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工资待遇要清楚
45015100000065

第65章 什么是工资水平?影响因素有哪些?

所谓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领域的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的水平、生活消费的水平、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劳动人口的数量、教育训练的水平以及技术能力的水平等。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确定本单位的工资水平时,用人单位应当在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两低于”(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原则前提下,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本单位应提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由“工效挂钩”或“工资包干”所决定,它是工资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用人单位在确定工资水平及其增长时不得突破。

(2)职工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费用。具体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3)支付能力,即用人单位所能负担的“人工成本”的限度。用人单位的支付能力主要取决于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必要的生产费用支出。

(4)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除了其他影响因素,还应扩大投资发展生产。在确定工资水平时,考虑扩大再生产规模,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比例关系,不能盲目攀比提高工资。

(5)劳动力供求状况。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劳动者能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而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则要求较高的工资水平。

(6)职工的心理因素。工资水平增长应以个人对工资增长的良好反应为基础。否则,就起不到工资的激励作用,加大了工资成本降低了工资效益。

(7)本地区、本行业的工资水平。如果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高于本地区、本行业工资水平,有可能影响本单位的利润;但如果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低于本地区、本行业工资水平,则很可能招不到高素质的人才。