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读历史破解人性弱点全集
45016600000013

第13章 争斗(2)

去马援家抄家的人很快就回来了,他们给光武帝带来了一把所谓的“珍珠”。刘秀一看,不认识这些东西是什么,有认识的文武大臣一看,赶忙告诉光武帝说,这是用来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学名叫薏苡。原来,马援由于长期征战在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从南方运回的所谓珍珠,是他治疗风湿的药材。许多文武百官当场落泪,一心为国、马革裹尸的大将军战死疆场,死后却仍要遭人迫害。

光武帝刘秀狠狠地教训了驸马梁松,也不再让人去追查马援的罪过了。可是,马援兵败五溪是事实,所以,刘秀还是让人把马援的爵位革去了。30年后,汉章帝才把自己祖辈误判的这桩不近人情的冤案予以平反,马援被追谥为忠成侯。

可叹一代名将马援,大器晚成,马革裹尸,一心为主,老当益壮,到头来却落得个被小人诬陷的下场,风湿痛病无人管,薏苡诬告成珍珠。马援的赤胆忠心,为后世人所敬仰。

女皇的代价

一代女皇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很聪慧,但也很有心计;她雄心勃勃,也心狠手辣;她很执著,但也不择手段。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也是一代毒妇。在她眼中,只有权力,没有亲情。武则天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加害皇后让自己成为皇后,她杀害了太子,让自己当上皇帝。

武则天的一生可以说是争夺权力的一生。公元636年,刚刚14岁的武则天因美貌被召进宫做才人。

武则天为人聪慧,爱读史书,很通政事人情,性格刚毅果断。但是武则天进宫长达12年,却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自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太宗病重时,担心西汉吕稚专权的局面再次出现,便决定赐死武则天。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病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之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武则天吓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就镇静下来,对太宗说:“我本来是应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但你的身体未必不能好,所以我也不能马上就死,我情愿吃斋念佛为皇上祈祷,来报答皇上。”

武则天面对死亡的选择时机智地回答这个问题,选了一条最好的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能活命的路。太宗想了想就答应了。

然而事情总是有所转变的,在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了。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她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就是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动。

武则天虽然到感业寺出家了,却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

再次进入皇宫时,武则天已经是28岁的人了。依照一般的理论,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是半老徐娘,毕竟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非常出众,另外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久别重逢,更加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则天这次能再入宫和宫中的斗争也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但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是在引狼入室。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很快升到了昭仪,这是正二品的级别,超过了其他的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也就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则天这样聪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满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欲望,她必须取得皇后的位置。

武则天的性格注定了她不甘居人下,她的最终目标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王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行动。首先,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为庶人之后,武则天便又将矛头对准了王皇后。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非常可爱的女孩,王皇后也很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来的时候就又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利用这种机会对亲生女儿下了毒手。

皇后刚走后,武则天就将女儿掐死,甚至捧着女儿幼小的尸体说:“可惜你生在帝王之家。为了母亲的前途,你只好死。”然后她把被子盖好,伪装好。当高宗来时,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失声痛哭。不知道当时的她会不会有些许后悔,虎毒尚且不食子,难道武则天竟会连野兽也不如?难道权势真的能让人丧失理智,以至于六亲不认?

武则天也正是利用这样的推理来嫁祸王皇后的,母亲或者父亲杀死婴儿,这只是在穷困或者走投无路时才有的事情,可爱的女儿,又是公主,谁也不会怀疑是武则天杀死的。高宗也是这样考虑的,因此高宗听说刚才是王皇后来过时,不由得大怒,而且王皇后一直没有生育,因此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她。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对于皇后的废与立都是国家大事,必须由大臣们共同商议。这里面的阻力主要来自重臣、国舅长孙无忌。宰相褚遂良及其他大臣也强烈反对。

但是高宗不顾众人的反对,硬是要废后。最后,还是开国功臣丰就及给高宗出了一个主意,他说皇后的废立乃是皇上的家务事,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同时,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们中间大造舆论,支持武则天。终于,在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被正式立为皇后时,距她离开感业寺只有一年零九个月,攻势之凌厉与无情,使人惊骇。身为后宫之主的武则天并没有满足,她的目光看得更远,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太和殿正中那张高高在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

武则天做了皇后之后,首先就是要清除长孙无忌。她指使许敬宗等人捏造罪名制造朋党案,然后将长孙无忌牵连进去,把他流放外地,后来许敬宗又逼长孙无忌自尽。长孙无忌集团中的其他人也被杀或被流放。

武则天曾对长孙无忌说她出身贫寒。为了提高威望,为以后秉政做准备,她主持修改了《姓氏录》,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原来在唐太宗时期,曾经修订过《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来修订的。但受魏晋以来重视门第风气的影响,在里面也列了很多官职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将武姓排除在外,这让武则天一直耿耿于怀。等把长孙无忌驱逐出京城之后,仅仅两个月,许敬宗便马上请示修订新的《姓氏录》。修成之后的《姓氏录》将武姓列为第一等,至于其他的,则按照官职品位的高低顺序进行排列。

高宗也因为不满意武则天的独断专行,曾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位,上官仪答应起草诏书。武则天的耳目得知后赶忙报告,武则天赶到后,软硬兼施,说得高宗变了主意,还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的身上。于是武则天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被废太子李忠图谋反叛的事实,将上官仪父子处死。

争夺高位改诏书反误了性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视全国各地,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据说有20多个儿子,但只有18子胡亥被允许同行,因为他特别受到秦始皇的宠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次巡视东至会稽,渡江至琅琊,再取道西返。7月,车驾至平源津,秦始皇病重。由于他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谈论死的事。至沙丘平台,病情严重。他自知不能治愈,于是命令赵高拟定诏书给长子扶苏,要他把军务托付给蒙恬,速回咸阳料理丧事。诏书写毕,还来不及封口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拿了秦始皇的玉玺大印和遗诏,心中感到十分沉重。当时知道遗诏内容的只有李斯、胡亥和他三个人,其他的大臣一概不知。丞相李斯因为秦始皇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未定,恐天下发生动乱,就命令秘不发丧。每到一地,按例进膳,朝廷百官照样还要报告政务,亲信宦官就在车中假托皇帝命令批复百官的奏本。

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与胡亥关系密切。赵高原是赵国国君的远亲,自幼受宫刑,长大后进宫当宦官。他曾经犯大罪,秦始皇命蒙毅去审理,秉公执法的蒙毅判赵高为死罪。秦始皇因赵高办事比较干练,又精通刑狱法令,所以就赦免了他。这时的赵高担心如果按秦始皇所云让公子扶苏即位,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恬、蒙毅兄弟就会受到宠信,并对他不利。这个时候,赵高就处于一个是生还是死的困境选择之中。为此,赵高策划了一场夺嗣的争斗,决定把胡亥推上皇位。

赵高扣下皇帝的信件,游说胡亥道:“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皇子为王而只赐信给长子扶苏。扶苏一到咸阳,就将即帝位。公子你却无尺寸之地可以立足,你想过该怎么办?”胡亥说:“贤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贤明的父亲了解儿子。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赵高面露一丝奸笑说:“现在皇位的归属取决于您、我和李斯三人,希望公子要抓住机会。‘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怎可同日而语呢?”胡亥对赵高的奸谋心存恐惧,但皇位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有点担心:“现今父皇的遗体还在路上没有发丧,此时怎么对丞相说呢?”

赵高知道,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他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遂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还以忠于君事自命,但赵高晓之以利说:“无论才能、功劳、谋略、声望以及和扶苏的私人情谊,你李斯哪一点比蒙恬强?公子扶苏即位,必定宠任蒙氏,以蒙恬为丞相。这样,你的荣华富贵不仅没有了,而且你的子孙也将会受到伤害。只有公子胡亥,人非常仁慈可爱,轻钱财,重人才,在始皇的所有公子中没有谁比得上他。我认为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所以我特地来和你商议,把谁即皇位定下来。”出于对权势的欲求,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服,同意照赵高的意思去办。

三人狼狈为奸,对外宣称李斯接到始皇的诏书,让他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扶苏和将军蒙恬带兵数十万屯边已十多年了,军事上没有丝毫的进展,而死亡的士兵很多。扶苏没有立尺寸之功,反而多次上书对我进行诽谤,心存怨恨。作为人子,你实属不孝之至,赐剑令自杀。将军蒙恬,长期与扶苏共事,却不能帮助扶苏,反而参与他的阴谋活动,作为人臣不知尽忠,亦赐死。”他们将诏书密封,盖上皇帝的玉玺,派胡亥的亲信为使者,将信送给扶苏。

使者到达上郡,宣读秦始皇的诏书,扶苏大哭不止,回到内屋就拔剑自杀。蒙恬对使者的诏书表示怀疑,不肯自杀,使者就命法吏把他关押到阳周去。

当时是七月大热天,秦始皇的尸体很快就发出臭味来。李斯和赵高让人用车载一石鲍鱼,使人以为是鱼发出的味道。当车驾在由九原沿直道驶返咸阳的路上,传来扶苏自杀的消息,胡亥、赵高和李斯非常高兴,他们知道夺嗣已经成功,遂快马加鞭回到咸阳。一进咸阳城,立即宣布始皇帝的死讯,并公开举丧。胡亥遂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史称秦二世。他任命赵高为郎中令,常在宫中侍奉。

后来,赵高在望夷宫中诛杀了胡亥,因为害怕群臣杀他,才虚情假意立胡亥之子子婴为秦王。子婴早从惊心动魄的政变中看透了赵高的阴狠杀机,已在一旁策划对策了。最终,他与宦官韩谈联手杀了赵高。事后,子婴登上秦王的宝座,当众宣布了赵高的罪状,诛灭赵氏三族。赵高一手导演的秦宫政变终于以败亡而告结束。

歼灭死敌以保权力

佛说这世界充满了苦难,但对于一个旷达的贤者来说,若以苦为乐,甘于淡泊,苦难的红尘即是天堂。但偏偏有些歹毒之人,连这样的贤者都不放过。刘裕便是其中一位。

刘裕据说也是刘邦的后裔,不过到他这一代可是彻底沦落下来了,完完全全成了个平头百姓。他三十多岁还在老家京口里乡下耕田种地,砍柴编屐。直到37岁投军,命运才算有了转机。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刘裕一到军中,果然表现得身手不凡,他内平桓玄之叛,外获南燕、后幸之君,使得已经丧权的东晋王朝又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刘裕于东晋,可谓有再造之功,他被封为宋王,朝廷政务事无巨细,完全听命于他。一个人,大凡权力一大,野心也就膨胀,这个昔日京口里的泥腿,决心问鼎皇权了。

他先是派人暗杀了白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此时他如果登基称帝,谁也阻挡不了他,可杀帝之后而自立,便有“篡弑”的恶名了。刘裕想来得冠冕堂皇点,让皇帝自动让位于他,于是又将晋安帝的胞弟司马德文抬了出来。这便是东晋的末代皇帝晋恭帝。刘裕立晋恭帝是为了遵循一种秩序原则,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之下,双方共同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平衡。

然而晋恭帝即位才一年,刘裕便按捺不住了,派大臣傅亮前去逼宫。从此,双方从合作性博弈转化成了非合作性博弈。司马德文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他生于帝王之家,听到、见到了太多的宫廷争权夺利、相互厮杀残害的惨剧,他一点也不迷恋皇帝的权位,面对着刘裕的逼宫,他不愤怒,不抗争,十分痛快地交出了皇权,以原来的零陵王的身份,由皇宫迁回到他的王府旧居。

按照惯例,司马德文可以在他的王府里优游天年了,可是刘裕不肯放过他。他已年近六十,而司马德文才三十多岁,留下这个人对他的权力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他曾派人给司马德文送去毒酒,可送酒人宁可饮鸩自杀,也不肯加害这位无辜的废帝。从此之后,司马德文变得如同惊弓之鸟,再也不敢食用王府厨工送来的饭菜,而在自己的卧室内盘起了一个小灶,一日三餐,由原皇后褚氏亲自下手庖制,可怜一代皇后竟变成了一名烧火煮饭的灶下妇了。

暗的不行,刘裕就来明的,干脆派士兵翻墙跳进王府。司马德文只有死路一条,他是一个迷信佛教的人,不肯饮毒而死,说:“佛说,自杀者不得再托生为人。”士兵讥笑道:“莫非你还想托转人世再当一次皇帝吗?”司马德文慨然长叹:“我愿世世代代,永不再生帝王之家!”结果,士兵以被蒙其头,将他活活憋死。

看破红尘的司马德文想独守一隅,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然而心狠手辣的刘裕还是杀了他,以绝后患。

刘裕仅仅当了两年皇帝,便离开了人世。据说临终前十几天,一直有人向他索命。最后说了句:“不要做坏事”的话停止了呼吸。

用笑脸换取他人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