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残之徒的最终下场
魏忠贤,明隆庆二年正月出生于一个寻常而又贫寒的家庭,曾娶妻冯氏,育有一女。年轻时便是有名的市井无赖,终日游手好闲,驰马射箭,酗酒聚赌。一次,赌博输了钱,被赌徒追打索债,无处躲藏,只好别妇抛雏,远走他乡。
他身无长技,又好逸恶劳。于是首先想到了净身为宜。走这条路虽不光彩,但可以寄生宫廷,衣食无忧,而且还可接近皇帝,一旦获宠,便能平步青云。这也是魏忠贤面对生存困境的一种选择。魏忠贤就在这一念之下,自施宫刑,成了阉人,改姓为李,来到了京城,不久便混进宫中,时年22岁,正值神宗万历十七年。
魏忠贤刚进宫时只不过是一名走卒,后费尽心机,靠把兄弟魏朝的帮忙,靠太监王安的赏赐,多年后才成了后宫王才人的办膳太监,负责这位王才人的膳食。才人的地位原也不高,位在后、妃、贵人之下,偏偏这个王才人为神宗皇帝添了个孙子朱由校,母以子贵,地位自然上升。朱由校离皇位原也不近,上面还有父亲朱常洛等着继位,偏偏这个朱常洛又是个短命鬼,只当了29天皇帝便一命呜呼。于是魏忠贤的运气来了,随着朱由校神速般地登基,他也跻身到了权力的中枢。
为了篡权,魏忠贤与熹宗奶妈客氏勾搭成奸,先后杀害了与自己有恩的把兄弟魏朝及太监王安,掌握了内宫的一切权力。
当时,外廷上掌权的是东林党人。东林党由一批富有改革思想的正直之士组成,因其领袖顾宪成曾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而得名。它始于讲经论道、清议朝政,逐步发展成社会舆论中心,最后演变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派别。东林党人敢于针砭时弊,弹劾执政的大臣、弄权的太监,甚至敢于冒犯天颜,直接批评皇帝。因为东林党人敢于大胆地讽议朝政,干预政治,大声疾呼消除腐败、改革时弊,所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内阁、都察院、吏部、兵部、礼部这些要害部门都在改革之士手中,一时出现了“中外忻忻然望治,而小人侧目”的有利形势。
对此魏忠贤又气又恨,只是因为忙于宫内的权力斗争,一时无暇顾及。东林势盛不仅使他窃取朝纲遇上了劲敌,而且,东林党人还在不断地揭露他的种种罪行。例如,当熹宗诏令他和客氏的亲属可以世袭锦衣卫官职时,兵部尚书董汉儒等就上疏反对;当他在宫中建立私人武装、搞宫内练兵时,御史李应升又出面干预,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此举包藏祸心。此外,还有御史刘廷佐揭发他肆意增加荫封恩赏,给事中沈惟柄举报他私立刑具,这些都使魏忠贤恼羞成怒,必欲除之而后快。
魏忠贤知道,要打垮东林党,首先要建立一支足以与之抗衡的政治势力。于是他千方百计地向外廷安插爪牙,培植党羽,分化朝臣,煽动对立。
天启四年,魏忠贤与东林党人开始了正面交锋,魏忠贤暗自发誓,一定要将东林党人斩尽杀绝,于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博弈开始了。
魏忠贤充分利用了熹宗这张王牌。他深知只要掌握了天子,就可以号令一切。任你东林党人有多大的势力,多么了不起的能耐,只要天子这张王牌一亮,无不望风披靡。
此时的熹宗,刚刚20岁,由于从小受客氏和魏忠贤的调教,只愿纵情玩乐,不想过问政务。除了在胭脂堆里厮混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做木工活。他经常营造房屋,拆拆盖盖,乐此不疲,终日不倦。魏忠贤摸透了他的脾气,总是趁他专心做活的时候,上前奏事。熹宗果然不耐烦了,挥挥手说:“我都知道了,你们好好干就行了!”有了皇帝钦授的特权,魏忠贤可以放开胆量,大干一场了。
这场大清洗、大屠杀是骇人听闻的。
首先拿官卑职小者一试锋芒,工部郎中万憬成了第一个祭品。当他还不知趣地上疏检举魏忠贤私建超规格的坟墓时,魏忠贤抛下了第一张“圣旨”:杖一百。“廷杖”是明代皇帝对付大臣的一种酷刑,在午门公开执行,将受杖人两脚缚住,猛地一拉,便要摔个嘴啃泥。接着,再尝棍棒的滋味,每一杖都要使尽平生气力,每打五杖,便换一个打手,可怜万憬百杖下来,能不顿时气咽?
接着魏忠贤又矫旨令东林党的重臣致仕。首辅刘一、叶向高、韩都被迫还乡,这算最客气的了。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等数十人则被革职。几个月内,正直之士排斥殆尽。像疾风扫落叶,纷纷坠地。再接下来,便是大兴冤狱,刀剑相逼了。
天启五年,魏忠贤旧案重提,又一次逮捕了已经解职的前中书舍人汪文言,诱之以利,临之以刑,要他作假证,诬陷东林首领杨涟、左光斗等犯有受贿罪。不料汪文言宁死不屈,直到最后毙命仍坚不从命。主持审讯的阉党许显纯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干脆伪造了一个死无对证的“汪文言口供”。诬杨涟、左光斗受贿两万,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受贿四千至一万,将六人逮捕。以百倍的仇恨施以酷刑,拷问,惨绝人寰。每五天拷打一次,每次“五毒俱备”,即械、镣、杖、拶、夹棍轮流使用,总是旧伤未愈,新创复加,一个个都筋骨尽断,血肉模糊,六人除顾大章自尽于狱中外,其余五人全死于非刑。其中杨、左二人最惨,杨涟死时,土囊压身,铁钉贯耳,惨不忍睹;左光斗被炮烙,已经面目全非。
害死劲敌杨、左之后,魏忠贤更肆无忌惮,次年又兴起了第二次大冤狱,目标是周起元、周顺昌、高攀龙、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等人。这一次再也不需要煞费苦心地炮制什么“受贿”的罪名了,而直接以“反魏”罪将他们逮捕。后七君子除高攀龙投水自杀外,其他六人都惨死狱中,同样受尽酷刑。周顺昌鼻子被压平,缪昌期十指被打断,周宗建被铁钉钉在门板上,用沸水泡烫,酷虐毒辣,令人发指。
东林党人接连不断地被逮入狱,又接连不断地被杀害。
魏忠贤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天怒人怨。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三个月后,魏忠贤的末日来临了。
崇祯在控制了朝政以后,把魏忠贤召来,将士臣弹劾他的十大罪状念给他听。于是将他谪贬凤阳,途中又传令将他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知罪大恶极,当夜上吊自杀了。崇祯又“诏磔其尸”,割下首级,挂在河间示众。
像魏忠贤这样依靠自我作践的卑劣手段而能攫取到如此巨大的权力,实在令人惊叹,不过惊叹之余人们还要问一个“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皇帝的昏弱吗?
魏忠贤之所以能如此无法无天,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他手下拥有一批“阉党”,如文臣中的“五虎”,武臣中的“五彪”,还有所谓“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流,没有他们的助纣为虐、推波助澜,一个乡间无赖能有何作为?这是一批厚颜无耻、利欲熏心之徒,他们虽然肢体健全,却没有灵魂,是一批精神上的“阉人”。
窃权走上不归路
袁世凯的一生,是其拥有的权力不断扩大的一生。从一个无名的纨绔子弟,向上爬升到皇帝的宝座,实在是非常人所能比。在他的升迁过程中,却是充满了诡计、背叛、诬告等一系列丑陋现象,这也是一步步攫取权力过程中的博弈手段。终于上天给了他报应,在他爬到了权力顶峰时,他的性命也到了尽头。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陈州府项城县袁寨,袁世凯的家族在当地是一户有名的大户人家。袁家“家世为儒”,但是到了袁世凯,却极不喜读书。少年时期,袁世凯曾参加过几次乡试,但都是名落孙山。于是,他赌气将所有的诗文都烧毁了,嘴上还说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袁世凯意识到自己不是做学问的料,更不可能通过科举正大光明地获得官职,于是他决心走另外一条路,来实现他的野心。
1881年10月,袁世凯走出家门,去投靠曾与自己父亲有过深交的吴长庆。当时,吴长庆为淮军统领,正在山东登州帮办海防。袁世凯投靠其门下,吴当即将其收为幕僚,让其帮办文案。
在这段时间里,袁世凯帮助吴长庆训练士兵,显示出他的军事天才。他治军严整,赏罚适当,因此受到了吴长庆的赞赏。后来,吴长庆被清政府派往朝鲜担任提督,袁世凯也一同前往。
不久,朝鲜内部发生了一次叛乱。在处理叛乱过程中,因为袁世凯亲自带领清军,杀死了几十人,平定了叛乱,所以他立了大功,赢得了声望。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经验,那就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于是,在天津小站设立督练处,指派袁世凯负责练兵,担任督练官。这个职位,为袁世凯走向权力的顶峰打下了基础。因为小站练兵,使他的军事权力越来越强大,他的学生从小站出来,纷纷出任政府要员或掌管一方军权,并形成了北洋军阀集团。同时,在小站练兵的几年里,袁世凯练兵有功,一路晋升为直隶按察使。
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中心的维新派主张变法,以慈禧为中心的守旧顽固派则不主张变法,维持封建统治。由于袁世凯握有兵权,倒向任何一方,必然会使另一方惨败,于是双方都在极力争取袁世凯。袁世凯便成为维新派和守旧派双方争夺的中间势力。
袁世凯一面同意与维新派合作,一面又同守旧派密通。其实他是在静观事变,哪一派的势力更强,他便支持哪一派。维新派的谭嗣同多次找到袁世凯,让其支持变法,杀死荣禄;但是,袁世凯却拖延时间,他说:“等到天津阅兵时,皇上驰入我营,一旦发下号令,则杀荣禄如同杀狗耳。”
然而袁世凯暗地里却向荣禄告密,使变法失败,慈禧囚禁了光绪皇帝,谭嗣同等人被杀,袁世凯因立大功,升为山东巡抚。
从此,袁世凯在清政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其官位也越来越大,1901年升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兼练兵处会办大臣,1907年调军机处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
袁世凯的权力在一步步地强大,逐渐成为北洋军事政治集团的首领人物。这时清政府才看清袁世凯的野心,感到袁世凯的势力对大清王朝构成了威胁,决定将他势力削弱,于是找了一个理由,将袁世凯遣回家养病。
可是,清政府的这一步棋太晚了。虽然袁世凯本人权力没有了,但是其实质权力却未受到丝毫损伤,他的党羽、亲信遍布朝野,这些人都惟袁世凯马首是瞻,根本不听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之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派北洋军去镇压,但是没有袁世凯的号令,谁也无法调动北洋军,于是清政府只好再次起用袁世凯。这次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所有海陆各军,都归其调遣。袁世凯却按兵不动,以病推辞,无奈之下,清政府派出大将请其出山,并再次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此时已经是大权在握。可是他仍然不满足,他还在寻找机会,准备获取更大的权力,眼前的辛亥革命则正是他利用的帮其夺权的工具。因此,当袁世凯上任后,立刻攻占了汉口、汉阳,以其精良的装备,向革命军施加压力。但是革命形势高涨,全国各地都纷纷响应革命的号召,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云南、贵州等都相继独立。
在这种形势之下,袁世凯一面借革命的力量向清政府施压;一面又借清政府向革命的一方施压,逼迫革命军议和,好从中获利。结果,袁世凯利用革命党人的资产阶级妥协性的弱点,成功地获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1912年2月11日隆裕皇太后决定清帝退位,大清帝国宣告灭亡;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职,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虽然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但是这样的大总统仍然不能放开手脚。同盟会的许多人如宋教仁、黄兴等,都具有极高的威信,在全国的革命浪潮下,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得到许多进步人士的认可。国会选举成了国民党寻找民主的唯一出路,而袁世凯则想通过国会选举成为正式大总统,并进一步扩大其权力。
宋教仁为了抵制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的野心,在国会选举中争取更多国民党议员,曾亲自到各处去宣传演说,扩大影响。袁世凯看到势头不对,竟派人将宋教仁杀害。自此袁世凯的独裁野心彻底暴露。国民党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孙中山又召集国民党人进行“二次革命”。但此时袁世凯的力量强大,不但拥有全国的军队实力,还得到美国等帝国主义的支持。国民党的实力无法与袁世凯进行抗衡,党内的一些领导人及其他党员对于讨袁一事犹豫不决,致使“二次革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以失败告终。长江各省被袁世凯控制,孙中山、黄兴等被加以“乱党”的罪名,在全国通缉。孙中山被迫再次逃往日本。
袁世凯一面镇压“二次革命”,一面组织国会选举。此时国会议员中国民党仍占多数,但是这些国民党员贪恋议员的位置,更迫于袁世凯的压力,在国会选举中选举袁世凯为正式总统。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刚刚由国会选为正式总统,11月就立即破坏国会,以便更好执行总统的权力。袁世凯借口国会中的国民党议员与两次革命有关系,下令解散国民党。由于国民党议员被排除,国会无法在开会时凑足一半人以上,因此国会会议无法召开,形同虚设。12月袁世凯干脆遣散了所有的国会议员。由此,袁世凯可以无拘无束地行使其专制独裁权。
1915年12月,由袁世凯任命组成的参政院,组织了一次形式上的国民代表大会,投票结果同意改为君主专政制,并拥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于是,1916年元旦袁世凯正式登基,改年号为“洪宪”元年,袁世凯当起了被全国人民唾骂的皇帝。
但是他的皇帝之命非常短暂,只坐了83天,就迫于内外的压力,只好下台。1916年3月,袁世凯宣布撤消帝制,企图以总统的地位继续实行其专制独裁权。但此时,全国人民掀起一片讨袁呼声,内部人员也在背叛他,段祺瑞向袁世凯索要兵权和责任内阁权力,袁世凯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1916年6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境况下,离开了他贪恋的权力宝座,也离开了人间,结束了其可耻的一生。
偷袭珍珠港日军将领的下场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获得成功,国内一片欢呼,负责策划、组织、指挥这次行动的高级将领也成了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这些“英雄”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有的被击毙,有的被迫自杀,有的战败投降。
偷袭行动的策划者、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1943年4月18日乘专机前往所罗门群岛北部视察,为士气低落的部队鼓劲打气,但其行程路线与时间安排的密码电报被美方侦破,当其座机飞临布尔于维尔岛上空时,被等候在那里的美机击落,山本及其随员全部死亡。
协助山本策划这一行动的山本的参谋长宇垣緾海军中将,于1945年8月听到裕仁天皇下达停战诏书的消息后,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他带着装满了炸药的四架飞机对冲绳进行“神风”特攻,结果毙命于太平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