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有一个女人,她已经三十四岁了,过着平静、舒适的中产阶层的家庭生活。但是,突然连遭四重厄运的打击。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丧生,留下两个小孩。没过多久,一个女儿被烤面包的油脂烫伤了脸,医生告诉她孩子脸上的伤疤终生难消,母亲为此伤透了心。她在一家小商店找了份工作,可没过多久,这家商店就关门倒闭了。丈夫给她留下一份小额保险,但是她耽误了最后一次保费的续交期,因此保险公司拒绝支付保费。碰到一连串不幸事件后,女人近于绝望。她左思右想,为了自救,她决定再做一次努力,尽力拿到保险补偿。在此之前,她一直与保险公司的下级员工打交道。当她想面见经理时,一位多管闲事的接待员告诉她经理出去了。她站在办公室门口无所适从,就在这时,接待员离开了办公桌。机遇来了。她毫不犹豫地走进里面的办公室,结果,看见经理独自一人待在那里。经理很有礼貌地问她。她受到了鼓励,沉着镇静地克制自己,讲述了索赔时遇到的难题。经理派人取来她的档案,经过再三思索,决定应当以德为先,给予赔偿,虽然从法律上讲公司没有承担赔偿的义务。工作人员按照经理的决定为她办了赔偿手续。
但是,由此引发的好运并没有到此中止。经理尚未结婚,对这位年轻寡妇一见倾心。他给她打了电话,几星期后,相继发生了如下事件:他为寡妇推荐了一位医生,医生为她的女儿治好了病,脸上的伤疤被清除干净;经理通过在一家大百货公司工作的朋友给寡妇安排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比以前那份工作好多了;经理向她求婚。几个月后,他们结为夫妻,而且婚姻生活相当美满。
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夏内尔
逆境对那些生长能力强的种子来说,一样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夏内尔就是这样一朵令人赞叹的奇葩。
夏内尔是一位非婚生女,出生于19世纪末期法国西南部的索米埃小镇上。当时由于这个特殊的身份,她和她的母亲饱受人们的歧视和羞辱。她从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爱,在她6岁那年,母亲突然去世,她被迫进了孤儿院。孤儿院里的生活是非常苦的,她忍受耻辱,苟且偷生,像囚犯一样干着非常繁重的工作。但这种困境也锻炼了她。锻炼了她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并使她练就了一手杰出的缝纫本领。
16岁时,夏内尔冒险逃离了孤儿院,独自来到远离家乡的穆兰小镇上。起初为了吃饭,她以卖唱糊口。在生活的巨浪中,她备受歧视,不得已为生计到处奔波,受尽了磨难。就在她几乎陷入绝境的时候,她在孤儿院里练就的缝纫本领救了她——她找到了一份在服装用品店的工作。出色的手艺使她一下子成了小镇上的名人。
在朋友的帮助下,她来到了巴黎,并且开了一家帽子店。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巧的手艺,改造了当时流行的帽形,创造出风靡一时的“夏内尔帽”。帽子店虽小,但由于她的苦心经营却大获成功。夏内尔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她能领导潮流,经过她设计的衣服,立刻成为时尚。
随着事业的扩大,她把帽子店改成服装店。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夏内尔,没有停止奋斗,她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她接连发明了法国夏内尔5号香水和19号香水,被誉为“香水之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的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被迫关闭了时装店,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再度开张,夏内尔时装再度风靡起来。
在羞辱中坚持下来的沃森
羞辱能够使人的内心变的坚强,让人们在以后的道路上更从容,更百折不挠。
托马斯·约翰·沃森出生于纽约北部一个农民的家庭,父母靠伐木和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由于家境贫寒,约翰·沃森并未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他17岁便开始出门做事。
沃森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个经营五金的商人推销商品,周薪12美元。后来,有人告诉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若按业绩算,沃森应得的周薪是65美元。他感到很气愤,便毅然辞去了工作。后来,他又给一个名叫巴伦的推销员做助手,佣金还算丰厚。再后来,沃森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肉店,一心梦想着要缔造一个零售业的帝国。然而,巴伦却在一天卷款而逃,使沃森陷入破产。
不过,坚强的沃森没有就此趴下,他卖掉了肉店,在一家专卖收款机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他第一次推销收款机时极其失败,遭到了老板的严厉训斥,沃森被骂得狗血喷头,但有着惊人忍耐力的沃森却在这种羞辱中坚持了下来。一年后,他已成为地区中最成功的推销员,周薪100美元,不久,他又成为首席推销员。
几年后,沃森已升任这家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由于他的成功业绩,使公司现金收款机的销量直线上升。然而就在此时,一场官司却使沃森和他的另外几位同事被判处1年徒刑及罚款。最后,沃森以5000美元的代价获得保释。
又过了一年,沃森由于遭人诬陷,被老板逐出了他为之奉献多年的公司。
事业上的屡次挫折并未将年近40的沃森击倒。经朋友引见,他认识了IBM前身的奠基者查尔斯·弗林特,并受聘到他的公司工作。开始的时候,公司里一些地位高的人对沃森很不以为然,而且极端的歧视。沃森凭借自己惊人的耐力,忍辱负重地工作了10年。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经营魄力,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公司在不断地成长壮大,沃森也逐渐登上了自己事业的巅峰。
永远的诺贝尔
诺贝尔的成功告诉我们,失败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干事业要经得起挫折,不能半途而废。
1864年9月3日,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扰乱了宁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上空,滚滚的浓烟顿时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
火场旁边,站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血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弗莱德·诺贝尔。
诺贝尔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实验工厂化为灰烬。
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五具尸体,其中一个是他正在大学读书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另外四人也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助手。五具烧得焦烂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老的父亲因过度受刺激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
悲剧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
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摆满了各种设备,一个青年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项神秘的实验。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
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实验中,诺贝尔没有连同他的驳船一起葬身鱼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机遇——他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都需要炸药。于是人们又开始接受诺贝尔了。他把实验室从船上搬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一时间,诺贝尔生产的炸药成了抢手货,源源不断的订货单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
然而,获得成功的诺贝尔并没有摆脱灾难。
在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发生爆炸,火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家著名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着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引起爆炸,整个轮船全部葬身大海……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消息,再次使人们对诺贝尔望而生畏,甚至把他当成瘟神和灾星,如果说前次灾难还是小范围的话,那么这一次他所遭受的已经是世界性的诅咒和驱逐了。
这一次,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灾难给了诺贝尔一个人。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诺贝尔没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反顾,永不退缩。在奋斗的路上,他已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
炸药的威力曾是那样不可一世,然而,大无畏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终激发了他心中的潜能,最终征服了炸药。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他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科学奖,被国际科学界视为最高的荣誉。
战胜自己体现价值的海伦
世上没有几个人比海伦更悲惨了。可以说,我们能感觉的外部世界,她几乎都感觉不到,但是,她却凭借着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自己,体现了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