喷泉就顶开海水,形成了海水中的淡水区域,就像一口水井一样。除了海底喷泉外,在流入海洋的大江巨川入海口,由于淡水流量巨大,往往也能形成类似的淡水区。比如在非洲西海岸刚果河河口附近航行的船只,虽然远离大陆150千米,却能在大西洋中取到淡水。原来,在海底有一条宽阔的海底河谷,它正是刚果河的河槽延伸到大西洋底的部分。由于刚果河的流量和流域面积均占世界第二位,每秒钟流量为3.9万多立方米,大量的淡水不断沿着河谷从大陆涌来,所以就在海洋上形成了一片与众不同的淡水区了。

海中真的会出现“飞碟”吗?

同学们可曾听过这样的故事:1967年秋,美国的“阿尔文”号潜艇在大西洋百慕大执行海底考察任务。当潜艇潜至80米水深时,突然一股暗流袭来,艇身剧烈晃动,就像陀螺一样在水底打起转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常水文现象使“阿尔文”号立即紧急上浮。当“阿尔文”号浮至水面时,发现底下有一个直径达500米,厚度约60米的异常液体圆盘在快速打转,并慢慢向艇尾方向滑去。这种现象就像空中的不明飞行物UFO一样,因此也被称为海中“飞碟”,已经普遍受到海洋科技界的关注。据科学家们统计,迄今已发现大海深处的“不明飞行物”有340多个了。

事实上,海中“飞碟”就是一种特殊的水团。这种水团从温度、盐度、密度、比重,以至于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都与周围的海水不同。因此,它的表现就是一个边缘分明的“独联体”。这一股与众不同的水团随着海流和旋涡,一边前进,一边高速旋转,形同旋转着的大盘子。它会“周游”海洋世界,长达数年而不解体。科学家已经研究发现,海中的“飞碟”大多数都诞生于大江、大湖和大河的入海口处。在那里当比重和性质迥然不同的淡水与海水相遇时,就会出现互不相容的场面.彼此就如“井水不犯河水”一样互不侵犯,直到海洋深处还能以各自不同的速度打转。海中“飞碟”的规模很大。在大西洋中发现的一个大“飞碟”,直径达80千米,它在海洋中飞速旋转时,竟“吞进”了大量的鱼虾,使这些鱼虾长时间晕迷不醒,直至死亡。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大西洋百慕大神秘失踪的船只和潜艇.有一部分可能就是由海中“飞碟”造成的。

海上会出现“光轮”吗?

海洋确实是个神秘的世界,海上出现的“光轮”就是一个未解之谜。经常航海的人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号:当船穿越海面风平浪静的波斯湾时,船的两侧却突然会各出现一个直径约500米~600米的巨大“光轮”。这两个奇特的“光轮”在海面上围绕着自己的中心快速旋转着,并且还会“护送”船只前行呢,大约20分钟后才会消失。1848年,一艘英国船只“丘克吉斯”号在印度洋上航行时,发现远处有两个亮点贴近海面向这边飞来。这是两个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的“光轮”。其中一个“光轮”擦船而过,不仅撞到了船上的一根桅杆,船员们还闻到“光轮”散发出浓烈的硫磺气味呢。1910年8月12日夜里,荷兰“瓦伦廷”号轮船的船长布雷耶在南海航行时也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光轮”。“光轮”的旋转速度很快.以至于海面上也出现了旋转着的波纹。当“光轮”离“瓦廷”号轮船大约有500米时,船上所有的船员都感到十分气闷、恶心,浑身上下都很不舒服,直到“光轮”在海上消失之后,他们的感觉才又恢复了正常。

非常有趣的是,这种“海上光轮”几乎全发生在印度洋海域,而在其他海区则极少见到。

海上光轮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种种推测。有人认为,航船的桅杆、吊索、电缆等的结合可能会产生旋转的光圈,这是由静电放电而引起的;也有人说,这是由海洋浮游生物引起的海发光现象;还有人说这是水文现象,也就是说,是两组波浪的相互干扰,激发海洋浮游生物发光,而波浪的相互干扰使发光生物随水流运动,便产生了旋转的光轮。还有人猜测,“海上光轮”也许是由球形闪电的电击而引起的现象,也有可能是其他某种物理现象所造成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就是“飞碟”在海上活动。总之,海上神秘的“光轮”至今仍是一个未揭之谜。

海洋是地球温度的调节器吗?

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的存在,人类将无法生存。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的热量,绝大部分是被海水吸收并储存起来了。地球上热量的供应和储存主要是由海洋来调剂的。海洋不仅通过海流的循环及海水与大气的相互作用等影响地球的气候。而且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向地球大气提供了40%的再生氧气,另外60%的再生氧气是由陆地森林、植被提供的。因此,我们说:海洋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

冰山和冰岛是北冰洋最壮观的景色吗?

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它以冰多而著称。实际上,北冰洋最壮观的景色就是冰山和冰岛,它们主要由北冰洋各岛屿的大陆冰川、冰盖和冰架崩解入海形成,、冰山主要分布于各边缘海,而厚度从十几米到上百米不等,最厚可达130多米。冰山的面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像金字塔的尖顶,有的像桌子一样平坦。冰岛是冰山的特殊变形,它的面积最大可达500平方千米~700平方千米,厚度约30米~50米,露出水面高度10米~20米。由于冰岛面积大,漂流速度慢,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座固定的白色岛屿。

在人们的印象中,北极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但是,事物总是在变化之中,常年冰天雪地的北极,也会受到气候变暖的冲击。目前,由于世界上气候变暖的趋势日趋明显,也已经影响到了北冰洋的冰了。有人预测,北冰洋的冰迟早也会消失,真的会是这样吗?科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美国迈阿密大学享利·拜特教授认为,一旦北冰洋的冰层消失,即使在冬季也将不会再结冰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他还认为,北冰洋现存的冰层年龄有100万年,而在此之前的7000万年中,北冰洋上是没有冰的。有人猜测,未来在大西洋两岸会持续出现结冰的现象,仿佛可以代替原来的北冰洋,这显示着一种海洋冰层的周期性变化。而安德斯蒂尔博士却认为:北冰洋的气候是正在变冷,而且所谓的冰层漂移的证据以及冰层变薄的戏剧性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由此可见,北冰洋的冰是否会消失?人们的说法不一,正确的结论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科学观察。

“寒冷岛”真的会出现在赤道上吗?

赤道区域历来以炎热著称,怎么会出现“寒冷岛”呢?但世界上确有此事。在南美洲以西离岸970千米的东太平洋上,散布着30个大小岛屿和50多个岩礁,这就是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厄瓜多尔地处赤道南北两侧,约介于南纬2度~北纬1度,西经88度~92度之间,按其所处地理纬度,应该常年在赤道低气压槽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全年皆夏。而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却气候干燥少雨,岛上的巴克里索港的年平均气温只有23.8℃,比其他赤道地区的年平均26℃低了不少。所以,这里被称为赤道线上的“寒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